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92-2006发生在经济、金融方面的一些事》
第29节

作者: 倦雨疲风
收藏本书TXT下载
  看官:话说梅林金融服务社因为夏天写了一张对未办妥抵押手续的余森地产公司的贷款实施大额监督划付的通知,本来是再正常不过的业务举措。奈何被信贷经理陈平略施小计,误导申虎先入为主地产生夏天可能夹杂个人利益的认知,导致申虎与夏天这两位同出于广州长堤路137号大门——广东最高金融管理机关——中国人民银行广东*分行,可以说是共和国成立后广东两代金融骄子的代表人物失之交臂。这在某种程度上铸就了申虎晚年的大悲剧:一个原本堂而皇之的开国金融工作者,官至副厅级时离休。就这么重返江湖折腾了两年,被人利用,酿成大错,不折不扣地成了他当年对夏天说的:没有人能证明自己清白的人,最终在国家公丨安丨机关监视居住的氛围中,不明不白、郁郁寡欢地离开了人世。反观夏天,在此后的数年中,面对股东、社会、主管部门的甄别和政法部门乃至各级纪检机关对案件调查取证等等不同的冲力,他就像不倒翁一样,一次次被冲击,恰恰每次都运用冲击力站立起来,显现着他在大浪淘沙的改革洪流中,其立身于社会大潮中所固有的“大雪压青松、青松挺且直”的高傲品质。而当年夏天在梅林金融服务社认识的洪鸣、刘真为、柯少基、张青松等人也与夏天保持着相当紧密的业务联系。

  有道是:桃李不言,下自成蹊,夏天为人的忠正本分也牢牢植根于人们心中。后来,在市民银行接管前后,当年这些以廉洁为幌子唱着高调的人们,有的打一枪换一个地方——捞一把就走了;有的害怕东窗事发而改姓埋名做起了别的买卖;有的被处分降职,当了普通员工;有的则过上了铁窗生活。他们都是相继暗淡地离开市民银行,唯独夏天在历经波折后,在掌声和鲜花的簇拥下全身而退。——这是后话。

  这其中的故事,大家不用着急,小的有的是时间,就容小的慢慢说来。 
  夏天与申虎谈话的第二天上午,像往常一样准时来到梅林金融服务社上班,在信贷部里,陈平、柯少基、刘真为都显得对夏天十分热心。夏天心里想:估计这些人都知道我选择离开,让他们的既得利益与潜在利益得到保护而感到高兴。这让夏天想起了一句成语:“庆父不死,鲁难未已。”
  “与这句成语的原意恰恰相反,”夏天在心里说:“别看他们现在的高兴劲,我的离开,或许他们一时能得到某些好处,但是,这家金融服务社的混乱刚刚开始。也许申虎的悲剧就要上演了。”
  夏天不动声色地想着,这边陈平已在问他:“听说你准备另谋高就,到哪里?”
  夏天说:“准备到发展银行吧!”
  陈平又问:“广发还是深发?若是深圳发展银行,我有朋友,再帮帮你。”
  夏天说:“不用了!在深圳,我的学弟和部下在银行的人数,可以开几个支行。”
  “那就祝你成功。”陈平说。
  上午十点多,华侨城的刘经理拿着400万元的支票来到梅林金融服务社,夏天帮他转成一年定期存款。然后对他说:“约定的利差在五天内转入公司帐上,你放心。”
  送走刘经理后,夏天来到计划办公室,对正在做统计报表的老乡张青松说:“兄弟,今天我帮你最后组织一笔定期存款  。明天就离开这里了,我们后会有期。”
  张青松对夏天的事多少有所耳闻,对夏天可能涉及个人利益的猜测将信将疑。但没有想到夏天有点像茅坑里的石头,又臭又硬,根本不向申虎道歉,并选择离开,便很中性地说道:“想不到老兄这么快就不干了,我很惋惜。”
  夏天说:“没有什么想不开的,说真的,在信贷岗位呆,如果跟经理、老总拍不到一块,就是一天也很难呆下去的。我只是担心,若申总跟陈平、周迅、柯少基他们打得火热,我看这家金融服务社不出大事便是奇迹。”

  张青松说:“唉,像我们这些跑腿的,只扫自家门前雪,那管别人瓦上霜。我祝你离开后一切顺利,说不定几年后又能提携我,帮我发点财了。”
  世事难料,也就是这个“财”字,日后竟让张青松吃不了兜着走。这就是本书将要叙及的,他在组织200万元存款过程中,因为不清不楚的五万元利差没有着落与佐证,被市监察局隔三差五地盘问,弄得他神昏气散,被人们传为进了局子。到后来,干脆挂案而别。
  夏天回到信贷部,柯少基对他说:“下午我到冶金公司调查,你在家等吧!不用来这里跑来跑去。好吗?”
  夏天说:“行。”
  下午两点,柯少基带着刘真为,在深圳冶金公司负责人彭惠的引领下来到笋岗村36号楼——夏天的住处。
  大家的心情都很好,夏天也不例外。稍事坐下后,夏天开始泡茶。

  柯少基说:“不要泡了,朋友一场,坐一下,我们就去冶金公司彭总处看一看,把你夏经理交办的事情办了。”
  于是,夏天从冰箱里拿出四瓶可口可乐分给大家。
  话说这彭惠,是夏天认识一年多的老朋友了。这话还得从夏天来到深圳特区总公司当企管部长时说起。
  当时,夏天管理的工厂有两个与中南矿冶学院的专业有关,自然就有了那里来的毕业生。而彭惠的公司也是以这个学院的专业为基础的。因此,工厂与公司便有了一些业务往来,一来二去,彭惠的妹妹与夏天所管理的一个工厂的凌苏厂长对上了象并已结婚。
  凌苏厂长工作能力强,有经营头脑,也确实能赚钱。特区总公司对他处于一种“吊得高怕猫,放得低怕狗”的心态,于是,成立了企管部,调来了夏天加强管理。
  夏天来到特区总公司后,起初,这位厂长并不买帐,甚至出一些技术难题刁难他。而夏天是在企业管理上见过世面的人,刚出道时,曾经在***亲自题写厂名的江门甘蔗化工厂实习,对产品的实物数量、含量与金额的转换也有很高的悟性。他到了设在田面村的工厂看了两回,就写出了工人工作定员定额管理规范要推行。后来,又分析出几种貌似高科技产品的物质含量,与厂长商量提高经济效益的方案。这让凌苏大吃一惊,从此,不敢小看夏天。

  有一天,凌苏与彭惠通了个电话,然后对夏天说:“我妻兄要来看我  。”
  当时,夏天与厂长同在一个办公室办公。彭惠来到后,不断谈起他的公司的情况,并时不时用他那对长在脸上的清澈有神的大眼睛看着夏天。而夏天看他那副相貌,尤其是他那对会说话的眼睛,也对胃口。就这样,三人一来二去,都觉得投缘。
  于是,彭惠邀请夏天到他公司看看,夏天便在一个星期天到了彭惠的公司。彭惠带着夏天看了他公司所有流水线。然后叫了几个老技术骨干,到了翠竹路的客家王酒楼吃午饭。期间,彭惠邀请夏天:能否在每月的四个星期天到他的公司工作,至于工资待遇,特区总公司每月发多少,他就发多少。
  夏天回答他说:“你是不错的人,从你的眼睛上能看出来。你要我帮忙什么的,我做得到的,绝不含糊。星期天来看看你也可以,但是没有必要在报酬上搞得那么认真。”
  自始,夏天与彭惠互有往来。
  在彭惠的公司资金紧张的时候,夏天也曾经叫发展银行的伍立中做过贷款调查。
  后来彭惠听到夏天到了梅林金融服务社,也期盼夏天帮一把。夏天认为他的公司是高科技产业,可以支持,于是,就有了深圳冶金公司与华侨城存款配套做贷款的事儿。
  好了,闲话少说。

  柯少基一行在夏天家里喝过可口可乐,相互吹捧了一番,就拉上夏天钻进彭惠的公司刚买的桑塔纳轿车,向布吉草埔开去。不到半个小时,到了彭惠的深圳冶金公司,开展起贷款调查来。
  说起这个柯少基还是一个唯上是从、唯权是从的种儿,他知道这是申虎交带的必办贷款,一切从简,拿了几份必要的资料,就算完事了。
请按 Ctrl+D 将本页加入书签
提意见或您需要哪些图书的全集整理?
上一节目录下一节
【网站提示】 读者如发现作品内容与法律抵触之处,请向本站举报。 非常感谢您对易读的支持!举报
© CopyRight 2011 yiread.com 易读所有作品由自动化设备收集于互联网.作品各种权益与责任归原作者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