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文化战略的大视角解析『道德经』》
第16节

作者: 老夫无奈
收藏本书TXT下载

  孙子曰:“举秋毫不为多力,见日月不为明目,闻雷霆不为聪耳”,而人类历史和世界现实,则始终都是:人们,特别是那些各个时代的一时之瑜亮们,往往是胸怀一竹而不容森林,明察秋毫而不见舆薪,耳闻雷霆而不纳纶音,这才有那句看似荒谬的“民可与观成,不可与图始”。《三略?上略》:“英雄者,国之干;庶民者,国之本。”这无论是从政治上说还是从文化上说,都是华夏民族战略智慧的结晶,但应该也必须明白的是,运筹帷幄的,不是本也不是干,而是大脑。

  《道德经》不是一座迷宫而是一座宝库,而当成迷宫,在其中一阵乱撞,但见万道金光不见金玉何在,最后郁闷而出者,代不乏人;当成宝库,在其中眼花缭乱,舍其库内金玉而取其墙外锈铁,舞蹈而出者,浩浩然如雨后春笋;以锈铁为金玉,前仆后继意气风发地误人误己者,挥汗成雨,举袂成云。这既是悟性所定,又是格局和情怀所决,特别值得注意的是,在很多时候,这甚至与学问大小和智商高低无关,更和政治立场、社会地位无关。

  《史记?留侯列传》:“良数以太公兵法说沛公,沛公善之,常用其策。良为他人者,皆不省。良曰:‘沛公殆天授。’”很多人,包括刘邦在内,都说刘邦所以可以战胜项羽一统天下,是因为“善将将”,这恐怕不大准确,也许,汉高祖在战略上高过他人,才是正因。刘邦是一介平民,没有上过中学、大学,没有当过教授、博导,更没有能力著书立说,同时,他的队伍里也颇有大学哲士,但在战略面前,他们“皆不省”,只有刘邦和张良灵犀相通,张良对自己老板的评价是:天才。

  ——瞎揣摩一下:老子也许从来就不认为下士(第四十一章“下士闻道,大笑之”)就是智商低下之士、学识浅薄之士,甚至从来没有表示出下士就是智商低下之士的意思,笔者以为,老子之所以称他们为“下士”,只是因为他们对战略一事,特别迟钝、“皆不省”。

  想来,人们如果因为“皆不省”们无论古今中外都多得一塌糊涂,且偏有钳制天下的雄心壮志和从根本上祸害天下的客观效果,而由此得出“非医者而莫言医事更莫出医方,以免误人性命”的简单结论,让那些自以为胸有丘壑万顷的庸医、恶医、下士们立马高岗、指点江山的浅薄挥洒,渐渐地在公众面前不值一哂,让庸医、恶医、下士们不再有那么多“一日酒渴思吞海,几度思狂欲上天”的误国误民的大好机遇,则是国之大幸、民之大幸,更是老子之大幸;更进一步,人们如果由此能够明白庸医论医、恶医施治是人类历史上误尽苍生的事理之常,则是人类之大幸、环球之大幸,更是《道德经》之大幸。

  日期:2014-04-28 20:35:54
  @老夫无奈 第二十三章
  原文

  希言①;自然②。故飘风③不终朝,骤雨不终日。孰为此者?天地。天地尚不能久,而况于人乎?故从事于道者④同于道,德者⑤同于德,失者⑤同于失。同于道者,道亦乐得之⑦;同于德者,德亦乐得之;同于失者,失亦乐得之。信不足焉,有不信焉⑨。
  注释
  ①希言:无声之言、不言之教,见十四章“听之不闻,名曰希”,意为要“敦兮其若朴”,不要自我炫耀自我矜持自以为是而导致“自伐”,指上章的“四大纪律”——自见、自是、自伐、自矜都饱含着自我炫耀、自我夸饰;“行不言之教”才能“绝学无忧”。
  ②自然:顺乎自然;指上章的“四项基本原则”,意为推行大战略要循序渐进、由浅入深、润物无声、间接推进、迂回接进、“涣兮其若凌释”,不能用打歼灭战一类简单的办法来解决文化、思维模式和社会生态的变化问题。
  ③飘风:大风暴。
  ④从事于道者:奉行道这个最高准则的政权和领袖。
  ⑤德者:采用道规范下的德的政权和领袖。
  ⑤失者:奉行任何战略思想和战略作为都不如仗势欺人、仗权掠夺、欺诈忽悠、“如享太牢”、“如登春台”这种所有政权都自觉不自觉使用过的覆亡路线的政权、领袖、权势集团。
  ⑦乐得之:喜欢接纳、帮助它和他们。
  ⑨信不足焉,有不信焉:此句在第十七章出现过,有的版本本章没有此句;此句含义,放在这里甚觉突兀,与本章主旨不符,逻辑上也前后不连贯,故,据其他版本,还让它回到它的十七章。
  日期:2014-04-28 22:48:30
  @老夫无奈 翻译
  权力者在战略作为的执行中要坚持遵循四大纪律;战略行动必须坚持顺乎自然、循序渐进、迂回推进、间接接进的四项基本原则。这是因为,大暴风没有整天刮的,骤雨也没有从早下到晚的。这暴风骤雨的事情是谁操作的?大自然。大自然尚且不能持续不断地搞大动作(而希冀一蹴而就),何况是人呢?所以说,尊奉道的政权和领袖,要和道的准则相吻合,(在道的准则下)推行德的政权和领袖,要按照德的原则和纪律行动;而没有任何战略可言的政权和领袖,也就什么都可以不讲究了。

  尊奉道的政权和领袖,道也乐于接纳和帮助它和他们永续生存;执行德的政权和领袖,德也乐意接纳和帮助它和他们走向长期和终极目标;什么都不讲究的政权和领袖,交出生存权的悲惨命运也乐于接纳并帮助它和他们灰飞烟灭、断子绝孙。

  日期:2014-04-29 20:25:03
  @老夫无奈 解48
  “希言”与“自然”,都是战略作为中攸关生死存亡的根本性问题,政权和权力者不能做到“希言”,四项基本原则和四大纪律无论多么精到缜密高瞻远瞩,都是笑谈;“希言”做得很好,如果不能“自然”,不能做到循序渐进、由浅入深、润物无声,一味地贪功冒进,哪怕四项基本原则和四大纪律被执行得一丝不苟,其结果,仍然要丢失“道”和“德”,落入“失者同于失”的境地,而“失败”这个命运,从来都是姜太公钓鱼,愿者上钩且多多益善,乐于接纳并绝不嫌弃任何失败者,不管这个失败者是文化巨人还是草莽土豪、游寇强盗。

  日期:2014-05-04 20:06:56
  @老夫无奈 解49
  无论是“希言”还是“自然”,无论是四项原则还是四大纪律,都处在思想和思想方法阶段、都紧紧地围绕着道的根本准则、都体现出道的深刻存在、都不是战略作为本身,也就是说,本章只是在探讨道和德的关系,仅仅是涉及德的程度较深而已,根本的,还是在阐释道。对德的全面和正面阐释,那是自第三十八章起《德经》的任务。
  日期:2014-05-06 20:32:53
  @老夫无奈 第二十四章
  原文
  企①者不立,跨②者不行。自见者不明;自是者不彰;自伐者无功;自矜者不长。其在道也,曰余食赘形③。物④或恶之,故有道者不处⑤。

  注释
  ①企:踮起脚尖。
  ②跨:迈着极大的步子。
  ③赘形:赘瘤。
请按 Ctrl+D 将本页加入书签
提意见或您需要哪些图书的全集整理?
上一节目录下一节
【网站提示】 读者如发现作品内容与法律抵触之处,请向本站举报。 非常感谢您对易读的支持!举报
© CopyRight 2011 yiread.com 易读所有作品由自动化设备收集于互联网.作品各种权益与责任归原作者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