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走向癫疯——大日本帝国的崛起与崩溃》
第31节

作者: 迟玉德
收藏本书TXT下载
  日期:2014-03-29 00:57:48
  2.民初乱局
  在中国史学家的笔下,袁世凯始终不是一个正面角色,他是出卖维新派的叛徒,是篡夺革命果实的国贼,是签署二十一条的罪魁,是民初乱局的始作俑者。近来,有一些文学影视作品替袁世凯叫冤,说袁世凯没那么坏、孙中山也没那么好、康有为完全是个大骗子。国人之所以纠缠于袁、孙、康三人的道德为人,是因为民国初年的乱局实在不能令人满意。
  摄政王载沣退位后,袁世凯成了清廷真正的统治者,他决定着中国未来的走向。袁世凯出生于官宦之家,因科场失意愤然投军,后获得监理朝鲜的机会,甲午之后回国编练新军。袁世凯为人机敏,办事干练,头脑开放,颇受李鸿章、荣禄和慈禧太后赏识。戊戌变法时,康有为、谭嗣同和光绪帝也将袁世凯视为“自己人”。袁世凯具有一种八面玲珑的本事,他能摆平各种势力并使其为己所用。这种官场韬略不是每个人都能掌握的,正因为此,辛亥乱局才不得不由袁世凯来收拾。

  袁世凯不是一个革命派,他也搞不太懂共和制,他并不喜欢这些政治标签,他更崇尚实用主义。袁世凯爱抢风头,不论是编练新军、兴办西学还是创建巡警,他都走在同僚之前。袁世凯很能接受新事物,他甚至娶了三房朝鲜姨太太。不过,袁世凯对政体这东西从来都不大感冒,相对于虚文,他更看重办事。在戊戌年,袁世凯一开始支持康梁党,后来就远离了维新派,他觉得这帮小子做事忒不靠谱。

  袁世凯不是任何一种“主义”的信徒,如果说他信仰什么的话,那一定是权力。当慈禧太后决意预备立宪时,袁世凯全力支持,因为挺立宪就是挺自己。慈禧归西后,摄政王载沣无情地击碎了袁世凯的政治幻想,袁这才看透:一个汉人别想在一个满洲王朝里真正出头!
  南方独立后,袁世凯逼迫宿敌载沣下台,他终于当上了内阁总理大臣。袁世凯与南方政府边打边谈,双方磨叽了好一阵子,最终达成一笔政治交易:南方政府同意袁世凯出任民国大总统,袁世凯则允诺逼迫清帝退位。就这样,袁世凯成了“共和元勋”。
  袁世凯本以为自己会当一个实权总统,没想到南京临时参议院紧急修改《临时约法》,改总统制为内阁制,并要求他赴南京就任,真是岂有此理!此时,清帝已经下诏退位,一切都无可挽回,袁世凯只好忍气吞声地接受了内阁制,不过他执意要在北京就职。为达成政治目的,袁世凯甚至指使曹锟在京津一带纵兵焚掠,以此向南方人施压。可以说,中华民国从一开始就是暴力和阴谋的产物,它的一切都带有临时感和不确定性。

  孙中山辞任临时大总统后环游各省,此前他在国外流亡了十六年,对祖国的实情知之甚少。孙中山走遍了半个中国,他一路走一路看一路讲,话题主要集中在“民生”上。不过,孙中山并不是一个善于搞民生的人,他自己的财务就一塌糊涂,既生财无道,又花钱无度。孙中山应邀出任临时大总统后不久,他就发现自己是个乞丐总统,中华民国的国库空空如也。这也是为什么南方人愿意妥协、孙中山愿意“让贤”的根本原因。

  民国肇建,国会当权,政党林立,内阁不稳。北京参议院乱成了一锅粥,袁世凯为稳定时局邀请孙中山和黄兴赴京晤谈。这次会谈规格极高,但成果极少,双方各怀鬼胎,鸡同鸭讲。袁世凯也掂量出了孙中山的斤两:一个空谈理想的神父,绝非脚踏实地的干将。
  1913年,中华民国举办第一届国会大选,国民党获得多数席位,宋教仁有望出任内阁总理。然而不幸的是,宋教仁在上任前在上海火车站遇刺身亡。宋教仁遇刺案震惊了全国,各大媒体就幕后主使展开了热烈讨论,有人说是袁世凯,有人说是陈其美。上海法院依三权分立原则独立接审了此案,这个地方法院甚至向内阁总理下达了传票。
  赴日考察的孙中山得知宋教仁遇刺后悲痛欲绝,他在没有任何证据的情况下认定凶手就是袁世凯,并以此为由发动了旨在讨袁二次革命。二次革命极不得人心,商会领袖、地方大员、高级将领公开反对,就连孙中山的死党黄兴都反对!然而,孙中山像疯了一样一意孤行,企图以单薄武力骤然推翻一个合法政府,其失败也就可想而知。
  平息二次革命后,袁世凯下令解散国民党,国会因议员不足而停摆。
  袁世凯在孙中山起事后立即发表《中央困难情形文》,其文言辞恳切、论点深刻、发人深省,文曰:
  “国家既采法治主义,庶政皆藉法律以行;而国会纷争,议案丛脞,累日不能决一条,经月不能颁一律。律文既缺,何所遵依?而国家作用,一旦不能滞停,政府措施,触处动成违法。以云责任,更安取裁?
  一年以来,原有赋税,地方节节截留,中央征解无几,而善后之费日增,旧债之期更迫,乃或利用感情之弱点,倡为无责之游谈,国税则屡征而屡抗,外债则旋赞而旋否,借风作浪,节外生枝,以党略为前提,置国命于孤注。”
  1914年,袁世凯正式解散国会,并于同年颁布《中华民国约法》,改内阁制为总统制,每届任期十年,可连选连任。
  经过二次革命,袁世凯已经成了事实上的独裁者。此时,袁世凯的长子袁克定和国师杨度鼓动袁世凯建立君主立宪制中华帝国。袁世凯起先不同意,但由于种种原因他起了心动了念,并于1915年真得搞起了帝制。令袁世凯没想到的是,精英阶层齐声反对复辟,就连他的老部下冯国璋都站在了他的对立面。1916年春,袁世凯在内外交困下发布了《撤消帝制令》,他的皇帝梦就此流产。又三个月后,袁世凯因尿毒症去世,死后葬于河南安阳,冢前立无字碑。

  袁世凯死后,民国政局更为混乱。1917年,总统黎元洪与总理段祺瑞闹起了府院之争,张勋则率五千“辫子兵”以调停名义进京,不久后便导演了清帝复辟,这场闹剧持续了十二天。北洋军阀因失去共主走向分裂,直系、皖系、奉系各自为政,南方军阀也在反袁战争中渐成气候。北京政府成了北洋各派角逐的战场,他们互相攻伐,轮流坐庄。在南方,孙中山以“护法”为旗帜另立中央,他的党团与南方军阀互相利用,双方也曾你死我活。边疆更是不安分,西藏和外蒙逐渐脱离了民国的掌控,而后者的分离具有永久性。在这个时代,各派军阀都投靠了洋人,各国租界操控了中国的对外贸易,外国军舰也在中国内河频繁游弋。

  为结束军阀混战,孙中山于1924年在广州开办黄埔军校并着手组建北伐军。此时,孙中山已与西洋各国彻底闹掰,他为北伐制定的口号就是“打倒帝国主义”。可惜天不遂人愿,第二年孙中山就撒手人寰了,临终前嘱托:革命尚未成功,同志仍需努力!北伐大业由孙中山晚年的亲信蒋介石继承。经过四年努力,蒋介石重塑了国民党,建立了南京政府,掌控了全国各地,一个乱糟糟的时代结束了。

  中华民国因一个强人倒下而四分五裂,又因另一个强人崛起而渐趋统一。
请按 Ctrl+D 将本页加入书签
提意见或您需要哪些图书的全集整理?
上一节目录下一节
【网站提示】 读者如发现作品内容与法律抵触之处,请向本站举报。 非常感谢您对易读的支持!举报
© CopyRight 2011 yiread.com 易读所有作品由自动化设备收集于互联网.作品各种权益与责任归原作者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