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千古人豪刘伯温》
第24节

作者: 燕山刀客A
收藏本书TXT下载
  这样的朝廷,亲小人,远贤臣,方国珍屡降屡叛,却一次次用钱解决了问题,自己一片忠心,出生入死,殚精竭虑,换来的却是贬官,一个海盗做成了行省大员,自己有进士身份却沉于下僚,这是谁的责任?自己最喜欢的是《春秋》,最重视华夷之分,这个朝廷,难道不是异族政权吗?

  在我汉唐时期,蒙古人的先辈不过是向中原朝廷称臣的落后民族;在两宋时期,他们先臣服于辽,又纳贡于金,他们代替了自己的宗主国金朝,却还要侵占富庶的江南。它虽然让汉人的土地在近四百年后重新纳入同一个国家,重新拥有同一个皇帝,但过去近百年的统治,证明它没有能力管理中华,特别是没有能力维持江南的繁荣与稳定。
  它占领汉人祖祖辈辈生活的土地,掠夺汉人辛辛苦苦创造的财富,封杀汉人学子十年苦读积累的聪明才智,它让蒙古贵族一生拥有太多特权,而南人一生下就是四等臣民,一辈子都生活在阴影之下,这样朝廷,难道不应该反抗吗?
  朝廷对江南已经完全失去控制,长江以南事实上已经独立,朱元璋、陈友谅和张士诚各据一方,即使不能把蒙古人赶回草原,至少也会重现五代十国的一幕。
  看现在的局势,江南的统一,只能由这三人中的一个来完成。而我,应该投奔谁,才是最明智的选择,才能因为我的军事才华,尽早以战止战,平息刀戈,让江南民众重新过上安定的生活?才能实现我的治国方略,让百姓安居,让生产恢复,让昔日汉唐的国威,两宋的繁荣,在江南大地重新出现?
  与其兵戈不止,生灵涂炭,还不如尽快让一个人统一南方,即使最后是南北朝的局面,也远远好过现在的纷争不止。一场战争,无论谁胜谁败,都会让太多无辜的生命为之凋零,一次换代,无论最后谁坐江山,都会让繁华的东南遭到太多破坏。人人都想戴上那座耀眼的王冠,却不知道它上面沾了多少鲜血。
  我,必须做出选择,但有一点可以肯定,我不再效忠蒙古人的帝国了,我血管里流的是汉人的血,我有汉人的血性,也有汉人的智慧。
  转眼到了春天,封冻了一冬的河水融化了,柳树吐出了嫩芽,青草钻出了地面,孩子们的欢笑声把刘基的热情也点燃了。一年之季在于春,刘基很关心两个孩子的学业,每天都督促他们背诗,读《春秋》。晚上睡觉时,还要给他们讲寓言故事。

  刘基把“守株待兔”“南辕北辙”“叶公好龙”这些寓言耐心地讲述给孩子,他俩听得很专心,被这些精妙的构思深深打动。看着孩子的快乐表情,刘基突然来了灵感,他觉得借助寓言来阐述自己理念,是一种很好的方法。比起直接的说教来,更容易给人深刻的印象,更难让人记得住。
  讲给孩子听,受益的只是两个人,用文字记录下来,受益的将是许多人,甚至是几代人!
  自己不是想著书立说,造福后人吗,何不就此开始。
  日期:2014-02-27 09:40:18
  二、杰作问世
  经济能使一个国家壮大,军事能使一个国家强大,但只有文化才能使一个国家伟大。 再伟大的英雄终将埋骨山陵,再宏伟的建筑也会褪掉光环,而只有那些震铄古今的文字,历久弥新,依然能够散发出璀璨耀眼的光芒,让无数的读书人赞叹和模仿,让一代又一代的孩子反复吟诵与传播。而其作者,也因文章而享誉千古,永远被后人怀念与尊重。
  刘基是不幸的,四十八岁时依然只是个七品小官,他不甘心这辈子只能这样了,于是愤然辞职;但刘基又是幸运的,他很快赶上了一要人才也不断提供人才的时代,登上了一个需要表演也允许自己表演的舞台。刘基的表演无疑是精彩的,他让大明王朝深深打上了自己的烙印,他为这个国家,这个民族留下了许多精彩的故事。
  不过,即使刘基就此永远隐居,不参与后面的一系列改变中国命运的战争,即使他的生命定格于五十岁,没有出山辅佐朱元璋的经历,仅仅作为一位出色的散文作家和诗人,以他的文学才华,一样能够名垂青史。多年之后,杨守陈在《诚意伯文集序》中,饱含深情地情地写道:
  子房之策,不见辞章,玄龄之文,仅办符檄,未有树开国之勋业而兼传世之文章如公者,公可谓千古之人豪矣。
  而给刘基带来最大声望和荣耀,帮助他奠定明清散文一哥地位的专著,按今天的标准来看,其实不过只是本小册子,只有三万来字。对了,熟悉的朋友一定都知道,这就是《郁离子》。当然,不熟悉的朋友可能会误认为是《烧饼歌》,后面我们会讲到。

  通常认为,《郁离子》是刘基至元十九年(1359)在隐居在南田时写成的。其实我们今天能够看到的版本,无疑是经过很多次编校增删的,当年刘基写下的未必有这么多。但可以肯定的是,他写作这三万字,并不需要太长时间。并不存在一个思想的变化问题,自始至终,他的立场都相当明确。
  那就是与大元决裂,不再心存幻想。
  这部书是一部寓言故事集,他用寓言的故事来表达自己的政治理念和人生感悟。借助寓言来表达思想和传达理念,当然不是刘基的发明,中国古代有大量的寓言故事,特别是春秋战国那个百家争鸣的时代。《庄子》《墨子》《列子》中都有大量寓言。
  但是,说到运用寓言体创作散文最多的作家,还非刘基莫属。而将寓言故事发展到寓言小说层次的,也只有刘基做到了。
  关于《郁离子》书名最权威的解释,非其得意门生徐一夔莫属:
  郁离者何?离为火,文明之象,用之,其文郁郁然,为盛世文明之治,故曰《郁离子》。
  可见,如果《郁离子》仅仅是一部文风漂亮,设喻精彩的文学作品,那它的价值也不会这么大。更重要的是,《郁离子》中加入了刘基的治国思想、用人理念,以及对他身处的那个特殊历史时代的清醒认识。

  刘基本人曾为多人的文集做序言,但我们现在却看不到他为《郁离子》写的自序,这确实有些遗憾,不过,徐一夔在洪武十九年(1386)年十一月写的序言确实精彩,饱含感情。在文中,他给予了老师极高的评价:
  骤而读之,其锋凛然,若太阿出匣,若不可玩;徐而思之,其言确然,凿凿乎如药石之必治病,断断乎如五谷之必疗饥而不可无者也。岂若管、商之功利,申、韩之刑名,仪、秦之捭阖,孙、吴之阴谋,其说诡于圣人,务以智数相高,而不自以为非者哉!见是书者皆以公不大用为憾,讵知天意有在,挈而畀之维新之朝乎。
  承平之世,国家需要人才,纷乱之世,更加需要人才。每一次天下大乱,群雄割据,兵戈不息的历史关头,都是人才成批涌现的时期。而如果没有这样的机会,很多人就永远被埋没,一生籍籍无名。.刘基特别重视人才选拔和作用的问题,大量的文章涉及到了这方面内容。在开篇的《千里马》中,刘基就对元朝的用人制度进行了辛辣的讽刺:
  郁离子之马,孳得駃騠焉。人曰:是千里马也,必致诸内厩。郁离子说,从之。至京师,天子使太仆阅方贡,曰:“马则良矣,然非冀产也。”置之于外牧。
请按 Ctrl+D 将本页加入书签
提意见或您需要哪些图书的全集整理?
上一节目录下一节
【网站提示】 读者如发现作品内容与法律抵触之处,请向本站举报。 非常感谢您对易读的支持!举报
© CopyRight 2011 yiread.com 易读所有作品由自动化设备收集于互联网.作品各种权益与责任归原作者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