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世界是部金融史2——贫富之刀》
第55节

作者: 天圆地方的困惑
收藏本书TXT下载
  为了对抗“劣币驱逐良币”的格雷琴法则,梁武帝想到了一种新的方法,让自己成为劣币,民间又不能模仿……

  一年后,梁武帝又铸造了一批双面带花纹的货币,这些货币又大又圆:大富五铢、大吉五铢、大通五铢……,名字都很好听,其实不过是一堆“铁钱”。此前,只有末世王朝穷凶极恶的封建军阀才铸行铁钱。西汉铸铁钱、蜀汉铸铁钱,广大人民无畏严峻刑罚积极私铸,当权者也就无法真的依靠铁钱聚敛财富;萧梁铸铁钱,既然可以在铜钱上实现双面压制,同样也可以在铁钱上双面压制,民间确实无此技术,也就无法模仿官铸铁钱。

  梁武帝并不是一个一无是处的人,他也有理想,希望帝祚永延。所以,梁武帝捞到钱后,便开始以铁钱赎买士族高门土地,并把这些土地分给游荡于阡陌之间的流民。
  在“皇权-封建官僚-小农”的框架中,封建官僚不但会放大皇权对小农的压力,同样也会屏蔽皇权巩固统治根基的政策。安置流民本是一件巩固萧梁王朝根基的政策,广大萧梁封建官僚还是很快就从中找到了发财机会。毕竟黎民百姓距离皇权最为遥远,根本不可能拿到皇权手中的资源,只能“老弱转乎沟壑,壮者散于四方”。
  我曾经说过,皇权处理这个问题的关键是在“培养封建官僚”与“打击封建官僚”之间走平衡。刘宋王朝末年对官僚打击十分残酷,最终导致丧失了统治基础;萧梁王朝却把这个逻辑翻转过来,对封建官僚过于仁慈。
  面对封建官僚疯狂的掠夺,梁武帝不但无动于衷,还经常以佛教教义教训子孙,对人要宽容、对人要仁慈、对人要有善心。梁武帝所谓的“人”仅包含封建官僚,他对封建官僚最仁慈……

  梁武帝的六弟叫做萧宏,官居南兖州、北兖州、北徐、青、冀、豫、司、霍八州“北讨诸军事”,是一个权倾朝野的人物。此人曾率军北征,大军夜遇风雨,萧宏对敌情保持着十二分的警惕,那真叫“风声、雨声、声声入耳”——他居然以为风雨声是敌军来袭,于是只身逃窜,萧梁数十万大军不战自溃……
  这样一根废柴,家中居然有无数房间常年锁闭不开。
  关于萧宏家中紧锁的房子,梁武帝也得到了线报,他的消息是:那些都是秘密仓库,藏满了兵器,就等着皇帝打盹的时候起兵篡位了。
  寒夜,萧宏在家独坐。
  一群不速之客突然造访,为首的是梁武帝梁武帝。饮酒半醉之后,梁武帝突然提出要查看萧宏的库房,然后,不等萧宏答应就命令卫兵砸开了后院的三十多间仓库……
  没有见到兵器,却见到满库金银珠宝和铜钱——天鉴五铢。

  看起来,萧宏这根废柴对货币还是有一定判断力的,知道铁钱不值钱,要存就存天监五铢。仓库里很有秩序,每十万钱装一个箱子、每百万钱放到一起再贴上一道黄纸、每千万钱再放到一起贴上一道紫色的缎子……;除了天监五铢,还有很多库房则堆满了绢、丝、棉、朱砂、蜡烛、漆器……
  面对目瞪口呆的皇帝,萧宏心中一凉,觉得末日到了。
  看到满室财宝后,梁武帝心中也很轻松。钱币财宝又不是刀枪兵器,有这么多钱财,说明这位手把兵权的弟弟并无意染指皇权的意思。最后,皇帝只是说了一句,“阿六,还是你会打点生活”。
  兄弟二人继续喝酒,是夜,尽欢而散。
  在历代文学作品和今天的影视剧中,皇帝打击贪官无疑是一个永恒的看点。皇帝真在乎手下这帮封建官僚贪污吗?
  分析这个问题,我们要借用西方经济学里两个基本假设条件:经济理性和交换对等。封建官僚是理性的,所以,他们要赚钱。赚钱,就是皇帝给封建官僚的交换条件,价格起码要高于一个普通人的财富总额。
  开创盛世的条件是在封建官僚和黎民苍生之间合理分割社会剩余,保证黎民苍生不被齐颈深的水淹没,也要保证封建官僚有维持王朝统治的积极性。刘宋王朝皇室对封建官僚进行了超量掠夺,结果,萧道成反叛;萧梁王朝则对封建官僚过于仁慈,梁武帝当政四十七年,对封建官僚百般容忍,对黎民百姓又尽极剥削,“罔恤民之不存,而忧士之不禄”。
  在实实在在的利益面前,纵有一两个“处江湖之远则忧其君,处庙堂之高则忧其民”的治世能臣,风节俊厉的烛光又怎能照亮黑夜?
  皇权对封建官僚有多少容忍,对黎民百姓就有多少罪恶。
  日期:2013-01-23 23:11:50
  —— 一方面,国家的池苑、王公的宅邸、僧尼的宝塔布满了帝国,在位官僚妻妾满室、仆从数千、不耕不织而锦衣玉食。这些财富,不耕不织,不夺百姓,从何得之!(梁自近岁以来,权幸用事,割害齐民,如曰不然,公等试观:今日国家之池苑,王公第宅、僧尼寺塔、及在位庶僚,姬姜百室,仆从数千。不耕不织,不夺百姓,从何得之)。
  ——另一方面,萧梁王朝对百姓又如此残酷,萧梁编户不过500万人口,每年判处2年以上徒刑的人却有5000人之多。萧梁王朝从第一天起就始终面对流民的威胁:天监四年(505年)、天监十年益州地区爆发十万人的流民起义、中元大通元年(529年)北兖州流民起义、中大通二年会稽流民起义、中大通五年益州流民居然攻破成都……
  梁武帝丝毫不知控制封建官僚的力量,封建官僚中迟早会生出擎天巨孽,不是这些民贼贪婪、狡诈、阴险,而是黎民百姓已经羸弱不堪,根本不足以支撑一个王朝了。很快,萧梁王朝的惩罚者就出现了——侯景。
  在这场史称“侯景之乱”的闹剧中,封建官僚演绎了最为丑陋的一幕。太清二年(548年),东魏降将侯景以萧宏(前面所谓的“阿六”)之子肖正德为内应,起兵反叛梁武帝。大名鼎鼎的侯景,其实只有马匹数百、士兵更是不足万人,这样的军力居然在数十日内势如破竹直逼京城建康。

  萧梁又有多少军队呢?
  不计算台城军队,仅集结在建康附近的勤王之师就多达20多万。危亡之际,梁武帝一直引为柱石的封建官僚居然作壁上观:邵陵王萧纶、东扬州刺史萧大连、南兖州刺史萧会理、司州刺史柳仲礼、西豫州刺史裴之高、高州刺史李迁仕,等等,这些人不但不出兵,反而在城外大发战争财。
  侯景总计包围建康一百三十多天,当地百姓早被屠戮殆尽,在叛军无法获得给养的情况下,居然靠勤王之师接济粮草!
  勤王之师对侯景开出来天价:一斛粮食要几十万钱,据说当时交易已经不再数钱,而是数一数有多少装钱的车(交易者以车载钱,不复计数)。至于建康城内,被围时间既长,城中粮食耗尽,人们吃光了城里的麻雀和老鼠,一斛粮食高达八十万钱,一条狗也要二十万钱。
  侯景本是一个顽劣不堪的乡里流氓,军事上的成功丝毫不能掩饰其品行的下流和卑劣。建康城破,这群暴徒不但焚烧了文德殿珍藏的历代典籍,还想到许多变态的方法屠杀士族:驱赶高门子弟服劳役,死掉的人被直接埋入城墙;破城后把士族子弟下半身埋在土中,以军马践踏上半身,死者两千余人;将士族高门妻女发配给奴隶为妻,或尽没入军营……。逃出建康城的士族“填委沟壑、不可胜记”,没有逃出来的人,只能关上家门、穿好衣服、兜里揣着珍宝金钱,听天由命(衣罗绮、怀金玉,交相枕藉,待命听终)。
请按 Ctrl+D 将本页加入书签
提意见或您需要哪些图书的全集整理?
上一节目录下一节
【网站提示】 读者如发现作品内容与法律抵触之处,请向本站举报。 非常感谢您对易读的支持!举报
© CopyRight 2011 yiread.com 易读所有作品由自动化设备收集于互联网.作品各种权益与责任归原作者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