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蒙古之威征八方--蒙古帝国最远都征服到那里?过程中发生了什么?》
第17节

作者: 守阳明
收藏本书TXT下载

  他视乎还是想做个好皇帝的.但是成吉思汗留给他的时间不多了.1209年成吉思汗亲帅大军10万人浩浩荡荡的杀了过来,李安全赶紧召集群臣商议,嵬名令公,提出了较正确意见,说应该变主动迎战为积极防御的政策.以兀剌海城为一个防御点,再在另一个地点驻大军,和兀剌海城形成犄角之势,互相牵制.
  第一个提出反对意见的是太子李承祯,说;这也太胆小怕事了,简直就是贪生怕死,想我大夏立国这么多年,强大的契丹,女真,宋,都没把我们怎么样,一帮野蛮的蒙古部落,有啥可怕的,还防御什么?直接帅大军剿灭就完了 .
  这话李安全比较爱听,但是还是说,不得对令公无礼.估计当时西夏朝野除了嵬名令公,其他人对蒙古的印象还停留在前些年被自己打败降服的克烈部的印象里,虽然已经发生两次入侵,但是都是抢掠,在他们看来,就是穷么,羡慕我们富裕,所以过来抢,这么帮人,没啥大理想,如果真有理想你前年本来攻陷兀剌海城了,你应该占了,划入你们的地盘,我们西夏人都是这么干的,占了的地方就是我们的,而且我们一出兵,就把他们吓跑了.连照面都不敢,面对这么帮人有啥可怕的.

  于是命太子承祯为主帅,但是他还不至于幼稚到真的以为太子能领兵打仗,于是安排高逸做副帅帅五万兵马前去迎敌,从主帅的安排和 部队的人数可以看出,李安全对蒙古战略上轻视到了极点.本来这么安排,谁都能看得出来,太子虽为主帅,实际统帅应该是副帅高逸,安排太子,无非是去锻炼锻炼,打胜以后增加一点他和皇家的威望.高逸还是比较有实力,有眼光的将领的.

  但是李安全低估了太子的活动能力,这是个典型的官二代,富二代.平时被人阿谀奉承惯了,就以为自己真的很牛,完全高估了自己的能力,其实他的能力就是比较适合,泡妞炫富,没事办个酒会,打个猎.但是人就怕不安分,老想着做自己能力以外的事,按高逸的想法是进驻兀剌海城内观望一下,在做下一步打算.但是太子一心要和 成吉思汗对决,估计他这时候心里都是得胜回朝后面对的鲜花与掌声.已经迫不及待了.

  日期:2014-02-12 07:33:34
  对外征伐的始端,二征,三征西夏三
  高逸虽然没有嵬名令公的战略眼光,但是最起码的常识还是清楚的,在敌人实际情况不了解的情况下,还是先稳住,然后小规模试探,猛的上来就终极对决,是不靠谱的,但是这太子不想做名誉主帅,或者根本不知道自己是名誉主帅,这指挥千军万马的感觉太好了.所以一旦高逸提出一些稳妥的策略,他就说高逸胆小怕死.没办法人家是太子,争不过啊.
  可是承祯不清楚,人前风光,不能是没来由的风光,后面是有成本和代价的.这不真的两军对垒他傻眼了.
  成吉思汗一听说是西夏太子带军来而且是要两军对垒,平原野战,这太好了,正犯愁攻城呢.你主动来对战就再好不过了.于是安排博尔术右军,木华黎帅左军,中军术赤,主将,其他还有哲别,速不台,赤老温,等等名将.拉开了阵势.
  这太子一看傻眼了,这和预想的咋不一样呢?这跟打猎的场面不一样啊,而且对面也不是什么乌合之众的土匪强盗,明明是军纪严明,训练有素,军队啊.而且都是身经百战的将士,那气势,早就看的太子两腿发软了.傻眼的不止太子,高逸也傻眼了,怎么对方部队比自方的多出一倍?这个事前的情报工作做的太不到位了,这是很低级的错误.
  这两军都照面了,想撤退是来不及了,打吧.成吉思汗首发中军,蒙古军队最大的特点就是灵活,成吉思汗告诉他的将士,你们要像我撒出去的针一样不断刺探敌人,一旦发现破绽,就变成锥子,一举穿透敌阵.看似散乱.其实互相都有照应,一旦情况不利,撤退也不能乱,要回到原地.
  这太子那见过这阵势,估计以前打猎,都是看被困野兽的绝望挣扎,可能呀打过人杀过人,但是都是没有反抗能力的奴隶和下属,今天看着成千上万的,凶神恶煞的蒙古人骑着快马,拿着刀就冲过来了,当时就吓破胆了.可以这样的么?原来战争不是鲜花和掌声,而是血与死亡.
  他是事前不摆明位置,瞎指挥,事情发生了不会指挥,更不尽责任,因为他来还有一个主要责任就是鼓舞士气,稳定军心.他那里还有士气,自己的心早不稳了,他选择了逃跑.这对于西夏部队是致命的打击,你主帅逃跑,其他人谁还给你卖命啊.这情况很可能导致崩塌似的惨败.
  多亏了高逸.他这时候才临危担起主帅的责任,在大军即将崩溃的时候斩杀了几个逃跑的士兵稳住阵脚,他这时候这个后悔 啊,后悔没听嵬名令公的话,后悔没敢挑战太子的权威,让他一意孤行.后悔是没用的,这打败了哪有脸回去见皇上和国人,只能以死谢罪.于是指挥大军抵抗.

  日期:2014-02-12 16:57:53
  但是西夏军队一直擅长的不是骑兵野战,他们最擅长的是用计,设伏.以前和辽金宋,作战的成功案例基本都是这么获胜的.今天以自己不太擅长的对蒙古最擅长的,而且对方人数又是自己的一倍,后果可想而知.虽然西夏将士抵抗的很顽强,但是实力不及,最后高逸被俘.在战场上成吉思汗就看见高逸临危不乱,指挥若定,很钦佩是个将才,被俘后成吉思汗几次劝他归降,但是高逸感觉有负国家,只求一死.最后被杀.

  本来高逸想这面自己挡住蒙古人,一方面想以死报国,一方面也为太子撤退回兀剌海城赢得了时间,可这哥们,根本就是吓破胆了.那里还敢进兀剌海城啊直接跑回中兴府.这太子,估计从来没遇到过什么失败和挫折.猛的一次这么大打击,这哥们是彻底废了.
请按 Ctrl+D 将本页加入书签
提意见或您需要哪些图书的全集整理?
上一节目录下一节
【网站提示】 读者如发现作品内容与法律抵触之处,请向本站举报。 非常感谢您对易读的支持!举报
© CopyRight 2011 yiread.com 易读所有作品由自动化设备收集于互联网.作品各种权益与责任归原作者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