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部描写上海钢贸业兴衰的纪实性长篇小说:浪奔浪流》
第7节

作者: 水哥shuige
收藏本书TXT下载
  无论他怎么努力,却始终没有找到自己正确的人生轨道。面对囧境,他曾经彷徨过,也曾经失落过。尽管胸怀远大抱负,可是在这样的环境下面无法施展才华。他不甘心就此沉寂下去,经过一段时间的思想斗争,决定设法重新调整工作岗位。
  陈建飞本意是想找一份行政的工作,实在进不了行政,退而求其次也是事业单位。可是,他争了争去,结果还是进了企业单位。
  正当陈建飞百无聊赖之际,他接到上级主管部门的通知,要求他下乡社教。
  他没想到一步错,步步错。可以说是阴错阳差,现在看来都是瞎折腾。先是行政部门投靠无门,然后是企业单位不景气,现在还要下乡搞什么社教?

  然而,去与不去,都不是他可以选择的。下乡本来没什么可怕,问题是下乡之后,他能干什么?总不至于埋没在乡下一辈子?就算两年之后回到原单位,以自己的能力,顶多混成一个小科员。就算有一天进入县政府协作办,难道就是他的理想?他马上否定了这个想法。可以肯定从政不是他的理想。如果从政不是他的理想,那么他的理想又是什么?
  这个问题一直困扰着他。此时此刻,他想不出还有什么更好的出路。但有一点是明确的,那就是现在的一切都不是他想要的。
  有一点事肯定的,那就是他不需要这种所谓的“安逸”生活。对了,他需要有挑战性的工作。经过激烈的思想斗争,他最终还是同意下乡,其他想法等回城之后再说。
  日期:2014-10-08 13:13:30
  1991年国家局势风云突变,全球最大的社会主义阵营-----苏联解体。中国作为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有可能受国际局势的影响,为了国家的稳定,县一级的行政单位接到上级通知要在全国范围内开展农村社会主义思想教育,文件层层下达,落实到每个机关单位的具体措施就是要求到乡镇农村包点扶贫。陈建飞没想到国际形势的风云突变,竟然影响到一个普通的应届毕业生去向。
  1993年初,遵照单位领导的指示,他被下放到福安县白云镇骑马村担任扶贫干部。下乡之后,才知道所谓社教的具体措施就是农村扶贫。扶贫说白了,就是给对口挂钩的贫困村送点钱。至于钱怎么花?那是村委会的事情。
  刚刚下农村的那段时间,他思想上有过一些波动,曾经想过要立志为农村发展尽一份力量,尽其所能帮助农村脱贫致富。事后证明,这几乎是一句空话。他一个小小的借用干部,企业员工,有什么能力改变农村现状?再说上级领导的意图非常明显,为了应付非常时期的政治任务,各单位花点钱,走走过场,何曾想过要真正改变扶持对象?所以陈建飞将扶贫资金交接完毕,待满三个月后又回到县城。

  回到原企业单位,他又恢复以往的工作状态。整天无所事事,跟同事喝茶聊天看报纸。他身边的同事大都墨守陈规。曾经有一段时间,他十分纠结。如果想跟他们一样安于现状的话,就此浑浑噩噩过一生。如果不准备随大流,那他又将何去何从?

  70后的陈建飞本来是一块不规则的石头,总认为世界充满爱,明天会更好,在社会大熔炉的环境中摸爬滚打,磨去了棱角,洗去了青涩,变得不再单纯,不再天真,不再朦胧,不再憧憬。他被残酷的现实刺得遍体鳞伤。于是灰心、失落接踵而来,但是他不甘心就此平平淡淡,一生碌碌无为。他要改变,改变自己的命运。
  日期:2014-10-08 13:14:16
  1993年出国热盛行,波及到边远的福安地区。他听到不少传闻:有的同学出国了,有的同学外出做生意了。受此影响,驿动的心开始蠢蠢欲动。人一旦有了想法,就像一颗种子种在心里一样发芽、膨胀,然后搅得他不得安宁。在之后的一段时间,他的内心倍受煎熬,一个大胆的想法在他心中逐渐萌生。
  他开始向往外面的世界,便萌生了离开故土,向外发展的想法。就在参加工作的第三年,他决心下海,独自闯荡,并发誓不干出一个样子,绝不回乡。
  正当陈建飞辗转反侧,浮想联翩之际,睡在上铺的小余半夜翻身发出的响声把他的思绪重新拉回现实。
  此刻,他很清楚这里终归不是久留之地,还是尽早离开为好。但是离开此地的先决条件是尽快找到事做。可是,对他来说,如何融入上海是最头痛的问题。

  上海是多少人梦想的地方。但对他来说,上海表面上近在咫尺,却遥不可及。要想真正融入其中,谈何容易?
  日期:2014-10-08 13:14:41
  他很清楚自己是一棵没有根基的小草,或者是小草上的一颗尘埃。要在一个完全陌生的城市寻找出路,谈何容易?他想到这里,满脑子茫然,不知所措。
  既来之则安之,多想也没有用。不过既然来到了上海,就一天也不能耽搁。他决定明天就行动起来。
  日期:2014-10-08 13:50:40
  《浪奔浪流》一(6)

  早晨醒来,陈建飞看见第一缕阳光透过窗户射到他的床头。他知道该起床,今天是了解上海的第一天。他昨晚想了一夜,就定下计划要用10天时间熟悉上海的地形。
  吃过早饭之后,陈建飞向吴新民借了一辆自行车,朝北面的岚皋路方向扬长而去。
  吴新民望着陈建飞远去的背影,叹了一口气。他不清楚陈建飞打算在他这里停留多久,看架势他这位老同学不是小住几天的样子。对他来说,短时间没问题,时间长了,肯定产生矛盾。他没意见,难保其他股东没意见。
  岚皋路属于上海普陀区的一条小路,离市区还有一段距离,往郊区倒是方便。陈建飞选择朝郊区方向探探路。
  沿岚皋路往北便是沪太路,穿过沪太路,有一条不知名的小路叫灵石路。在灵石路上,他看见许多大理石加工厂,灵机一动,心想不如了解一下大理石的行情。
  这个想法就像一个伟大的发现令他兴奋不已。当下决定沿灵石路方向一路找过去,多找几家石材厂,希望摸清石材厂的经营门路。
  半天时间,就将附近几条小路都逛遍了。他发现这一带的石材加工厂主要集中在灵石路和场中路当中,大部分都是小型加工厂。陈建飞前后看了近十家石材加工厂,虽然有些不成熟的想法,但说到如何经营石材行业,完全没有方向。
  他不甘心,又沿着场中路方向来回跑了一圈,希望有所启发,可惜收获不大。场中路周边的工厂跟灵石路大同小异,他除了多认识几个石材品种,没有更多的发现。跑了大半天,人却有些累了,他看看天色已晚,于是掉头返回铜川路8号。
  日期:2014-10-08 13:51:44

  晚上,吴新民公司来了两位客人。其中一位是铜川路做水产生意的刘长发,另一位刚刚从部队转业到地方的上班族,叫许龙江。看上去两人年纪相仿,都是20岁出头。许龙江相貌平平,寡言少语。刘长发却一脸精明相,能说会道,是很容易跟陌生人打成一片的那种人。
请按 Ctrl+D 将本页加入书签
提意见或您需要哪些图书的全集整理?
上一节目录下一节
【网站提示】 读者如发现作品内容与法律抵触之处,请向本站举报。 非常感谢您对易读的支持!举报
© CopyRight 2011 yiread.com 易读所有作品由自动化设备收集于互联网.作品各种权益与责任归原作者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