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92-2006发生在经济、金融方面的一些事》
第12节

作者: 倦雨疲风
收藏本书TXT下载
  这种金钱循环的怪圈,起初只在深圳内部循环。它的直接影响是导致专业银行的存款下降。这时,人们的心情还是兴高彩烈的,因为它冲击着多年形成的专业银行的服务体系、服务观念和传统的守旧思想。
  但是,资本——无论是产业资本,还是金融资本,总是有它的趋利性的。加上深圳也是有着比较开放的环境,高息存款的消息很快在全国传开。这样,全国二十几个省(市)、自治区包括香港、澳门、台湾乃至国外的游资悄悄的往深圳流入。这一流入,一方面降低了深圳银行和金融服务社的融资成本,另一方面,又为深圳金融服务社的另一次贷款高氵朝创造了条件。

  事情就是在这样的循环往复中做着。人们也在风平浪静中过着日子。
  一天,在深圳南山,据说是学着金融服务社的操作手段做了委托贷款的一家国有银行,凭着一张不规范的合同,将100多个客户的私人存款当作委托存款,然后作为委托放款发放给一家企业。企业的贷款到期后,无力还款,于是银行自然不肯支付到期的存款。这些收了高利息的100多个存款户,面对着银行以委托贷款未还的理由而拒绝支付存款的困境,便组织起来向银行讨个说法。这天,只见百多号存款户走到这家银行的前门广场上,个个头上绑着白布条,手上拿着写有“还我血汗钱”的三角旗,在这家国有银行门口静坐起来。

  日期:2015-10-08 03:05
  人们纷纷围观拍摄,在拍摄照相的人群中,不乏香港记者。第二天,香港的一些报纸上就出现了这些照片。
  这无异于给各级政府和人民银行发出了一个强有力的警示:不能再疏于监管了,否则会出现大的社会问题。说得严重一点,会影响国家改革、发展、稳定的大好局面,改革开放的成果也会付之东流。因此,一次全面的分析、检讨、收编深圳金融服务社的工作就这样紧锣密鼓地展开了。

  马应龙——这位身材魁伟、毕业于*风暴初起时的六十年代中后期的中央财经学院的北方汉子,时任中国人民银行深圳特区分行副行长,分工主管特区内非银行金融机构的业务管理与政策调研工作。据此,特区人民银行开展的对所辖金融服务社相关问题的调研分析工作,便由他责无旁贷的组织实施。 
  深圳特区人民银行首先汇总了在深圳的非银行金融机构的负债和资产业务的基本情况,进而细分到金融服务社系统的具体情况。然后,又放大到所有金融机构有关以存定贷、存贷挂钩、高息引存、委托放款等业务情况。后来又增加了深圳以外地区在深圳的定期存款的分布、数量的基本情况。
  上述情况汇总后,做了一个调研材料,报给市委和政府的负责同志。
  在市政府的组成人员中,有一位名字叫做吴斯斯的副市长,负责主抓全市金融方面的相关工作。他是早年毕业于bj名牌大学,被安排在各级经济管理机构历练多年,并在职取得经济管理博士学位的、堪称理论与实践都过得硬的我国中生代经济金融专家。特区人民银行给市委市政府的调研材料,无疑会由吴斯斯作主审批阅,并提交市委、市政府领导层集体研究。
  小的暂时不谈这些负责同志当年收到这份调研材料都说了些什么,还是先跟你聊点别的:

  今天,当人们看到中国现在欣欣向荣的景象,都会有点欣喜若狂的自豪感。是的,应该值得自豪。
  在现代史上,我们的国家经历了几次跌宕起伏的大悲大喜:在上个世纪三、四十年代,充满狼子野心的日本人,呼应着德国法西斯称霸世界的狂想,把中华民族推向了亡国灭族的深渊。中国人民为此付出了惨重的代价,不要说别的,仅就因为抗日战争死亡的国人,就占了全国总人口的十分之一。中国人民在这场惨烈空前的战争中,换来的是民族的完全独立和解放,从这个意义上讲,抗日战争是一次凝聚民族力量,警醒国人团结奋斗的过程,换来了一个从大悲到大喜的圆满结局。后来,国、共两党又展开了一场真刀真枪的较量,最后以人民共和国的成立为标志,国人开始圆那国家富强的强国梦。在上世纪五十年代的十年间,无论是国民的精神面貌、社会风气、工农业生产、科学技术进步等各方面,着实让全民族看到祖国解放后的希望。接着而来的十年*,又使年青的共和国交了一次昂贵的学费  。说得认真一点,是从建国开始的大喜走向大悲的过程;十年折腾下来,国民经济已经面临崩溃边

  缘。当人们看着空空的米缸着急的时候,中华民族的优秀儿孙们又一次痛苦地感悟到国歌说的:“中华民族到了最危险的时候,……”想当年,他们真是“计从急中出,希望眼中来”,开始了放眼全球的改革开放进程,而且从此就像滔滔长江水一样,奔腾到海不复回。今天看来,这次改革开放的举措无疑是民族复兴的伟大进程中的坚实一步。是从大悲危局转向大喜的开端。它的历史意义,不亚于当年*和他的战友们信心百倍、气势如虹地指挥刘、邓大军千里挺进大别山的神来之笔。

  是啊!我们的祖国从1978年开始走出困局到现在,每年都以8%以上的速度在发展着国民经济。二、三十年下来,在经济总量上、在全球政治经济的影响力上,与当年国民经济面临崩溃边缘的中国相比,已经不可同日而语了。
  日期:2015-10-08 03:20

  上面所说的,在深圳也不难感觉到。
  深圳这个原本的小渔村,就是因为国家改革开放才有了今天的深圳。开放之初的深圳有多少居民不好说,到了开放了十年后的一九九二年的时候,深圳吃居民粮的常住人口才30多万人,加上外来劳务工,也不外是400来万人。现在是一个什么情况呢?一千多万芸芸众生就在深圳这个地方生活和工作得井然有序。尤其是当你走在深圳的大街小巷和各个公园景点,看到游人如鲫、流连忘返的情景,你自会有一番感叹。

  据说,在即将进入世纪之交的九十年代中后期,有一个乐于接受外界新鲜事物的老**员,因为工作的关系,足迹踏遍欧美各国,眼睛观尽亚非风情。回到祖国后,在深圳生活和工作。她深有感触地说:“资本主义世界是香港最好,社会主义社会是深圳最好。”
  她说这话的时候,恰巧书中人物——也是具有老**员资历的、刚刚离休的gd省金融行业德高望重的老前辈申虎先生在场,他听后也是深有同感地点头应对。当时,申虎虽然已经离休,但竟被人鬼使神差般地拉他复出,让他当上了有职有权的深圳梅林金融服务社的法人代表、总经理。从此,他整天手捂三寸签字笔,非常写意地批准该社新贷款的发放与利差的收支;当他要走动时,便有专职司机开着金融服务社专为他配置的加长豪华雷克萨斯载他想去的地方;当他想到酒楼吃饭或者桑拿松骨时,只要在他的信贷经理陈平、柯少基面前稍作暗示,就会由他们安排得妥妥贴贴从而了却自己的心愿。久而久之,申虎不仅深深迷恋时下深圳生活的惬意舒适,而且还暗暗滋生了因为自己年岁已高,所憾“夕阳无限好,只是近黄昏”的恋世情愫。
请按 Ctrl+D 将本页加入书签
提意见或您需要哪些图书的全集整理?
上一节目录下一节
【网站提示】 读者如发现作品内容与法律抵触之处,请向本站举报。 非常感谢您对易读的支持!举报
© CopyRight 2011 yiread.com 易读所有作品由自动化设备收集于互联网.作品各种权益与责任归原作者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