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血腥的帝国——史上最强英雄彪悍登场,追忆那段热血沸腾的光辉岁月》
第22节

作者: 独孤飞骏
收藏本书TXT下载
  对于刚刚成立的隋朝来说,这是一场关乎未来命运的战争,如果失败,就会走上后来宋朝那样的路:纳贡称臣。
  这是杨坚绝对不愿意看到的,于是他赶紧召开了一个御前会议,可大家议论来议论去,最终也没议出一个特别好的计策。正在杨坚心急上火时,那个普通的军官长孙晟发言了。这个名字你可能不太熟悉,但有几个名字,你一定非常熟悉:他有个儿子,叫做长孙无忌,他有个女儿嫁给了一个叫做李世民的人;李世民搞玄武门之变,长孙无忌是主要谋臣;李世民登基后,封他的妻子为长孙皇后。武则天在夺取李家天下时,所要对付的主要人物就是长孙无忌。

  自东汉班超之后,最为杰出的外交家登场了。
  日期:2014-10-16 18:06:34
  二十三、鏖战突厥(一)
  长孙晟,一个非常普通的人,至少在30岁之前是这样,因为他到30岁的时候才只是一个连长级别的小军官。要说他有什么奇特之处,那就是他的射箭技术非常高超,估计能跟宇文忻有得一拼。还有一点,他的游说能力非常强,但这一点恐怕连他自己都不知道。
  就是这位30岁还郁郁不得志的老兄,在护送北周皇室公主到突厥后,竟然受到了突厥可汗的器重,非要挽留他留在突厥。原因很简单,长孙晟的射箭技术实在是太高超了,竟然一箭双雕,突厥可汗非要让他教教大家射箭技术。长孙晟是一个非常有心的人,在留在突厥期间,他注意各个首领之间的关系,并且趁机察看突厥各地的山川形势。经过一年左右的观察,他已经完全掌握了整个突厥的人情风貌。长孙晟的例子给我们这些还默默无闻的小人物一点启示:一是要好好掌握一门技术,二是要用心做事;只要做到这两点,成功也就只是一个时间问题了。

  从突厥回来后,天下已经姓了杨,长孙晟也因护送公主有功而升了官。正在他预备安安稳稳的过完下半辈子时,突厥领兵来犯。在听到消息的那一刻,他立即就意识到,自己多年等待的那个机会,来了。
  在御前会议上,听完大家的议论后,长孙晟发表了自己的见解:
  “对付突厥,必须要运用谋略。达头与沙钵略兵力相当,地位却不一样,彼此怨恨很深。就是沙钵略集团内部,也是矛盾重重。而阿波处在他们中间,左右受牵制。这种情况下,我们应该实施远交而近攻、扶弱而抑强的策略,这样就一定能使得突厥内部互相猜疑,从而给我们以可乘之机。”
  接着,长孙晟又具体讲述了突厥的地理形势,亲手画出各处的山川地貌。突厥人能有这么一个对手,只能怨祖上没积阴德了。就是杨坚听完后,心里也是一阵阵惊讶,心说:这个小子不是一般的猛啊。于是,完全采纳了他的谋略,并把离间突厥的光荣任务交给了他。
  怀揣着伟大的理想和抱负,长孙晟向蒙古大草原进发了。
  他找到的第一个人,是沙钵略的弟弟。这位小朋友哪里是长孙晟的对手,被说得一愣一愣的,最后答应依附隋朝。
  他找到的第二个人,是达头可汗。这个不愧是做老大的,人要精明的多,最后只是答应和隋朝友好往来。
  紧接着,长孙晟开始游说蒙古大草原上的其它小部落,大家经不住诱惑和威胁,也都答应和隋朝建立友好关系。

  经过长孙晟不懈的努力,突厥各部之间开始互相猜疑起来,哥哥猜疑弟弟,叔叔猜疑侄子,真的是好不热闹。
  但是,长孙晟再怎么努力,三个可汗所率领的40万骑兵,是绝对不会就这么无功而返的。尤其是沙钵略。
  战争终究还是爆发了。
  突厥的三路大军顺利进入陕西、甘肃境内,在围攻几个城池被打退之后,开始在隋朝境内瞎晃悠。隋朝的将领也非常聪明,知道自己打野战不行,于是干脆待在城里、坚壁清野,让突厥捞不到什么油水。突厥一看这阵势,也变聪明了,开始带领大军向南劫掠。一时间,各地纷纷告急。
  一场恶战在所难免,否则这帮少数民族兄弟是不会离开的。

  杨坚开始考虑元帅人选,他想到的第一个人是宇文忻,但是马上又打消了这个念头;这个人的“级别”太高了,如果再高的话,我杨坚就只能给他打工了。
  经过再三权衡,他把作战任务交给了还没有什么实质大功的虞庆则,为了以防万一,他还给这位武林高手配了一个偏将,名字叫做达奚长儒。
  达奚长儒,将门之后,自小学习武艺和兵法,为人耿直,胆识过人。宇文泰时代,曾经跟着一代名将尉迟迥参加平蜀(四川)之战,功劳不小。宇文邕掌权后,他又跟着这位一代英主南征北战,立下赫赫战功。内战时期,他站在了杨坚这边,率领军队讨平了四川的王谦。杨坚登基后,他也受到了特别的重视,被封为军区司令。
  按常理来说,虞庆则没有军事经验,应该给达奚长儒做偏将才对。如果你这么想,那就证明你比较缺乏政治头脑,需要好好在官场磨练磨练才行。杨坚的这一安排,其实有着深层次的考虑。
  虞庆则在军界的威望不高,战争胜利后,不会对自己造成任何威胁;宇文忻和达奚长儒都是北周旧将,都曾经立下赫赫战功,所以这两个人不能再取得太大的成就,否则就有可能成为第二个尉迟迥。但是,完全把这么重要的任务交给虞庆则,自己又不放心,于是便让军事经验极为丰富的达奚长儒来辅佐他。通过这一简单的人事任免,我们可以再次领略到杨坚的心机之深,也不得不由衷的佩服,这的确是一个百年难遇的搞政治的天才。

  接到任命后,虞庆则和达奚长儒立即出发了,目标直指突厥的沙钵略,因为这个老大劫掠的最凶,枪打出头鸟,必须要先教训一下这个家伙。
  此次出征,隋军有兵力10万左右,其中骑兵大概3万。为了防止突厥骑兵迂回包抄,达奚长儒单独率领2000精锐士兵为侧翼。

  当时已经是年尾了,天气非常的冷,士兵因为要握紧兵器,所以很多人的手指都被冻残了。但士兵们毫无怨言,跟着自己的统帅勇往直前。
  沙钵略马上得到了消息,迅速向隋军扑来。他有充足的自信,因为他的士兵全都是骑兵,而对方却大多数是步兵。
  骑兵作战,靠的就是速度和机动性,沙钵略充分利用了这一优势,率领大军很快就来到了隋军的侧翼,在这里,他遇上了只有2000士兵的达奚长儒。
  整个隋朝,最为惨烈的一战开始了。
  日期:2014-10-16 18:07:20
  二十四、鏖战突厥(二)
  面对突然出现的10万突厥大军,只有2000士兵的达奚长儒有足够的理由逃跑,而且他也有能力逃得掉。但是,作为一个有丰富作战经验的将领,他非常明白,如果自己逃跑,那么隋军主力的侧翼就会完全暴露给突厥骑兵,10万隋军就会成为任对方宰割的羔羊。
  达奚长儒决定留下来、决定与突厥战斗,给主力部队争取调整和布防的时间,虽然他只有2000士兵,虽然他知道这样做将必死。纵观历史长河,无数的将领很能打,无数的将领很有谋略,但是像达奚长儒这样有大局观的将领,却找不出几个,他们打仗不为名、不为利,只为了自己的民族,只为了自己的国家。
请按 Ctrl+D 将本页加入书签
提意见或您需要哪些图书的全集整理?
上一节目录下一节
【网站提示】 读者如发现作品内容与法律抵触之处,请向本站举报。 非常感谢您对易读的支持!举报
© CopyRight 2011 yiread.com 易读所有作品由自动化设备收集于互联网.作品各种权益与责任归原作者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