《风雨大隋:一个不堪重负的流星王朝(全景式解读大隋帝国的勃兴和速亡)》
第45节

作者: 司马子上
收藏本书TXT下载
  日期:2014-04-10 15:21:02
  =====================正文=====================
  第五章 北齐覆亡 定鼎中原
  42、两个人才

  所谓人逢喜事精神爽,更何况是开疆拓土、问鼎中原这样的帝王功业,宇文邕虽然表面上对高纬玩客套,其实心里早就乐开花儿了。
  在巨大的胜利面前,人往往会被胜利冲昏头脑,而乐极生悲这样的事,也往往会在这个时候找上门来。
  当年,刘邦率兵西入函谷关,一进入咸阳,看到富丽堂皇的秦宫,以及无数的财宝和美女,立刻就动心了,想当晚就要留宿在秦宫里。
  而这时,大将樊哙立刻拦住了刘邦,并对刘邦说;“你是想富有天下呢,还是只想做一个富家翁?”
  这番话犹如醍醐醒脑一般,令刘邦当即醒悟过来,金钱和美女算得了什么,刘邦要的是天下。
  随即,刘邦下令把秦宫的府库封存,谁都不能靠近,刘邦自己则带兵还军霸上。
  和刘邦相比起来,宇文邕要更加清醒得多,宇文邕也见识到了北齐宫廷的奢华,以及后宫无数的美女佳丽,可是,宇文邕从未涉足半步。
  宇文邕身处邺城的这一时期,是非常忙碌的。

  宇文邕首先下诏,对被冤杀的斛律光做了平反,并且指着斛律光的名字说:“如果此人还在,朕绝不可能会站在这里!”
  高纬听了这番话,不知道他会作何感想,是悔恨,是自责?不过,更大的可能则是没有感想,因为高纬早已麻木冷血惯了。
  宇文邕又连续下诏,宣布废除了高纬的一切苛政暴政,并且还把官府占有的田地分发给百姓。
  楚汉时期,儒生郦食其就对刘邦说过一句至理名言——“王者以民为天,而民以食为天”。
  打土豪,分田地,让每一个老百姓都有地种,让每一个老百姓都能吃上饭,这就是宇文邕为这里的老百姓所做的利民之举。
  所谓得民心者得天下,把人民群众的利益放在首位,你不得天下谁得?
  宇文邕在百忙之中,还特意拜访了两个特殊的人。
  第一个人叫做熊安生,是当时著名的经学家,大儒,文坛巨匠。
  什么是经学呢?经学就是专门研究儒家典籍和学说的一门学科,凡是精通这门学问的人,觉得称得上是儒学大师了。而熊安生尤其精通三门儒家典籍,分别是《周礼》、《礼记》以及《孝经》。
  当周武帝宇文邕率军进入邺城之时,熊安生却让他的家人仔细打扫家门,家人大惑不解,问他为什么,他说:“大周皇帝重道尊儒,他一定会来找我。”

  果不其然,当宇文邕进入邺城不久,便立刻登门拜访。宇文邕对于熊安生的名气早有耳闻,敬仰之情犹如涛涛江水连绵不绝。一见面,熊安生正准备行叩拜大礼,宇文邕却一把拉住熊安生的手臂,不允许他跪拜,而且同榻而坐,畅谈国家大事和治国方针。
  两人相见恨晚,一时间,竟有着不完的话,聊了大半天,宇文邕才从熊安生的家中道别,临走还特意赏赐了熊安生高档的出行工具——“安车驷马”,就如同今日的宝马奥迪。而宇文邕也从熊安生的身上,深刻学习到了很多治国之道。
  宇文邕第二个拜访的人,叫做李德林
  李德林,字公辅,是当时北齐的大才子,自幼便显示出超乎常人的文采,就连当时朝中的诸多权贵,都成为了他的粉丝,其中就包括那位任城王高湝。
  宇文邕本以为李德林跟着高纬跑了,没想到李德林还在城中,宇文邕欣喜若狂,宇文邕连忙派人前去安抚并召见了李德林,并让人带话说:“我这次平齐最大的收获,就是遇到你。”就这一句话,彻底收服了李德林的心。

  李德林随即面见了宇文邕,宇文邕一见到李德林,就问这问那,并且拉着李德林不放他回家,让他在自己身边留宿了三天三夜,这才放李德林回家。
  对于李德林来说,这一次与宇文邕的亲密接触,是他人生的一大契机,从此,李德林将不断活跃在历史舞台之上。
  宇文邕当时正处于风起云涌公元六世纪,六世纪什么最贵?人才最贵,宇文邕是真正爱惜和重视人才的人。
  宇文邕对于这两位人才的招抚和收纳,也再一次印证了宇文邕的执政理念,表面上看是人才强国,实质上则是以儒治国。
  (欲知后事,请看下一节《信都平叛》)
  日期:2014-04-11 21:37:02
  =====================正文=====================

  第五章 北齐覆亡 定鼎中原
  43、信都平叛
  周武帝宇文邕攻克了邺城,也生擒了高纬的一家老小,也收服了他想要的人才,但是,宇文邕还不能松懈,大量的善后工作还在等着宇文邕来处理。
  最为首要的,便是清除残余势力。
  北齐虽然覆亡了,但是在地方上还有不少手握重兵的武装力量,这些武装力量的能量并不大,而且也非常分散,但是如果彼此联络卷土重来,宇文邕刚刚取得的胜利果实,也极有可能被颠覆,宇文邕绝不能坐视不管。
  对宇文邕威胁最大的是两个人,一个是任城王高湝,一个是新上任的沧州刺史高孝珩。
  高湝,高欢第十子,也是高欢的众多儿子中唯一一个还活着的,辈分上来说,他是高纬的叔叔。高纬在潜逃的过程中,派自己的亲信斛律孝卿给高湝递交传国玉玺,最后斛律孝卿把玉玺送给了宇文邕。高湝对此完全不知,可以说,高湝是“被即位”的。
  而高孝珩,我们也很熟悉,他是高澄的儿子,高纬的堂兄,就是他在邺城里急得发狂,大吵大闹要带兵和宇文邕作战,最后却被赶出了邺城,前往沧州任职。
  高孝珩来到沧州,连口热茶都没喝,就忙着搜罗了五千兵马,虽然人数不多,但是有人总比没人强。
  高孝珩带着这五千兵马浩浩荡荡地出发了,目的地是信都(冀州境内)。
  与此同时,高湝也带领着自己的人马直奔冀州而去。

  很快,高孝珩和高湝在信都会合了,为了彼此共同的信念,为了高家的荣誉,为了他们的骨子里共同流淌着高家的血液,他们将为北齐做出最后一次抗争。
  经过一番招兵买马,同时也由于二人巨大的号召力,高孝珩和高湝的队伍迅速扩展到了四万人。
  面对这股四万人的武装队伍,宇文邕采取了软硬两手准备。
  软的一手是,令高纬写了一封劝降信,高纬是高湝和高孝珩的老领导,由老领导来主动劝降,这比任何人来劝降作用都大。

  后世的宋太宗亲政北汉,最后北汉皇帝刘继元只能无奈投降,然而皇帝都投降了,却有一个武将宁死不降,此人就是杨业,戏曲中著名的杨老令公。
  面对负隅顽抗的杨业,宋太宗便把刘继元叫了出来,让刘继元亲自去劝降自己的部下杨业。
  杨业面对自己的领导刘继元,一句话也说不出来,只能痛哭流涕,对着北面拜了又拜,然后卸去盔甲,主动向宋太宗投降。
  可见,由老领导去劝降老部下,这一招非常奏效,但是这也有一个前提,前提就是这个部下是非常忠于自己的老领导。
  光看戏曲杨家将就知道,杨业那是忠臣的楷模,历史上也确实是忠肝义胆,因而杨业只能在一番痛哭流涕之后,向宋太宗投降,可是,此时的高孝珩和高湝会对高纬忠心一片吗?
  宇文邕把高纬写好的这封劝降信交给了两个人,一个是齐王宇文宪,一个是随国公杨坚。

  同时,由这二人统率北周大军前往,如果高孝珩和高湝看到高纬的劝降信投降了,那就啥也不说了,如果不投降,那就领兵一举灭了它。
  这就是宇文邕硬的一手准备。
  (本节未完待续)
请按 Ctrl+D 将本页加入书签
提意见或您需要哪些图书的全集整理?
上一节目录下一节
【网站提示】 读者如发现作品内容与法律抵触之处,请向本站举报。 非常感谢您对易读的支持!举报
© CopyRight 2011 yiread.com 易读所有作品由自动化设备收集于互联网.作品各种权益与责任归原作者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