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蒙古之威征八方--蒙古帝国最远都征服到那里?过程中发生了什么?》
第31节

作者: 守阳明
收藏本书TXT下载
  日期:2014-02-28 07:21:46
  西门顿开之哲别征西
  屈出律所在的乃蛮部是信仰基督教的(基督教的分支在中国叫景教西方叫聂斯托里教派)其实西方并不承认这个教派,罗马教廷本来就觉得东正教是异端了,东正教也把聂斯托里派定为异端.据说呢和西辽公主结婚后他改信佛教了.
  西辽的契丹人大多信仰佛教.而花剌子模和喀喇汗国基本都是穆斯林,自己本身是篡位,又是乃蛮人,如何摆脱穆斯林的影响,确立和巩固自己的统治地位?西辽化和去穆斯林化是个不错的想法,这屈出律考虑问题还是很深刻的.
  这种做法历朝历代也不少采用的比较典型的是满清入关的剃发易服,满清自己人少他是怕被汉人同化,日本人殖民朝鲜,中国东北,台湾的时候并没有强行改变风俗和信仰,而是从教育入手,学校的教育只教日文,内容和文化自然不用说了,说实话这种办法是最有效,也是应激反应最小的,所谓润物细无声么.
  屈出律思路是正确的,也是可行的,也是应该做的,就是手段太激进,太急促了,这应该是个漫长的过程,但是屈出律和所有的暴发户一个心态,一万年太久,只争朝夕,我要立竿见影.所以适得其反是必然的.

  为了有效推行自己的政策,他在忽毡地区召集所有的大伊玛木(相当于现在的阿訇),要来一个大型的公开辩论,忽毡的伊玛木阿老丁.穆罕默德不畏强权和屈出律展开了辩论,屈出律亲自出来辩论真是太高看自己了,应该找一个得道高僧来辩论效果能好一点,他一个半文盲的野心家,另一个是学识渊博的教长后果可想而知.
  很快屈出律就被辩驳的理屈词穷,气急败坏,当一个人在愤怒和所有语言用尽的情况下,剩下的只有骂爹,骂娘,骂真主了.有信仰的人是受不了别人对真主和上帝的辱没的,阿老丁也完全失去了一个教长的修养,骂屈出律应该被投到海里淹死.一场意识形态的辩论演变成一场泼妇似的骂战.
  秀才遇到兵有理说不清,说不过你我只能用我最擅长的暴力了,盛怒下屈出律下令把阿老丁订死在他道院的门上,从此屈出律放弃了温和手段的尝试,整个喀喇汗国陷入一片白色恐怖.屈出律的才华不足以撑起他的野心.
  在他野蛮统治西辽的时候,成吉思汗可腾出手来了.1217年派哲别率两万兵马,征讨屈出律.讨伐的理由很简单了,屈出律在西辽倒行逆施,并且杀了斡匝儿汗.
  出发前成吉思汗和哲别应该做好了战略规划,目的就是铲除屈出律这个祸患,其他的什么也别考虑,目的决定了手段,既然屈出律是唯一目标,为了不要节外生枝,就别管人家当地人的信仰和风俗习惯了.其实蒙古人也一直不太看中这个,或者说没有意识到信仰,风俗和统治之间的关系.
  当然也别抢掠当地人的财物.而当地人已经被屈出律压迫的苦不堪言,哲别的到来既不涉及人们的信仰风俗,也不抢掠财富,又要铲除屈出律,这些都是当地人所希望的,哲别被当地人当成解放者和拯救者了.是真主派来拯救他们的人.
  这次征讨无意中达到了兵家 的最高境界,不战而屈人之兵.要说战争分战术层面,战略层面,和政治层面,那么这次是无意中达到了政治层面.历史上也给予这次征讨很高的评价.但是我不觉得是成吉思汗和哲别,多么高瞻远瞩,多么有智慧,而是无意中做到的.

  这样就毫无悬念的进展异常顺利.所到之处大受欢迎,可屈出律早已人心尽失,他连应战都没战而是逃了,这又一个蒙古恐惧症患者,而剩下的兵就成了过街老鼠.
  日期:2014-03-01 07:31:35
  哲别是什么人?那是最优秀的猎人,战术专家,屈出律跑到哪他就追到哪,屈出律一路向难,已经到了西辽的边界了,在穷途末路,极其恐慌的情况下,他钻进了一个没有出路的山谷,后来有人考证,他当时走错路了如果走另一条路,他没嘴能逃出去.
  哲别追到山谷口发现,山谷内崎岖不平,很难行军.正犯愁,碰到了一些当地的猎人在附近打猎.这些猎人猛的见着这么庞大一支军队肯定很是恐惧.
  哲别说:"你们别怕,我们是在追踪一个人,他现在钻进了山谷,如果你们能抓住他交给我们,我们不但不伤害你们还会赏你们很多财宝."
  猎人们一听这可比打猎强啊.这附近地形他们太熟悉了.进了山谷,偷袭了屈出律,把他绑了出来交给了哲别,哲别也不食言,赏给他们很多财宝.然后直接把屈出律的人头割下来带走了.一代枭雄,就这么泯灭了.
  至此西辽就归入蒙古版图了,征讨的如此顺利,想想征西夏,征金,打的多艰险啊,这哲别就带了两万人这么短的时间就征服了整个西辽,看来征服人心永远比武力征服来的有效啊.进展的如此顺利以至于成吉思汗都有点嫉妒了,派人传话给哲别.
  :"你还记得王罕,塔阳汗,札木合咋死的不?就是因为他们太骄傲了."
  哲别没有说什么,而是用实际行动回答了成吉思汗,他在西辽收寻了1000匹和自己当年射死大汗的一样的甚至更好的马,带了回来献给了成吉思汗,这是兑现当年成吉思汗不杀自己时候的诺言,这是真汉子,答应了就去做,而且做到了.
  这样蒙古和花剌子模可就成了接壤的邻国了.蒙古第一次感觉距离西方这么近,在蒙古人的印象里西方是先进,文明,财富的象征,具体情况也不是很清楚.所以成吉思汗对花剌子模很是客气,友好,按当时的史料和书信记载,成吉思汗这时候绝对没有征服西方的想法,相反,他是想和花剌子模睦邻友好,大家做生意,共同发展,共同富裕.
  但是摩坷末打破了成吉思汗的构想,转变了成吉思汗的战略部署.如果说屈出律是把成吉思汗的视线引向西方的人,那么摩坷末是让成吉思汗打开西方大门的人.

请按 Ctrl+D 将本页加入书签
提意见或您需要哪些图书的全集整理?
上一节目录下一节
【网站提示】 读者如发现作品内容与法律抵触之处,请向本站举报。 非常感谢您对易读的支持!举报
© CopyRight 2011 yiread.com 易读所有作品由自动化设备收集于互联网.作品各种权益与责任归原作者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