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功夫——由鬼到神,出身武术世家、25年习武经历,谈谈真实的武功》
第22节

作者: 龙凤珮
收藏本书TXT下载
  日期:2014-11-30 11:56:00
  调理了十几天的身体,我也该走了。我感到十分苦恼,因为我什么也没学到。走前的头一天晚上,晚饭后,师父突然将我叫到院子中。
  “我现在传你太极拳。”
  “好的师父!”
  “就教你两招,半年后回来我看成果。”
  “好的,师父赶快吧。”
  师父调整气息,双脚横开与肩平齐,身体微沉,成高马桩,两臂与肩平,双手程环。
  我傻傻地看着,心想这跟公园里晨练的老太太没看出有什么两样。

  师父扫了我一眼,说:“不屑?”
  我心道:我哪敢啊?只是看不出这里面的奥妙。
  师父从我表情中已经洞察到我的疑惑,他神色凝重地说:“人们常说太极拳以静制动、以柔克刚、四两拨千斤,来来来,今天我就告诉你什么叫以静制动,以柔克刚,四两拨千斤。你进攻我!”
  又让我进攻?我一阵肝颤。
  “出拳!”师父大喝。
  我一拳打向师父的面门,师父本来扎好的马步突然移位,左脚移桩,身子一缩,躲过我的重拳,右手化掌已“砍”到了我的脖子处。
  “敌不动,我不动,敌欲动,我先动,这叫以静制动!再来!你进攻!”
  师父大喊。
  我这次加了虚招,先是用前手拳试探点击了师父几下,突然一个后手拳打上去,师父正马变斜马,双手一晃,正面缠丝,自下而上,连消带打,挑开我胳臂的同时右手死死抓住我的手腕,我见手腕被抓了,努力后撤,想诓一下师父,然后待师父后拉之际,起身向前使个“钩腿”,摔倒他。
  不料师父却挺身移桩,顺着我的力顶过来,我赶忙回顶,他又后拉,来回折腾了两三下,师父猛地掰了一下我的腕子,一阵钻心疼痛袭来,我抡起左拳想打他的太阳穴,他右手抓着我的腕子不放,身子一转,贴到我右侧,我整个打空了,重心失衡,他顺势一拉,脚下一别,把我扔在地上,手却依然死死抓着我的手腕。
  “敌进我退,敌打我消,上缠下绕,借力化力,这叫以柔克刚!再来!”
  我爬起来揉揉腕子,忽地起右鞭腿,横扫过去。
  师父直接跨步上前,左手钩住我的大腿,右掌劈向我的脑门,我赶忙举手抵挡,不料师父是个虚招,右手下滑,两手死死扣住我的小腿肚子,一声长喝,将我整个人甩了起来,来了一个360度的大转弯,飘忽的瞬间,我感觉我俩就像一只陀螺,而师父就是陀螺的重心。

  “借力打力,连消带打,这叫四两拨千斤!”
  我明白了:本来我一脚击过去,身体就有点失衡,他又一个虚招吓了我一跳,让我身体不得不后倾,然后他借力打力,两力相合,我瞬间就被扔了起来。
  “好好练桩功吧,所有技巧都在桩功上,桩功不好,一切都是花架子!”
  师父用三招打消了我的疑虑,我赶忙学着师父扎起高马。

  马步这个东西,谁都会扎,但如果不懂要领,那效果就是天壤之别。
  我没想到一个小小的马步有这么大学问!桩功就是内功,很多初学扎马步的人都有这么个体会:扎到五分钟时就气踹吁吁,扎到十分钟时手心里都是汗,超过十五分钟,两腿开始颤抖,硬挺过二十分钟,歇了马,两腿好像没了。
  道自虚无生一气,便从一气产阴阳,练马即练气,双腿一阴阳,双手一阴阳,内外一阴阳,动静一阴阳,一阴一阳之谓道,太极心法出使然。
  好多师父看一个学徒的悟性,从扎马步就能看出来,越简单的东西越奥妙,就像一盘醋溜土豆丝,谁都会做,但做出来的味道各有千秋。
  架势见心性,基础看慧根,最简单的东西就是最能体现天分的东西。

  日期:2014-12-01 00:51:00
  那一晚,师父果真只传了我两招:站桩和行桩。
  满天星,练桩功,站似松,行如水。抬头望天宫,夜色凉如水,低头看师父,英姿也飒飒。那是我有生以来度过的最美好的夜晚,师父一点一滴给我纠正动作,告诉我要放松,放松,再放松。练过太极的都知道这个“松”字诀出自太极宗师杨澄甫老先生的一句话:“松!松!松!十年功!我若不告诉你,三辈子你也学不到!”大松大柔大刚猛,柔极生刚真太极。
  一放松,气沉丹田,重心下移,双足生力,换步行桩,一气呵成。
  几十分钟下来,大汗淋漓。
  “痛快不?”师父笑着问。
  “痛快!”
  “太极之所以适合男女老幼,就是因为它和人体阴阳相吻合,五脏六腑皆在阴阳之中,这是可以一练到老的功夫。好好练,桩功练好了,人的精气神就不一样了,太极修身更修心,心气平和方能臻于化境。”
  我使劲点点头。忽然想起周星驰《唐伯虎点秋香》里的一句台词:“实乃居家旅行,必备之良药。”禁不住嘿嘿乐起来。

  “你笑什么?”师父当然不懂电影里的妙趣。
  “没……没。”
  “嬉皮笑脸,难成大器。接着练!”
  那一夜,一直练到深夜,浑身一丝力气都没有了。回到屋,躺下就睡着了。
  第二天,依依不舍告别师父,返回保定。

  妈妈正在帮我收拾东西,雯雯给我买了一件围脖,说:“山区里冷,哥要注意防寒保暖。”
  那一天,雅琢也来了,在单位里告了假,专程过来送我一程。
  我要上班了,马上就是社会人了,满腔抱负蓄势待发,我想到了阿勇,我憎恨犯罪分子,我要除暴安良,我要依法治国。
  中午时分,志刚也过来了,拎了一瓶酒说是为我送行。

  我靠,送行,这个词听起来有点晦气,“还是饯行吧。”我说。
  吃饭的时候,志刚还问我:“跟太极大师学了点什么?”
  我说:“气。”
  “什么气?”
  “生气。”
  “不对路子?”

  “生生之气,万物生机之气!”
  志刚哈哈大笑:“我看你别练武功了,投身哲学吧,以后当个心理医生、卜命先生之类的也行。”
  我说:“看看,这就是悲哀,民族的悲哀,拿着圭臬当废铁,拿着真传当儿戏,娱乐化时代似乎一切都可以调侃,老祖宗的东西全当笑料了。”
  志刚又是大笑:“嗯,你已经入道了。”
  那时我还不知“道”为何物,尽管很多好为人师的人张口闭口都谈“道”,究竟何为道?老子说:人法地,地法天,天法道,道法自然。易经里讲:一阴一阳之谓道。论语里也讲:道不同,不相与谋。可我们习武之人的“道”在哪里?
  杀人?NO!一根筷子,一只牙刷都可以杀人,要想杀人,何必学武?杀人的人多半不会武。
  打遍天下无敌手?也不是。长江后浪推前浪,冠军总是用来击败的,没有一辈子不输的人。莫说拳怕少壮,江湖水深,卧虎藏龙,整日叫板的人没一个有好下场的。
  强身健体?太片面。我们有广播体操,有游泳,实在不行还可以跑步、踢毽子。
  那一刻,我是迷茫的。
  尽管我初涉太极,也有名师指点,但武学道路依然恍惚,不知源头,不得究竟,反正师父说半年后检验我的桩功,那我只能乖乖听话。或许境界是一步步达到的,道理也是一级级开悟的,我没到那个境界,也就找不到“道”门。
  日期:2014-12-01 02:22:00
  或许每个人都在自己的人生道路上寻找着自己的“道”,为钱生,为钱死,为钱忙活一辈子;为名争,为利抢,最后栽在名利上;一生功名尘与土,半缕清风半扇屏,睡觉只需半尺宽,玉食入喉淡如空。
  人本来就是迷茫地活着,能清醒者为入道,能顿悟者为佛陀,八万四千法门,武功许是其之一。
  我带着仅有的一点思索走入工作的漫漫征程中。
  第一天报到,我差点晕过去,这个条件简陋得,整个派出所就在一个山沟子里,总共7个人,除了指导员和内勤之外,正式民警就五个人。
  我之前脑海中想象的警察生活应该是警服配枪,然后在一个伸手不见五指的夜晚围捕一群恶徒,寒风凛冽,野狗狂吠,我大喝一声:“不许动!”然后旋风腿、擒拿术一概使出来,最终擒住恶徒,鸣警回所。但接下来的工作和生活完全颠覆了我的幻想。
  每日早起跑操,然后就是值班,每两天值一个通宵夜班。张家长了李家短了,王二麻子偷了驴夹板了,牛二和刘三打架了,王大爷的牛跑了,李婶的身份证丢了,徐家小媳妇闹离婚了,赵家小儿子上户口了……甭管是不是你该管的,老百姓只知道一个道理:有困难,找警察。
  我一个新毕业生,内心火热,看不得别人有困难,所有事该我管的我管,不该我管的我也帮对方找到相应的负责人。

  那段时间,我感觉自己已不仅仅是民警了,而是民警加街道居委会主任。
  闲暇时刻就给妈妈、继父、雅琢,还有大学那群哥们儿打电话。大学那群哥们儿也都工作了。
  老大进了一家保险公司的法务部。
  二哥在山东某地的一家信用社上班。

  老三进了一家电视台,我当时很纳闷,他进电视台干什么,后来了解到他交了个女友是电视台的,他也进去当采编人员了,这真是牛头不对马嘴的工作。
  老五张良和我是同行,在与北京毗邻的一个地方当警察,只不过是交警,一出车祸,必到现场,开始三个月吃不下饭去,后来见惯了尸首分离,也就习惯了。
  老六暂时没找到合适的工作,只好做销售,销售的是保险,所以他经常和老大联系,两人很有共同语言。后来他业绩不好时,还一个劲儿地怂恿哥儿几个买他的保险,哥儿几个不好推脱,兄弟有难必须帮啊,每个人都买了意外险,但心里都祈祷这个保险永远别用上。
请按 Ctrl+D 将本页加入书签
提意见或您需要哪些图书的全集整理?
上一节目录下一节
【网站提示】 读者如发现作品内容与法律抵触之处,请向本站举报。 非常感谢您对易读的支持!举报
© CopyRight 2011 yiread.com 易读所有作品由自动化设备收集于互联网.作品各种权益与责任归原作者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