柳欣梅起草的讲话文稿,一共分为三个大部分,这也正是原来已经研究确定的写作提纲。第一部分,阐述了文艺繁荣与文明创建之间的关系;第二部分,总结并分析了青原市文艺创作的成绩和现状,并提出了努力的方向。第三部分讲述了促进青原市文艺繁荣的具体措施。可以说文理非常清晰,是一篇质量上乘的讲话文稿。
更让吕延晨感到喜悦的是这一篇文稿的语言,确实是既生动活泼,又清新明快,并且有一种指点江山的气势。与第一稿相比,是在风格上截然不同的新版本。
吕延晨草草地看了一遍,问冯常赞道:“冯处长,你看这稿子写得怎样啊?”
冯常赞尴尬地笑了笑,没有说出什么来。不过,依他一个写稿子的老手来说,他知道一个才气如岚的新手,如同雨后的春笋,顶开了压在上面的巨石,从地下极其有生命力地钻出来了。从柳欣梅的文稿风格上,冯常赞已经敏锐地感觉到,他这一代的写作套路,即将被一代具有时代新湖的年轻人取代了。这真是长江后浪推前浪,一浪更比一浪强,他注定要被新人拍倒在沙滩上。别的不说,就是文章的语言特色,就与他们这些老同志的党八股文风有着截然不同的巨大差别。在柳欣梅的文章里,几乎找不到那些让人听腻了的大话,套话,空话,和那些已经都能背诵下来的概念话。当然,柳欣梅的文章也不是完全脱离开了时代背景和时尚,只不过人家切合的更巧妙,更有个性罢了。
虽然冯常赞心里对柳欣梅的稿子赞赏有加,但他却不想多说什么。毕竟,他自己煞费了一天一夜的苦心,也没有把稿子鼓捣出来。不过,为了掩饰自己的尴尬,冯常赞把话题撇开了,建议说:“既然有了稿子了,那咱们就赶紧去交差吧。”
此时,时钟上的时间是上午八点四十二分,离郭部长要求交稿的时间只差八分钟了。
吕延晨却笑了笑,对冯常赞说:“你慌什么啊?离交稿子的时间还有八分钟呢。”
这也是吕延晨的一个经验。领导的讲话稿子,你不能交的太早了。你要是交的太早了,领导会说你没有用心。只要有时间,你的稿子写的再好,领导也会让你反复修改个没完没了。直到领导马上就要讲话时候,你才把稿子交上去,那你就占据了主动。那稿子不管是什么样子,只要不出格,就都是好稿子了。他就是要把时间尽量往后拖,让那苟长生也着一着急。
果然,快到八点四十七分时,苟长生急煎煎地来了。凝着个眉头,问:“怎么样啊,怎么向郭部长交卷子啊?”
吕延晨不慌不忙地把稿子交到了苟长生的手里,说:“已经赶出来了,你先审阅吧。”
“都JB这个时候了,还审什么啊!走,咱们一起去,省得在郭部长面前有些问题我说不清楚。”
于是,吕延晨和冯常赞,跟着副部长苟长生,一起往郭玉琳部长那里去了。可他们都没有想到,郭部长又不要稿子了。
想到这里,吕延晨叹了一口气。他想,有些事儿,真是说不清楚。稿子好不容易赶出来了吧,郭部长却又要让按程序报送了。按程序报送,就是他把稿子呈送给苟部长,苟部长再把稿子呈送给常务副部长,然后,常务副部长把稿子呈送给常委部长郭玉琳。就这么一个马拉松的过程。这样也好,反正稿子已经交到苟长生那里去了,以后的事儿与他吕延晨可就没关系了。
可是,吕延晨又想错了,既然繁荣文艺创作大会还没有开,那稿子的事情怎么能和他没有关系呢?
下午快下班时,苟长生拉着一张黑脸来了,把那一份稿子扔到了吕延晨的桌子上,很是无奈地说:“这一稿到了刘卓然那里就被卡住了,说这稿子写的狗屁不是。”
吕延晨一听,像是被孙悟空使了定身法似的,僵在那里不动了。
这又是吕延晨没有想到的事情。
在市委宣传部,郭玉琳就算是最大的官了。可官大也发愁。
市委常委、宣传部长郭玉琳,看着放在她案头的常委会通知,凝着两道细黑的蛾眉,心里有一种说不出的烦乱。
在她面前的这张写有常委会通知的纸上,清楚的列着即将要召开的会议议程。而排在第一条的就是研究召开全市繁荣文艺创作大会的有关事项,讨论大会上的领导讲话。而时间标注的就是今天上午九点。可此时,已经是八点二十多了,她还没有看到大会上的领导讲话稿。没有稿子,叫常委们讨论什么啊?
郭玉琳心中的烦乱和不安,如同燃烧的火焰,在她的胸中乱窜,并且向头部漫延,让她的思维开始混乱。这种感觉,是一般人感受不到的。都说当官好,可哪里能知道当领导的难处?只有那些没有什么职务的人,才没有什么压力,要不怎么说“无官一身轻”呢!
按理来说,郭玉琳作为市委常委、宣传部长,拥有自己的权力空间,不至于把自己置于这样一种窘迫的地步。可权力场上,有着严格的位置排序,即使职务当的再大,你只要没有顶到天,就总有人能管制住你。你只要是下级,你要想自由支配时间和空间,基本是不可能的事情。这就是官场上的一条铁律,一级压着一级,一级管着一级,官大一级压死人。
在青原市的权力场上,白新亮才是一个真正的官,而郭玉琳作为常委,仅仅只能算是个僚。事实上,官和僚,是本质上根本不一样的两个概念。官,就是一方霸主,就是一个地方的土皇帝;而僚,就只能围绕着官转,就只是一个助手,一个参谋。
在这一点上,郭玉琳有着十分清醒的认识,要不然,她这样的年龄也不会升迁到这样的一个位置上。只是因为自己只是一个僚,所以她在涉及到大政方针的原则问题上,都无条件的向白新亮书记看齐,绝对服从白新亮的指挥。
当然,其他常委,包括政府里的那些官员,也都不敢犯上作乱。即使是和白新亮同一个级别的市长兼市委副书记郝纪宏,虽然有时也敢和白新亮在一些小事上争执几句,可那也都只是做做样子而已,在重大原则问题上,那郝市长也是一个忍辱受气的小媳妇。
郭玉琳也知道,苟长生和文艺处的同志,没有能够把文件起草出来,也确实怨不得他们。毕竟,时间也太仓促了。可这又能怎么样呢?那白新亮能够听她解释吗?
白新亮是从乡镇丨党丨委书记的位置上升迁上来的。乡镇干部出身的领导,身上都有一种匪气。据说,白新亮当镇长时所在的那个黄沙镇,是一个产煤大镇。每一个村庄都开有小煤窑,每一个村干部都是小矿主,富的浑身上下流油。也正是有这样一个社会基础,白新亮才像是坐上了神州号火箭似的窜得很快,才四十多岁,就坐上了青原市的头一把交椅。
白新亮职务升了,但自身素质却并没有提升,依然保持着乡镇干部的水平,特别是那臭脾气,暴躁的如同火柴头一般,只要一擦,就要冒出火花。因此,下边的那些县委书记、县长们,见了他没有不打哆嗦的。就是市委市政府的这些厅级官员,他也是说训谁,就训谁,一点情面也不给。
【网站提示】 读者如发现作品内容与法律抵触之处,请向本站举报。 非常感谢您对易读的支持!
举报
© CopyRight 2011 yiread.com 易读所有作品由自动化设备收集于互联网.作品各种权益与责任归原作者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