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家秘史:探究史记背后真相,戳穿中国历史之终极阴谋与谎言》
第16节

作者: 扫地保安
收藏本书TXT下载

  郑国的公子子公有个特异功能,就是每次有好东西新鲜东西可吃时,他的食指必定会提前颤抖“预示”——这就是成语“食指大动”的来历。有一次他和小伙伴一起去晋见国君郑灵公,食指又预警了,他们都很兴奋,结果去了一看,果然郑灵公在吃楚国送来的国礼王八做成的王八汤,大家相视而笑。郑灵公很奇怪,问咋的了?结果当知道子公有这个特异功能时,郑灵公的小脾气犯了,你不是能提前感知吗,那好,大家都来喝王八汤,就是不给你子公喝。本来是先知先觉的本事,谁知反倒成为被羞辱的笑柄!子公怒极了,当时就鬼使神差地伸出手指到郑灵公的碗里,蘸了王八汤尝了一下,然后留下目瞪口呆的郑灵公和群臣,扬长而去。这就是“染指”这个词语的由来。回过神来的郑灵公气急败坏,咬牙切齿地痛骂并表示非得干掉子公这家伙不可。消息传到子公耳朵里,他也知道这下是捅大娄子了,干脆一不做二不休,先下手为强,发动了政变把郑灵公干掉了。一口王八汤引发了血案!这不是活僧僧的教训吗!

  日期:2014-10-20 14:44:32
  上面两则还都算是临时起意,因为贪口腹之快而丧命的阴谋案件,最著名的莫过于专诸刺王僚了。吴国公子光一心想杀掉吴王僚篡位,他假意请酷爱吃鱼的吴王僚到他家里做客吃全鱼宴,从楚国逃亡来的同谋者伍子胥为他找来了死士专诸,吴王僚的卫士环列堂前,脱光光装作厨师上大鱼的专诸,猛地从鱼嘴里掏出了暗藏的鱼肠剑,一剑结果了吴王僚的性命。如同后世的鸿门宴一样,这次宴席不但改变了吴国的政治格局,使吴国走上大国崛起的道路,也深刻影响了后来的吴、越、楚、齐等诸国间的“国际”关系。

  舌尖上的事情,也不但是人之大欲,也见人性之美。
  春秋五霸之一的秦穆公,曾经有一匹特别钟爱的好马不慎走丢了,手下官吏们找到时发现,这匹马已经被岐下的三百多个野人们宰杀吃掉了!大家都以为秦穆公一定会勃然大怒,官吏们准备依法处死这些野人,不料秦穆公说道:“君子不以畜产害人。吾闻食善马肉不饮酒,伤人。”乃赐酒而赦之。
  食马赐酒,秦穆公的这种大善风度,后来也得到了回报,在一次被晋国包围的危急关头,岐下三百野人挺身而出救了他一命。这真算是舌尖上的雅事了!
  日期:2014-10-20 14:44:56

  与秦穆公的善极端对立的,是晋灵公。这个荒淫残暴的国君酷爱吃烤熊掌,有一次只是因为屠夫烤的熊掌没有烤熟,就马上杀了屠夫,还让宫女把屠夫的尸体扔出去,暴尸于外。彼时的中国可能熊还很多,国君喜欢吃烤熊掌的也不只晋灵公一个。楚庄王的爷爷楚成王被大臣商臣领兵包围,楚成王请求能让自己在临死前再吃一次熊掌,但他的请求被拒绝了。
  更老资格的春秋五霸齐桓公,是个美食爱好者。在当时来说,齐国襟山带海富有渔盐之利,应该是诸国中最有美食条件的。齐桓公的厨师,就是后来被称为厨师界祖师爷的易牙,他深通五味调和之道,他主理的齐国菜(后来发展成我国四大菜系之首的鲁菜,至于为嘛不叫齐菜,这个问题课后大家思考)是我国最早成形的地方风味菜。话说易牙厨艺精湛,之前鲜美的鲜字,是三鱼重叠的“鱻”,直到易牙发明了名菜“鱼腹藏羊肉”之后,大家发现鱼肉加羊肉,果然比单纯的鱼肉更加“鲜”美!齐桓公对他是一天都不可或缺,与易牙十分亲近。

  有一天,易牙又陪齐桓公唠嗑,齐桓公不无得意也不无遗憾地说道:俺这一辈子,山珍海味飞禽走兽都吃遍了,也就人肉不知道是啥滋味了!说者无心,听者有意。易牙就想,必须满足主公的愿望啊!可是给主公吃谁的肉呢?作为造诣精深的专业厨师,他深知,肉是嫩的香。于是他做了一件令他“彪炳史册”的事:杀子以献齐桓公。当齐桓公知道自己吃到从未品味过的肉是易牙的亲儿子时,他深深被易牙感动了……后来,尽管一力辅佐他成就霸业的管仲在临终前一再叮嘱他千万不要任用这个没人性的易牙,齐桓公还是没有听从管仲的劝告,易牙、以及另一个自宫以求能贴身侍奉齐桓公的竖刁——有史记载的最早的宦官,这两个佞臣上位,他俩伙同另一个叫开方的奇葩,发动了叛乱,活活饿死了病中的齐桓公,齐国由此霸业衰落。

  如果说齐桓公最终被饿死还算咎由自取的话,那么另一个被饿死的国君,就“长使英雄泪满襟”了,他就是赵国历史上最雄烈的赵武灵王,他的胡服骑射政策使赵国走上了军事强国之路,他本人也甚至甘心做东征西讨的太上王——号为“主父”,结果却因为一场谋图王位的叛乱成为牺牲品,被活活饿死在行宫里。后来那个地方也因为他的坟墓,改变了名字叫“灵丘”,在山西省。
  到了齐景公时期,著名的忠臣也是贤臣的晏婴当国,当时齐国三个著名的勇士公孙接、田开疆、古冶子,既武艺高强又结为了异姓兄弟,在国内横行霸道。晏婴怕他们将来会作乱,就和齐景公商量想办法要除掉这三个勇士。于是,齐景公依照商量好的计策,把三位勇士叫来,给了他们三个人两个大鲜桃,让他们互相比较功劳,功劳更高的两个人每人吃一个桃子。
  结果,勇士们中计了。当最后没吃到桃子的勇士感到万分委屈,并马上“义不受辱”地自杀了!另两个勇士一看,幡然悔悟:擦,我们俩可真够混的!为了个桃子,伤害了最好的兄弟的感情,他因此自杀了,我还有什么脸面活在这个世界上!于是他们两个也马上自杀了。晏子君臣的目的达到了。这就是“二桃杀三士”的故事。有时候,害死人的不是舌尖,而是面子啊。话说回来,这三个勇士,也真真是有气节,晏子防患于未然,看起来是深知这几位勇士的脾性了,那么何以不知他们是非常知耻的人,未必会作乱,就作乱也未必不可纠正呢?这个故事也就因此而不叫高大全,而是有了缺憾美了。

  类似的故事在“门客三千”的战国四公子之一的孟尝君那里也发生过。有一次,孟尝君晚上请客吃饭,人很多很挤,有一个门客坐的位置就有点暗。这个门客脾气很大,以为他坐得是“下席”,吃的是下等饭,摔下饭碗就要离席而去。孟尝君看了怒气冲冲的门客,明白了过来,赶紧把自己的饭菜端给这位门客看:大家都是一样的嘛。当着众人的面,门客非常非常惭愧,转身就自杀了。故事流传开来,“士以此多归孟尝君。”

  日期:2014-10-20 14:45:19
  悲情的英雄,还有廉颇。当赵王轻信的只会纸上谈兵的赵括及四十万大军灰飞烟灭后,赵国屡遭秦军的“磨难”。后悔的赵王又想到了廉颇这根救命稻草——从前只要有廉颇领兵,强横的秦国就从来占不到赵国什么便宜。但赵王怕廉颇太老了,就让使者去看下。结果使者发现,廉颇将军一顿饭还是能吃一斗米,十斤肉——这么能吃,碳水化合物与蛋白质转化为能量,可知廉颇的体力还是非常旺盛的。但是在汇报给赵王时,由于事先收了廉颇的政敌、佞臣郭开的钱了,所以使者巧妙地诋毁了廉颇:老将军饭量恢宏体力也不错,不过吃一次饭,要去要拉三次屎啊!上阵就怕屎尿多啊!赵王只好算了。
请按 Ctrl+D 将本页加入书签
提意见或您需要哪些图书的全集整理?
上一节目录下一节
【网站提示】 读者如发现作品内容与法律抵触之处,请向本站举报。 非常感谢您对易读的支持!举报
© CopyRight 2011 yiread.com 易读所有作品由自动化设备收集于互联网.作品各种权益与责任归原作者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