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功夫——由鬼到神,出身武术世家、25年习武经历,谈谈真实的武功》
第4节

作者: 龙凤珮
收藏本书TXT下载

  有人会问:怎么没有翻跟头等动作练习啊?腾空一跃、后空翻、前空翻多精彩啊?
  我想说的是:“我们练的是功夫,不是艺术体操。”真正实战中,没有人翻跟头,翻跟头就是找死,本来对方抓不到攻击你的空隙,你一翻,眼睛也看不见了,身体重心也不稳了,活脱一个欠揍的操性。所以你会发现,在拳坛上,越是蹦跶得欢的人、越是上蹿下跳的人,最终都会被对方一拳闷倒。
  李小龙打人从来不飞来飞去,典型的小马步一扎,重心下倾,地盘稳固,瞅准机会突然一脚,对方就飞了。

  日期:2014-11-16 15:12:00
  从理想到现实是一次痛苦的蜕变。
  练习散打越久,越不相信传奇。郭靖和楚留香我早已不信了,我开始追寻有真正史料记载的高人,比如霍元甲、大刀王五、叶问、李小龙,为此后来我还专门跑到全国各地包括香港去拜访他们的一些传人。
  事实证明,这些高人是有真功夫的,但绝没有影视作品中那么神。比如霍元甲,我们看到的是他运用“迷宗拳”干倒外国大力士,其实真实情况不是这样的,当时那个所谓的英国大力士其实马戏团的一个小丑,当霍元甲提出要和他对战时,他就吓尿了,两人根本没打,大力士就跑掉了。
  “拳打世界弱国,脚踢东亚病夫。”最初也不是武林中的口号,而是大清国普遍吸鸦片,本来咱东方人的身体结构就不同于西方人,再加上抽烟膏子、积贫积弱,即便不上拳坛,看上去也像瘦猴子一样病病殃殃、猥琐至极。所以英国人才给我们起了“东亚病夫”的称呼。
  后来民国25年,中国人参加柏林奥运会,捧了30个鸭蛋回来,就更让人嘲笑为东亚病夫了。
  总之,东亚病夫跟武林事件没什么太大关系。
  但霍元甲的“迷宗拳”却开启了武术界的一个新理念,无门无派,无宗无法,甭管什么招式,打败对手就是好拳。这其实现在竞技武术的基本理念,或者说是还原了冷兵器时代的武术本质。

  还有李小龙,据最可靠的史料,也就是他夫人琳达的亲自口述,李小龙从没真正打过擂台赛。但拍电影时,确实和一些不服的人过过招,比如大家最熟悉的《猛龙过江》里最后和李小龙在罗马角斗场对阵的那个空手道高手,最初李小龙请他演这个角色时,他不愿意,他不想以败者的形象出现在荧屏中,结果两人事先打了一架,那小子就服了,认为和李小龙拍电影是一种幸运。
  还有当年红极一时的海灯法师,后来被人拆穿他的一指禅是脚上有绳子吊着。
  其实这都是当时影视需要,本来老人家已经年迈体衰了,非要呈现高难度动作,也就只有借助道具了。
  沧桑轮转,几度春秋。逝去的武林渐行渐远,真实的武林又在哪里?
  日期:2014-11-16 15:39:00
  第一次遭遇踢馆
  有功夫的地方就有武林,有武林就有争斗。
  二舅的场子刚开半年,就有人来踢馆了。当然对方并不是直接说“踢馆”,而是切磋。

  练武的人都懂,所谓的切磋说白了就是:我不服你,你真这么厉害吗?打一架,试试。
  当然有些武馆开业后,会炮制一些造假的“切磋”,那都是为了推升自己的知名度,找一些不入流的的小混混来挑战,然后当众把对方打得心服口服,事后大家酒桌上一坐,绝逼好哥们。
  面对“踢馆”,馆主一般有两种处理方式:第一,如果地方不是刻意要求、死缠着不放的二笔,基本不会应战,因为应战就是结怨,好多事都是以和为贵,打打杀杀的时代已经过去了,在改革开放的浪潮下大家彼此过好自己的日子才是满满的正能量。第二,就是应战,这种情况一般是对方突然杀入,比如武馆正在上课,有人突然进来说要切磋,此刻教练当着学员的面,如果不应战就是狗怂;还有一种情况,对方事先造势,搞得当地所有习武之人或者媒体都知道了,轰轰烈烈的,此刻必须应战,否则就是认输,其结果就是武馆关闭,另谋出路。

  日期:2014-11-16 17:59:00

  那是一个星期六的晚上,大概9点多,学员们都走得差不多了,只有我、阿勇、志刚三个人帮着二舅打扫卫生、整理用具。阿勇和志刚都是我的同班同学,在这里他们是我的师弟。我们约定整理完道馆之后二舅请我们喝酒去。
  几个人正谈笑风生,突然门外走进了几个人,眼睛红红的。
  我很纳闷人的眼睛怎么能红成这个样,布满血丝,后来他们走进后我一闻,原来都喝酒了。
  这几位“大侠”不知从哪儿喝的、何时开始喝的,总之满身酒气,晃晃荡荡地走了进来。
  领头那个长得特别壮实,剃着小寸头,三十来岁,个子虽不高,但看着很结实,胳膊上有纹身,纹的是啥也看不清。

  “谁是这里管事的?”这哥们儿问。
  二舅从台子上走下来:“我。”
  对方说:“按照惯例,在这里开场子要收保护费。”
  二舅笑了:“谁保护谁?”
  对方一愣:“你傻啊,当然是我们保护你们!”
  二舅说:“我们不用你们保护。”
  对方也笑了:“用不用不是你说了算。咱来比试比试,闭门切磋啊,你输了我也不会说出去,你照常开馆,每月叫保护费就行了。”
  二舅说:“都什么年代了,还玩这套。真出了事我们有警察保护。”
  “哈哈哈哈。”对方大笑,“我一个街区放上一把火,派出所的人忙都忙不过来。《便衣警察》看多了吧你(1987年的电视剧)?那首歌怎么唱来着?”说着他对他手下的兄弟做了一个示意。

  他手下的几个人一起唱:“大冲击那个大流行,信天游唱给便衣警察听,卖刀的牛二出来闯世界,管他是便衣还是炮兵,兵、兵、兵,招屁崩!”
  我觉得这群哥们是一种作死的节奏,我也知道二舅的怒火已经燃起了。
  但外公对二舅有言在先:“开武馆可以,不许惹事!”
  已经成了生意人的大舅也告诫二舅:“以和为贵。”
  此刻的二舅强压怒火,点点头说:“这样吧,我让我徒弟跟你过招,如果我徒弟输了,我就付费。”
  对方点点头:“行吧,给你留点面子。”

  二舅看看我们三个:“谁上?”
  “我上!”我和阿勇、志刚几乎是同时喊出。
  “小东上吧。(我的名字叫段晓东)”二舅指指我。
  这是继上次和同学打架以来首次真正实战。我感觉肩上沉甸甸的。最关键的是我不知面前这个醉汉究竟几斤几两,万一真是个高手呢。

  我们一起走到拳台上。
  那哥们“哈!”突然叫了一声,吓了我一跳,然后他端起双拳晃了晃做了个竞技动作,然后又喊了一句:“醉拳!”
  我靠!我当时差点晕过去:哥们儿你梦游呢吧?
  既然人家说会醉拳,咱也不能低估。我当时也很紧张,心砰砰直跳,试探性地踢了两腿,都“鞭”向他的左肋,他用手挡了两下,啪啪两声响,他虽然忍着,但能看出来很疼。
请按 Ctrl+D 将本页加入书签
提意见或您需要哪些图书的全集整理?
上一节目录下一节
【网站提示】 读者如发现作品内容与法律抵触之处,请向本站举报。 非常感谢您对易读的支持!举报
© CopyRight 2011 yiread.com 易读所有作品由自动化设备收集于互联网.作品各种权益与责任归原作者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