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世界是部金融史2——贫富之刀》
第41节

作者: 天圆地方的困惑
收藏本书TXT下载
  玩过《帝国时代》的人一定知道,在从“黑暗时代”升级到“帝国时代”的过程中只要不断派兵骚扰对方生产,一定会降低对方军事实力。真实的战争也是如此,如果想在战争中事半功倍,一定要先摧毁对方经济,1990年美国“沙漠风暴”行动之前伊拉克已经被“禁运”、“制裁”搞得奄奄一息。

  袁绍谋士的点子相当中肯也是相当阴损的,可惜,袁绍果然是一个多疑少断之人。他不但没有采用沮授的建议,反而集中了冀、幽、并、青四州的全部存粮,希望毕其功于一役。出兵之前,袁绍满怀信心向战士宣布,军粮足够支撑一年以上,希望战士们安心作战,一年内保证大家能吃上饱饭!
  约一万多车粮食,浩浩荡荡运往官渡前线——那可是曹操的地盘!
  正是看到了袁绍的强大,曹操才坚定不渝地执行了逃跑路线,曹操一路从黄河以北的官渡逃到黄河以南的阳武、滑县,每次都是闻风而逃,绝不损失一兵一卒。从建安四年九月开始,整整一年时间,袁绍从来就没有接触过曹操主力。因为,曹军最主要的工作不是打仗,而是摸黑打闷棍之类的小贼行为——偷袭敌军粮道,官渡决战之前,曹军最高战绩已经是一次就烧掉了敌军几千车粮食。
  袁绍要在兖州地盘上找到曹操主力,就如同东汉军队当年在大漠上找西羌骑兵——那是根本不可能的事情。东汉经济如此强大,尚且被西羌拖累到天下大乱,何况不富裕的袁绍。
  出兵作战不是公费旅游,十万适龄男子,一年多时间光吃饭不干活,粮草又不断被袭击,咱这日子还过不过了?
  日期:2012-12-21 22:01:26
  日复一日的游荡中,袁军锐气早就被消耗的一干二净。建安五年八月,曹操终于找到了袁绍最大的屯粮之地——乌巢,并一把火将之烧了个干净。消息传来,袁绍十万大军在前线向曹操投降,自此失去了争霸天下的实力。

  袁绍在北部四州卯足了劲刮地皮的时候,曹操在兖州又在干什么呢?
  答:斗地主、减租减息、分田分地真红火。
  官渡决战当年(建安五年)曹操宣布缓征屯田户所有份粮,颁《抑兼并令》。明确禁止各地坞堡收容流民、抢占无主土地,坞堡不能再奴役流民,但凡收容流民,都要直接成为曹操(国家)的屯民。无论天潢贵胄的皇亲国戚,还是位极人臣的宰相,都必须遵守这道《抑兼并令》。
  例如,曹操的的堂弟曹洪。
  董卓之乱的时候,曹操被董卓军队袭击,曹操的战马不幸死亡。危机时刻,曹洪把自己的战马让给曹操,说:“天下可以没有曹洪,但天下不能没有曹操”(天下可无洪,不可无君)。战乱之中,让出战马,相当于让出自己的生命啊!当时,曹氏兄弟抱头而泣,曹操发誓定不辜负曹洪。
  胜利了,曹洪既是曹操的亲戚,又有如此的资历,自然要把家业做大做强。
  面对曹操《抑兼并令》,曹洪倒也不敢公开抗命,只是让手下豪奴在长社县私自招揽流民,隐匿土地不缴税款。结果,长社县令杨沛一点面子也没给曹洪留,亲自跑到曹洪家里把人抓走,不但把当街豪奴的腿打折了,还终日把人放到大街上作为反面教材展览……
  曹洪是一个厚道人,看到仆人替自己受过,就跑到京城找曹操,希望能把人先捞出来。不用说曹操、曹洪是堂兄弟,就凭当年让出战马的情分,曹操也应该给曹洪几分面子。让人没有想到的是,曹操不但没下令放人,反而将那个替曹洪背黑锅的仆人拉到大街上,咔嚓一刀给砍了。
  如果事情到此为止也就算了,曹洪只是损失了长社县的土地和一个仆人,做一做秀,可以理解。
  让人更没有想到的是,事后,曹操居然派那个“抓人、打人、杀人”的县令杨沛到曹洪的老巢邺城当了县令。

  杨沛临行前,曹操当着曹洪的面问杨沛:你想如何治理邺城?
  杨沛答:臣当竭尽心力,依您的法度办事。
  曹洪终于明白,曹丞相的誓言是相当不靠谱的。曹操的言下之意是,你如果再不老实,连你一起砍。自此,曹洪只得收起买田置地的心思,亲自督导邺城的奴才们歇业关门。
  其实,历史有时候很可笑。
  曹操确乎是一个土匪,一个很大的土匪。正因为曹操是大土匪,所以,他在一定程度上能代表“国家”。曹操禁止其他军阀圈禁流民和土地,在很大程度上解决了当时的流民问题。正是因为他解决了这个问题,才损害了坞堡集团的利益,在史书中留下了顶级的骂名。
  曹操跟王莽既是京剧里两个最具代表性的大白脸,也是中国历史上最大的两个奸臣。无论古代的演义小说还是今天的影视剧,总有一些满脸正气的“忠臣”痛斥一个奸臣为“操莽”,之后,这个忠臣往往被杀。可见,“操莽”是一个相当有力度的骂人词汇。
  把曹操跟王莽并列在一起,还是相当有道理的。曹操的《置屯田令》、《抑兼并令》跟王莽的“王田制”根本就是一回事:国家对小农发放土地,小农直接向国家缴纳地租。推行耕者有其田当然会得罪了那帮子封建官僚,这些人掌拿着后世史笔,愤怒之余也就把曹操和王莽画成了大白脸。
  只不过,王莽推行“王田制”的阻力实在是太大,最后以失败而告终,社会由无法从大乱恢复到大治;曹操当政时天下无主土地不可胜数,把这些土地分给流民,在全社会绝大多数人都获益的情况下,个把军阀只能保留意见,社会由大乱转向大治。
  曹操的士兵虽然少,但大家却抱有同一个信念,如果要过好日子,必须击溃袁绍,何况,作战任务并不困难——只是在自己地盘上找到别人的粮食,能带走的就带走、带不走的烧掉。袁绍的士兵虽多,也不过是来军队混饭吃的农民,就算能取得偶然的胜利回去以后还不是要挨饿?
  官渡之战,其胜、其败,早已一目了然。
  只不过,人们不愿意相信,一个篡汉的土匪才是真正的国家、才是正义的化身、才是真正保护他们的人;人们更愿意相信篡汉的土匪应该是奸诈、狡黠、邪恶的化身;人们特别愿意相信,篡汉的土匪就应该是一个京剧中的大白脸。
  有时候,这人可真够操蛋的。
  日期:2012-12-24 17:56:15
  悠悠我心,不负五铢
  按照中国历史的逻辑,一代枭雄如果获得了经济实力,会马上征讨四方,最后统一中国。在三国历史中,事实正好相反。有能力统一中国的曹操始终隐忍不发,更加笃定地坚信毛玠提出的信条——“守位以财”,坚信只有再现“文景之治”才可能真正统一中国。没有能力的蜀汉却搞了一个“六出祁山”,搞得蜀地国将不国。
  赤壁之战后十年,面对刘备、诸葛亮不停骚扰,曹操甚至放弃了汉中,专心经营中国北方。至此,中国北方终于建立了较为安定的社会秩序,流民也终于为自己找到了一片栖息之地。
  十年,曹操最主要的工作不是征战,而是带着流民修运河——反正流民流窜的目标是吃饱饭、活下去,有了这份公差自然也就结束了流窜。建安七年(公元203年)到建安十八年(公元213年),曹操共主持修成淮阳渠、白沟、平虏渠、泉州渠、新河和利漕渠等六条运河。《三国演义》中大家所熟知的夏侯惇,最主要的功绩也不是对抗蜀国,在不为人知的史实中,他曾主持修建了太寿渠和淮阳渠。
请按 Ctrl+D 将本页加入书签
提意见或您需要哪些图书的全集整理?
上一节目录下一节
【网站提示】 读者如发现作品内容与法律抵触之处,请向本站举报。 非常感谢您对易读的支持!举报
© CopyRight 2011 yiread.com 易读所有作品由自动化设备收集于互联网.作品各种权益与责任归原作者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