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风雨大隋:一个不堪重负的流星王朝(全景式解读大隋帝国的勃兴和速亡)》
第28节

作者: 司马子上
收藏本书TXT下载
  日期:2014-03-13 14:56:15
  =====================正文=====================
  第四章 周齐决战 入主邺城
  31、伐齐的时机到了
  面对北齐君臣上演的自相残杀的好戏,宇文邕和韦孝宽无疑是最忠实的观众,宇文邕全程欣赏了高纬君臣的华丽表演,就只差奉上鲜花了。
  然而,高纬此时根本浑然不觉他有这样的好观众,当然,他也没空知道,因为高纬是一个极其执着而敬业的好演员,在昏君的角色上,他将付出全部精力,根本无暇顾及其他。
  每个人都有自己的梦想,高纬的梦想是,做一个前无古人的昏君,做一个真正的影帝,宇文邕也有梦想,他的梦想是统一大业。
  宇文邕虽然没有像马丁·路德·金一样发表《我有一个梦想》的精彩演讲,但是,宇文邕大刀阔斧的改革,却是另一种无声的演讲和宣誓。

  宇文邕的矛头毫无疑问的指向了北齐,指向了高纬。
  其实,在此前不久,宇文邕就曾经征询过一位大臣的意见,此人叫做于翼。
  于翼,八柱国于谨之子,也是宇文邕的姐夫(娶了宇文邕的姐姐平原公主),在宇文护掌权之时,于翼就和宇文邕有着密切的联系,后来宇文护被诛杀后,宇文邕当即任命于翼取代宇文护儿子的职位,镇守山西蒲州,但却被于翼推辞掉了。
  而就是在宇文邕亲政之后,宇文邕不断的在周齐边境上增加兵力,眼尖的于翼很快洞察到了宇文邕的用意,他知道宇文邕这是想对北齐用兵了。
  于翼对宇文邕说:“在战场交兵,只会白白消耗兵力,对于大局并无益处,这并非上策,不如撤去边防上的军部部署,两国修好,这样可以使对方松懈,我们可以静观其变,趁其不备,出其不意,这才是上上之策。”
  于翼的这一番话,犹如醍醐灌顶,让宇文邕瞬间醒悟,宇文邕即刻听从了于翼,撤掉了边境上的兵力部署。
  然而斛律光被杀后,宇文邕瞬间看到了时机的到来,出于谨慎,宇文邕又征求了一位大臣的意见,此人叫做伊娄谦。
  宇文邕召见了伊娄谦,从容地说:“现在国家一点点强盛起来了,我想对外用兵,你认为应该先拿谁开刀?”
  伊娄谦毫无犹豫地回答说:“齐国”。
  伊娄谦的回答,正中宇文邕下怀,宇文邕又问:“为何?”
  伊娄谦回答说:“齐国的皇帝整日沉溺酒色,他们的名将斛律光也死在了谗言之下,上下离心离德,百姓慑于爆政,只能道路以目,讨伐这样的国家简直轻而易举。”
  听罢,高坐在龙座上的宇文邕哈哈大笑,笑声传遍了整个宫殿。
  看来,这是天意,既然大家的意见都是伐齐,那就这么定了。
  天予不取,反受其咎,伐齐的时机终于到了。
  这时候,韦孝宽突然站了出来,为宇文邕提出了三条计策。
  第一、陈朝可以一举攻占北齐的江淮之地,说明北齐已经腐朽不堪,只需号召全国兵力,分道进攻,联合一切可以团结的力量,一鼓作气,直捣黄龙,北齐必灭。
  第二、联络陈朝,孤立北齐,同时,借助陈朝的兵力夹击北齐,让北齐的兵力分散,且战且退,坚壁清野,让北齐疲于奔命,北齐的灭亡指日可待。
  第三、和北齐订立盟约,重新修好,从而麻痹敌人,让敌人继续内耗,而我们则养精蓄锐,伺机而动,最终可以轻易地兼并北齐。
  什么是谋略家?这就是谋略家,一个超越名将的谋略家,一个运筹帷幄,决胜千里的韦孝宽。
  这三条计策,即三种应敌策略,有轻有重,有缓有急,而这三条计策,其实已经融合了所有人的观点,其中,第三条计策完全就是此前于翼的翻版。这让宇文邕连连称赞,有如此的谋略家在,还会怕他北齐不成?而在宇文邕心中,他已经急不可待,他采取了韦孝宽提出的第一条计策,这也是上上之策。
  (本节未完待续)
  日期:2014-03-14 13:16:52
  (接上文)
  宇文邕下定决心之后,立即组织了他的智囊团,召开战前会议。
  智囊团成员包括:宇文宪、王谊、卢韫、于翼。
  会议上,大家达成了统一的意见——伐齐,又进行了具体的战略部署,一场大战,即将到来。

  北周建德四年,即公元575年,七月二十五日,宇文邕正式下诏讨伐北齐。
  诏书的内容,其实很简单,概括起来就是两个字,骂人。
  说起来,这也是中国古代战争的一个优良传统,大战之前,总少不了一番口诛笔伐,揭发和声讨对方的罪恶,甚至要问候对方的祖宗十八代,怎么难听怎么骂,骂要骂得有水平,骂要骂得有风格,美其名曰“檄文”。例如,建安七子的陈琳骂曹操的《为袁绍檄豫州文》,那就是骂出了水平,骂出了风格,骂文中的经典之作。
  目的很简单,第一,为了说明自己是以有道伐无道,我们是正义的,对方是邪恶,代表正义消灭你,第二,以达到先声夺人的效果,在气势上先占据上风。

  宇文邕明显有些仓促,并没有骂出高水平,不过,宇文邕是一个务实的人,宇文邕迅速做了以下的战争部署:
  前三军总管:柱国陈王宇文纯(宇文泰第九子),荥阳公司马消难(曾是北齐将领),郑国公达奚震(十二大将军达奚武之子)
  后三军总管:越王宇文盛(宇文泰第十子),周昌公侯莫陈琼(侯莫陈崇之弟),赵王宇文招(宇文泰第七子)
  齐王宇文宪率众二万趋黎阳(今河南滑县),阻挡邺城来的齐军救援洛阳。
  随国公杨坚、广宁侯薛迥率舟师三万,从渭河入黄河,顺流而下。
  梁国公侯莫陈芮率众二万守太行道,阻挡北齐邺城以外的其他军队。
  申国公李穆帅众三万守河阳道,作用同侯莫陈芮一样。
  常山公于翼从安州(今湖北安陆)帅众二万出陈(今河南淮阳)、汝(今河南汝南),牵制北齐南部军队。
  以上这十二万军队,其实都是为了服务宇文邕,宇文邕亲自率领六万主力部队,直指河阴(孟津西北),实际目标就是中原腹地。
  这份名单中,我们很高兴地看到了杨坚的名字,杨坚在幕后已经待了很长时间了,也该出来透透气了。
  这几年中,杨坚始终默默无闻,但他却始终密切关注着北周的“新闻联播”,和今天的新闻联播不无两样,分为三部曲:第一、国家领导人很忙(宇文邕);第二、全国人民生活很幸福(宇文邕改革的成果);第三、世界各国人民生活在一片水深火热之中(北齐)。
  总之一句话,身为宅男的杨坚,家事国事天下事,他事事关心。
  当然,也有一件大喜事,是不得不提的。
  就在两年前,即建德二年,杨坚的大女儿杨丽华已经出落成了一个十二岁的小姑娘,这在古代已经是到了婚嫁的年龄,此时,杨丽华的姿色被宇文邕一眼看中了,被宇文邕纳为了妃子——太子妃。当时宇文邕已经册立了太子,太子叫做宇文赟,杨坚和宇文邕也因此结成了亲家。
  杨坚不会想到,这次联姻,杨坚收获的不只是一个皇亲国戚的名分,也是他一生的转折点。
  而这次领兵出征,虽然杨坚只是一个偏师统帅,负责策应,但是这毕竟是杨坚第一次带兵出征,意义非同凡响。
  言归正传,胜券在握的宇文邕决意要把战略制高点放在洛阳,由他亲率主力一举把洛阳攻克,如此一来,直捣北齐都城邺城,就如探囊取物一般容易了。

  可是,这条战略,当即遭到了宇文弼、赵煚(jiong)、鲍宏三位朝臣的反对。这三人都是同一个理由,他们认为,洛阳重兵把守,很难攻下,且处于四战之地,即使攻下也很难守得住,而河东之地,城小山平,最容易攻克,如果把河东重镇晋阳当做战略目标,会更容易攻克。
  宇文邕对于这一番意见,只是摇摇头,并没有采纳,既然已经决定,就绝不轻易更改。
  (欲知后事,请看下一节《杨素崛起》)
请按 Ctrl+D 将本页加入书签
提意见或您需要哪些图书的全集整理?
上一节目录下一节
【网站提示】 读者如发现作品内容与法律抵触之处,请向本站举报。 非常感谢您对易读的支持!举报
© CopyRight 2011 yiread.com 易读所有作品由自动化设备收集于互联网.作品各种权益与责任归原作者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