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文化战略的大视角解析『道德经』》
第14节

作者: 老夫无奈
收藏本书TXT下载
  看来,他真的很希望有人能够知道一个伟大的文化战略思想家是何其孤独愤懑了。
  谁说老子非常善于养生?他发起脾气来,满口的众人俗人,满嘴的昭昭察察沌沌傫傫,一竿子抡过去,打翻了满船人,无论是贵族还是知识界,一个都不放过;挖苦起来,一溜的昏昏闷闷、愚人之心,简直一个骂遍天下的春秋老愤青。
  固然,这是一位伟大的战略思想家之骂,但我们也必须承认这么个千古不变的“古今之变”:权力盛宴上吃得满嘴殷红的、喘着权豪粗气的、真正的死人,是谁也骂不醒的。
  老子也许没有想到,他身后大约五百年,有一个叫大汉朝的政权,曾经用他们仅仅一知半解的“道”和“无为”,创造过一个无人企及的盛世辉煌;一个地球大国的身架浑然成型;一个民族因此而定名:汉族。
  至少两千五百年了,老子若泉下有知,是否还在那里唠叨“众人熙熙”、“众人皆有余”、“俗人昭昭”、“俗人察察”?果真如此,那也只能说:老头儿,你就接着慢慢地“我独闷闷”吧,游戏正未有穷期,而且,随着科技的进步,新成员的主动和被动介入,愈演愈多姿多彩多险多恶多毒多辣多悬念,那根细线两头,还指不定哪头是手,哪头是木偶呢。
  世界民族之林中,谁覆亡谁存活?谁是砧板之肉谁是圈中猪羊?最后,又是谁能留得住自己有尊严的生存权?水,深着呢。

  日期:2014-04-20 20:16:14
  @老夫无奈 第二十一章
  原文
  孔①德②之容③,惟道是从;道之为物,惟恍惟惚。惚兮恍兮,其中有象④;恍兮惚兮,其中有物⑤;窈兮冥兮,其中有精⑥。其精甚真,其中有信⑦;自今及古,其名⑧不去。以阅众甫⑨:吾何以知众甫之状哉?以此⑩。
  注释
  ①孔:大、高明;三十八章“上”德。
  ②德:战略作为,见《题目》注②。
  ③容:形态、状态、动态。
  ④象:可以观察触摸提炼的机缘和门径,见□说15。
  ⑤物:规律。
  ⑥窈兮冥兮,其中有精:窈:深远;冥:幽暗;精:精密;这里指最高生存准则;在万物运行的深邃悠远之处,隐藏着万物生死存亡的最精妙准则。
  ⑦信:最值得信赖的大准则。
  ⑧其名:其“有名”;见第一章注⑤。
  ⑨众甫:各个政权和它们的最高领导人;甫通父,父:君父、天子、最高领导人。
  ⑩以此:凭借对道、德和无为、“有为”两个方面的观察;见第一章“常无欲以观其妙,常有欲以观其徼”及注⑥⑦⑧。
  日期:2014-04-20 21:18:47
  @老夫无奈 翻译
  高明的战略作为所表现出来的形态和动态,只能依从和归服于道的根本准则。道作为一种生存大准则,既不具形体又没有形状。它虽然无形体无形状,但世间万物的运行轨迹,又给人们提供了可供观察、触摸、提炼其本质的机缘和门径;它固然无形体无形状,但是从它提供的机缘和门径之中,人们又能够体味、感悟到它生生不息的自然规律;这自然规律显得那么深远而幽冥,人们还是能够从中把握到它精密的生、养、存、续法则。这个法则切切实实存在(于万物之中),它包含着人类最值得信赖的永续生存的最高准则;从古到今,道的最高准则就没有离开过对人类社会的约束。用它来观察检验所有政权的兴亡更替:我从哪里得到和明白了各个政权兴亡和谁将兴、谁将亡的因由?就是凭借道、德和无为、“有为”对它们进行的观察和分析。

  日期:2014-04-21 20:30:47
  @老夫无奈 解45
  通过几轮对道的论证,自本章起,老子开始探讨道和德的辩证、主从关系和制定“德”的时候,绝对不可忽略的“一”——见《第一章》解6。
  本章的文眼为“惟道是从”,这是“德”——战略作为和“道”——战略思想和思想方法——的根本关系,无“道”之“德”,算不上好“德”,更称不上孔德、上德、玄德,充其量是一种低层次无规范无章法的政权行为,或者说,最后都会滑落、沦落为低层次无规范无章法的政权行为。而“德”的任何谋划和行动,都必须自觉服从并心甘情愿地受制于“道”的最高准则和无为的最高原则,只有这样,道——德——终极目标才能成为一体,使社会生态和历史大趋势朝着自己愿意的方向发展。这就是老子强调的“一”,也就是战略学所说的战略思想和战略作为与战略目标的统一。

  故,尽管本章讨论的是道和德的关系,却仍是以道为主,仍是在追寻道的根由、尊奉道的根本;道是母亲——万物之母,而德是母亲养育儿女的所有方法和用具。如果没有母亲,任何“母亲的方法和用具”都是无源之水无本之木;如果方法和用具是反母亲的(第一章“常有欲以观其徼”),它不可能为母亲所接受。

  日期:2014-04-22 09:15:57
  @老夫无奈 解46
  “知众甫之状”就是现代汉语所说的“知古今之变”,老子通过“以阅众甫”而知古今之变,接着在惟恍惟惚惚兮恍兮恍兮惚兮窈兮冥兮之中,找到了有象有物有精有信。这应该是说,道得来不易,并非熙熙昭昭察察之人可为;最高战略的得来,更非常人之可为(别笑老子“我独泊”、“闷闷”、“顽且鄙”,两千五六百年了,人们早就应该发现和承认:别人还真的不成)。
  古人云:“民可与观成,不可与图始”;《汉书?晁错传》:“有必胜之将,无必胜之民”。这是就高端战略而言、就国家管理的顶级层面而言、就战争决策的最高端部分而言,同时,这也是对知识阶层而言。并不是说,你学问很大,你政治地位高,就必然有战略眼光和战略才气;并不是说,你参与了国家管理、你参加了战争,你就是政治战略家、军事战略家,换言之,这个“民”虽然包括了生活在底层的劳动大众,但刻意所重的,则是知识阶层。这个问题,随着《道德经》的逐渐深入,下章还有更为深入的探讨,这里不再赘述。

  本章提醒:人们不可在德——谋划和行动——有所成就的得意之中,忘记了道才是根本。
  日期:2014-04-24 20:15:03
  @老夫无奈 第二十二章

  原文
  曲则全①,枉②则直,洼③则盈,敝④则新:少则得,多则惑。是以圣人抱一为天下式⑤。不自见⑥,故明⑦;不自是⑧,故彰;不自伐⑨,故有功;不自矜10,故长。夫唯不争11,故天下12莫能与之争。古之所谓“曲则全”者,岂虚言哉?诚全而归之。
  注释
  ①曲则全:政权和权力者用对人民的无私奉献这种迂回和间接的战略作为,来实现自己利益的最大化;曲:间接、迂回。
  ②枉:弯曲、间接、迂回。
  ③洼:低洼;见第六十一章“大国者下流”、第六十六章“江海之所以能为百谷王者,以其善下之,故能为百谷王”;意为低洼(慈柔)之地是永续生存之地。
请按 Ctrl+D 将本页加入书签
提意见或您需要哪些图书的全集整理?
上一节目录下一节
【网站提示】 读者如发现作品内容与法律抵触之处,请向本站举报。 非常感谢您对易读的支持!举报
© CopyRight 2011 yiread.com 易读所有作品由自动化设备收集于互联网.作品各种权益与责任归原作者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