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灵唐史的正能量——用精彩给你好看》
第36节

作者: 木唐子
收藏本书TXT下载
  日期:2013-03-15 08:45:26
  连载27
  三、决策弘义宫
  建成、元吉掏空秦府的行动让李世民感到了空前的压力,这是一个十分危险的讯号,他知道危机正在一步步逼近,他已能听得到对手的磨刀霍霍声!
  没有多少时间再留给他了,他必须尽快下定政变决心并做出行动预案。进入武德九年以来,对手步步为营,步步紧逼,先是毒酒,后是进谗,再然后釜底抽薪,现在竟然又打算彻底掏空秦府!而他却一直在退让,依靠陈叔达等外援和秦府集团的向心力在勉强支撑,现在是该他做出反击的时候了。
  即便不反击,也要做好应变准备。他已经隐隐预感到,对手这次的目标绝不仅仅是为了掏空秦府,他们一定还有更大的企图!
  为此,当元吉以北征的名义忙着抽调秦府的精兵猛将时,他也找机会把此前组建的那支秘密部队召入了弘义宫,这支部队与秦府卫队合在一起,约有八百余人。这八百余人的正式集结也意味着玄武门之变已经进入了倒计时。
  王晊的密报就在这时候传来。李世民在第一时间把王晊的话告诉了长孙无忌。此时他第一个能想到的人便是长孙无忌。
  长孙无忌听罢之后的第一反应自然是要求李世民抢先下手,发动政变,诛杀建成、元吉,以武力实现夺嫡。
  先发制人,后发制于人!道理是明摆着的。

  你不杀人家,就被人家杀。事实就是这么残酷。
  话好说,但决心并不好下。李世民决定召集秦府僚属,听听大伙的意见。
  一个好汉三个帮,众人捧柴火焰高。光自己下决心不行,还必须群策群力,上下一心!
  (李世民召集秦府僚属商量对策)

  秦府僚属没有辜负李世民的期望,他们的意见和长孙无忌所说惊人的一致,都愿意把脑袋别裤腰带上,将生死置之度外,随秦王干上一票。
  我们都豁出去了,请大王下决心吧!
  他们不缺乏决心,缺乏的只是秦王本人的决心。
  李世民下不了决心,虽然他也曾无数次设想过会有今天这个局面,但事情真的摆到眼前时,他还是犹豫了。

  仇人转兄弟,兄弟转仇人,一个残酷的命题,一个古老的宿命,饶是我天纵英才,竟也要步此后尘?为天下所笑,留万世讥讽?
  李世民缓缓摇头,垂目叹息道:“骨肉相残,古来大恶,我诚知祸在旦夕,命悬一线,但做这种事情,我还是不甘心!诸位,我们等一等又如何?等对方先下手了,我们再后发制人不行么?”
  老实说,这个真是不行。此时元吉已握有军权,而且东宫和齐府卫队的规模实力加起来,也远在秦府之上,秦府惟有先发制人,出奇制胜。
  既然不行,那大伙当然不同意,尉迟敬德率先站出来坚决反对,他说自古人之常情谁不怕死?如今众人甘愿冒死追随秦王,这正是发动政变的最有利条件,可惜秦王您意是这种态度!分析利害并指责一番后,敬德开始威胁秦王:“今日大王如果不听敬德的话,敬德便只能亡命天涯,一走了之了,我敬德总不能留在大王身边,坐以待毙!”
  敬德是东宫黑名单上排名第一的人,他情绪激动一些无可厚非。
  长孙无忌不愧聪明机变之人,一听敬德这么说,立即抓住时机推波助澜:“是啊,大王如果不听敬德的话,敬德一走,无忌等人也只好相随而去!”
  此时大伙的命运已和秦王绑在了一起,既然秦王下不了决心,那就只能逼他行事,将他一军了。看来李世民如果再不下决心,那他就变成光杆司令了。
  (门神画,所画为尉迟敬德和秦叔宝)

  李世民一时语塞。秦府僚属虽也不再言语,但个个目光灼灼。
  李世民感受到了众人目光中投来的压力。沉默片刻后,他终于开口了。
  “后发制人也未必全无道理啊。”他说:“诸位再想想,也许我们还能有更好的办法。”
  秦王几时变得这么婆婆妈妈的?尉迟敬德实在忍不住了,再次站出来大声反驳:“大王临难不决,此非勇者所为,今八百勇士悉已披甲执锐,在府中待命,当断不断,反受其乱,譬如箭在弦上,大王怎可半途而废!”
  敬德这话已经是在讥讽秦王胆小了。先是威胁,后是激将,敬德使出了浑身解数,长孙无忌又在一边配合着,使劲敲边鼓,大伙就等着秦王一句话。

  不过光来硬的也不成。李世民的顾虑并不在政变操作层面上的问题,而主要是不甘心骨肉相残,给后世留下恶名。但如今人为刀俎,我为鱼肉,倘若秦王一倒,秦府众人自然也难逃被清洗的命运,如不先发制人,只有死路一条。于是接下来,秦府众人为了解开秦王的心结,你一言我一语,摆事实,举例子,参照历史经验和教训,又说了好多话,归结起来,不外乎是辨析政变的正义性与合理性,以使秦王减轻负罪感,从而痛下决心。

  秦王可知,骨肉之情乃是小节,是匹夫之节,以政变定社稷才是国家之福,天下大义?
  舍骨肉而为天下,舍小节而就大义!
  所弃者小,所存者大,舍与得,小与大,秦王奈何参不透这其中道理?只要你成功之后,励精图治,谋天下苍生福祉,想那百代千秋万世之人,也还是能够理解你的!
  (张公谨画像)
  经过秦府众人苦口婆心一番开导,李世民终于表态了。他命人取来龟甲,准备占卜。
  干还是不干,我李世民实在决断不了,希望老天爷能给个明白话。

  我说了不算,你们说了也不算,一切听凭天意吧。
  秦王这样说,众人也无话可说了,毕竟老天爷才是最有权威的,于是众人皆敛气屏神,翘首以观。倘若老天爷不让干,那该怎么办呐?大伙心里七上八下的。
  但就在这时候,戏剧性的一幕出现了:有位叫做张公谨的猛人突然闯了进来。
  张公谨何许人也?他原是王世充旧部,武德四年李世民征洛阳时,他主动归唐,并成为秦府幕僚,此人作战勇敢,天生神力,与李世民交情很深,他将成为李世民发动玄武门之变的得力干将之一,并在日后列名于凌烟阁上。
  不知什么缘故,李世民召集幕僚议事时,张公谨姗姗来迟,不过来得早不如来得巧,只要一锤定音就成。只见他进门以后,一听情况,二话不说,当即劈手夺过龟甲,一把摔碎到地上,然后大声说道:
  “卜以决疑;今事在不疑,尚何卜乎!卜而不吉,庸得已乎?!”
  是啊,占卜的目的,无非是为了解疑,如今事在不疑,还占卜干什么?难道占卜结果不吉利,咱们就不干了吗?!

  此语如当头棒喝,令众人猛然一惊,李世民就此下定了政变的决心。
  干了,怎么不干?一定要干!
  吾计决矣!
  成败在此一举,功过万世评说!
  日期:2013-03-15 08:50:06
  连载28
  第七章 决战前夜
  武德九年六月初一这天似乎与往日有些不同:都清晨了,太白金星依然高挂在京师长安上空。这种异常的天象被称为“太白经天”。不过在整个长安城中,几乎很少有人注意到这一天的不同寻常之处,或者说,几乎没有人对这种异常的天象表示出特殊的关心。
  除了一些负责观测天象的专业人士,比如时任唐帝国太史令的傅奕以外。
  傅奕是相州(今河南安阳)人,为人谨慎,精通天文历法,算得上是隋唐之际的一位奇人。李渊任隋朝岐州刺史期间与他相识,并倾心结交,称帝之后,又提拔他做了太史令,就在武德年间,他曾制定了大唐开国之后的第一部历法《戊寅历》。我们知道,天文星相之学在古代经常被用于预测,所以傅太史无疑也是李渊在预测学方面的一位专业顾问了。

请按 Ctrl+D 将本页加入书签
提意见或您需要哪些图书的全集整理?
上一节目录下一节
【网站提示】 读者如发现作品内容与法律抵触之处,请向本站举报。 非常感谢您对易读的支持!举报
© CopyRight 2011 yiread.com 易读所有作品由自动化设备收集于互联网.作品各种权益与责任归原作者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