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错爱》
第15节

作者: 夏冬雪2011年
收藏本书TXT下载
  日期:2014-02-08 16:41:38
  09、位置
  晚上接到了丽丽打来的电话,说她误会她老公了。现在他们已经和好如初,让我不要挂念了。并再次表达了谢意。
  丽丽没说他们是如何和好如初的,我也没多问,对于这类事我的原则是对方想说我就是忠实的听众,如果对方不想说我绝不刻意打听。我只是说如果需要我做什么不要客气,我会尽力的。
  放下电话,我想起了我的同学李韵萌,不知道她的事现在怎么样了?那个第三者是否还时常骚扰她?从打我同韵萌在咖啡厅分手,她再也没联系过我,我也不好打搅她,怕增加她的心理压力。
  今天没有我的课,原本是应当休息的。可主任昨天就通知今天到单位开会,没办法,只好打车前往。
  三月的北京,阳光柔柔,晴空朗朗,到处弥漫着冰雪消融的清凉。早上打车的人很多,没一会儿,就感觉凉气在身上不断地蔓延,终于包裹住了全身。我不停地跺着双脚,试图同凉气对抗着。心里却在怨恨着朋朋,要不是这个朋朋,我的车也不至于“住院”,我也不至于在这里接受凉风的“检验”了。
  等了十多分钟,才打到车。到单位已过了开会的时间。我紧赶慢赶来到会议室,会议已经开始了。
  主持会议的是我们教研室的主任——汪沈洋。汪沈洋四十多岁,最引人注目的是白里透红的面容,让人感觉这是一位时刻注意保养、平日养尊处优之人。汪沈洋是留美博士,是我们学院从外省引进的高端人才。记得学院领导曾给我们介绍说这是一位专业知识精湛、具有创新意识的青年才俊。汪主任是开学才到任的,我们同他都不太熟。
  我们教研室的老主任去年放假前主动让贤后,我们都以为主任的位置非张朋莫属。张朋虽然比我的年纪小,但事业心却比我强许多,对主任这个位置也是“情有独钟”。谁曾想半路杀出个程咬金,汪沈洋“空降”至此,张朋的梦就真成了梦了。
  此刻汪主任正慷慨陈辞地讲述着我们教研室的发展方向。对这类说教我的感觉是迟钝的、麻木的,我所关心的是我的工作量是否有增加,工作内容是否有变化。没多一会儿,汪主任就说到我关心的内容了:课时调整及课题研究。汪主任大大减少了二位年龄大老师的课时,把他们的课时都加到了我、张朋、刘一杰身上。同时,还新增了一门必修课、二门选修课。必修课由主任自己上,选修课的任务就落到了我和刘一杰身上。

  我想了一下,如果这些课时都上满的话,我每周除了上课就是备课,根本就没有空闲时间了。还没等我张口,刘一杰就说话了:
  “主任,我感觉这个安排太不人性化了,也有失公允。按照您这个安排,我把双休日都搭上也难以保证保质保量地完成工作,更何况我也要有个人的休息时间。再者,咱们教研室的老师都是各有专长的,为什么我们的工作量会有如此大的区别?这恐怕不太合理吧?”
  刘一杰是我们教研室最年轻的老师,刚刚结婚,老公在上海工作。刘一杰时常要到上海同老公享受“双城生活”,如果接受了主任的安排,刘一杰的“双城生活”就会变成“单城生活”。这个刘一杰是最会为自己打算的人,但也是最会运用“双赢”策略的人。
  刘一杰的话音刚落,一位老教师就说话了:
  “一杰刚才说的我赞同。我们教研室历来是讲民主、讲公平的。我想问问主任,把课时给我们减下来是处于什么考虑?是因为我们不胜任还是因为我们年龄大了?如果是后者,请领导不用照顾我们,我们一辈子都是这么干过来的,我们早已习惯了。”
  在高校工作过的人都知道,我们的课时是同效益相连的,课时多,就意味着收入多。这些年龄大的老师上的课都是公共课,所讲内容几年都不变,但课时却不少,收入一点都不比我们少。所以,减少课时他们也是不愿意的。
  汪主任看了看大家,和颜悦色地说:

  “看来我刚刚说过的话大家都没注意听。在调整课时之前我就说了,要对我们教研室的教学体制有个大的改革,要在确保利益的基础上最大限度地展示个人才能,让我们的真才实学有广阔的运用空间。我这些话可不是官样文章,我是有很强的针对性的。就说利益吧,年龄大的教师虽然课时减少了,但收入是不会减少的。年轻的教师虽然工作量增加了,但课题及科研经费不用你们自己找了,统统由我帮你们解决……”

  “主任,你说的这是真的还是假的?”刘一杰马上喊了起来。
  在高校,我们最愁的就是科研课题的经费来源,如果主任能把这一问题解决了,我们的课题就真能有点含金量了。
  “当然是真的,经费陆续就会到账的。还有,过几天,我们教研室还要充实二名年轻的博士生,否则你们仨人的工作压力也太大了。”
  “那行了,我没问题了。”刘一杰率先表态。

  二名老教师也马上表态说没意见,我和张朋也点头附和。汪主任召开的第一次实质性的工作会议在“皆大欢喜”中落下帷幕。
请按 Ctrl+D 将本页加入书签
提意见或您需要哪些图书的全集整理?
上一节目录下一节
【网站提示】 读者如发现作品内容与法律抵触之处,请向本站举报。 非常感谢您对易读的支持!举报
© CopyRight 2011 yiread.com 易读所有作品由自动化设备收集于互联网.作品各种权益与责任归原作者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