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世界是部金融史2——贫富之刀》
第1节

作者: 天圆地方的困惑
收藏本书TXT下载
  《世界是部金融史(中国卷)之贫富之刀》
  作者:天圆地方的困惑。如需转载,请注名出处及作者,版权归天圆地方的困惑所有,未经作者允许,不得用于商业用途。
  第1章 此朝无钱胜有钱
  (周朝)
  在历史的长焦镜头中,金钱永远可以代表利益,所谓“民心”不过是给大部分人一个公平赚钱的机会,这才是一个社会最大的道德;在绚丽多姿的历史长卷中,金钱又永远不可能成为主角,它只是财富的一个符号,对与错,只在用钱的人。
  恩惠能换来忠诚吗
  好了,从西周说起吧。
  西周是一个混沌世界,不要说金银,就是青铜产量也不大。没有金银的世界,什么才是钱呢?

  “既见君子,赐我百朋”
  ——诗经
  其中的“朋”指代贝壳,与很多国家和民族一样,贝壳是中国的第一代货币,后来,用青铜铸成的贝壳也被用作货币。对统治者来说,贝壳远远担负不起驾驭天下的责任,西周的王朝要以一种什么方式统治国家呢?
  大部分人对西周的了解来自《封神榜》,也就是武王伐纣。实际上,周武王姬发统治的时间很短(既克商,两年,王崩),姬发根本来不及建立统治国家的框架。姬发死后,其弟姬旦,也就是周公即位(篡位)。这位孔子常常梦里神交的先贤才是西周制度真正的奠基者,在他这里,解决了如何统治天下的问题。
  姬旦选择了当时最有效、最简单的统治方式——封建:为确保对国家的统治,姬旦共封七十一国,其中,姬姓五十三国,封国在地方替代周王管理属国。

  封建、封建,封而建之。周王给下属或者子弟封地,让这些人永远效忠王室。在没钱的时代这也是一种交易,我们姑且将之称为“恩惠换忠诚”。
  封建制下,无数实力相近的封臣,任何一个都没有动力背叛周王,更无法对抗整个部族。这种情形颇类似于经济学中的完全竞争假设:无数同质的生产者(邦国太小,而且很多)、在一个充分信息的市场(封建君主都是亲戚,知根知底)上出售同一种产品(简单的军事和经济支持),于是,价格可以在瞬时达到均衡(稳定的统治)。
  这种恩惠能换来对君王的忠诚吗?
  答:不能。

  同样可以用现代经济学的观点进行解释,王室对封臣的恩惠存在边际递减效用:王室封赏越多,封臣对忠于王室会越来越不感兴趣。
  西周王室真正控制封臣的,是周公缔造的精神统治,即“王德”——这才是整个西周封建统治的根基。武王伐纣,在很大程度上靠的就是自己的“王德”和商纣“无德”。一有一无,才使得牧野决战殷商军队倒戈相向。
  日期:2012-08-20 22:15:39
  这个世界上,没有什么人不会被统治,一个没有统治者的世界才真的可怕。重要的是,作为统治者的“王”,有着什么样的“德”。
  西周初年出土的青铜器铭文中,清楚地告诉了我们周武王、周公信奉的“王德”:敬天、保民。
  在这里,“王”只是一个普通的凡人,“王”之上还有“天”,所有凡人都必须有所敬畏。天命面前统治者必须修明德行,如果失德,即使已有天命,亦会被上天所抛弃。这是亘古不变的真理:此前、此中、此后,无论多么辉煌的文化、多么骁勇的铁骑,一旦统治者失德者,帝国最终都将沦丧。

  王之贵,贵在有尊严、责任、勇气和自律,历代周王农耕稼穑必须亲力亲为;战场上一马当先的也不是命运悲惨的奴隶,而是头顶桂冠的“王”,数代周王都在与异族犬戎的征战中喋血沙场。
  王者必须去竞争,不争何以为王?
  竞争又必须有风度,宁可承担养虎为患的后果也不能失去品行。与后世“斩草要除根”的理念不一致,周武王灭商之后,桀纣的儿子武庚被封在商朝国都朝歌为王,国号“邶”。即使是商纣王这个亡国之君,明知周文王可能是商朝的最大祸根,照样要依约放虎归山。武王灭商与后来的秦灭六国是两种截然不同的逻辑:秦灭六国,杀尽王子王孙;牧野之战,纣王眼见兵败,身着白玉衣,走向了鹿台自焚。在很大程度上,殷商军事、经济实力还都存在,纣王自尽,只是以一种体面的方式承认了自己的失败。

  现在,看着满大街广告,不管是什么破烂都敢自吹“帝王奢华、至尊享受”,我真感觉可笑、可悲、可怜。
  这些无知、无良广告所谓的“王”如果单纯指豪宅、香车、美女……,那么我只能说:这只是一种形式主义的臆想,与真正的“王”毫不沾边,字里行间流露的只有肤浅、粗糙、低劣和恶俗。

  这些广告如同后世的封建王朝,每一个皇帝都可以自标有“王德”,但是,我坚信只有西周统治者才真正相信天命悠悠!因为,在那个刚刚逃离蒙昧的年代,所有人都是坚信自己的命运被上天掌握,王朝的命运同样如此。
  权力没有任何制约的西周,“王德”是封建统治者最后的底线这种 “王德”对天命的畏惧延续了周王朝近千年的生命,此后,无论春秋五霸如何强盛,都只能挟天子以令诸侯,再强的诸侯都必须获得王室认可。这一点,颇类似于西欧或者日本王位千年一系,绝不能是“皇帝轮流做,明年到我家”的强盗逻辑。
  很遗憾,“王德”对人的约束不能用经济学理论解释,这一点颇类似于今天的“行为经济学”——明明知道捐赠对自己不利,还是有人心系天下。“王德”为一个社会提供了最基本的生存保证,如果每一个人都从心底里信服“王德”,那么,就不会有人想去打破这个规则,每一个人的生存也就有了最后底线。
  凡是试图打破这个底线的举动,都是全社会不允许的。

  周公之后,西周终于到达了 “成康之治”的巅峰,四十余年没有案件审理,人们生活在一片和睦之中(刑错四十余年不用,……,民和睦,颂声兴)。
  丕显成康,上帝是皇;自彼成康,奄有四方。
  日期:2012-08-20 22:16:50
  谁毁掉了西周
  西周王朝灭亡之后的两千多年里,人们不断思索:诚如孔子所言,西周是一个政治清明、道德高尚、制度合理的王朝,这个朝代甚至连钱都没有,为何这样的王朝也会在历史长河中湮灭?
  答:如果没有外敌,那么西周王室很有可能成为千年一系的中华帝王,中华的历史可能完全改写。遗憾的是,历史不容假设,周王朝的西部有一个强大的异族——犬戎,这个民族的存在使得西周依靠王德维持统治的愿望注定要落空。

  西周与犬戎的边界在今天“常武-彬县”一线,距离西周王畿镐京只有120公里,而西周王室军事主力东八师(成周八师)却驻扎在东都洛邑,用来防止商人反叛。更可怕的是,犬戎一次能派出至少数百辆战车与周人作战,文明水平、经济实力与西周根本不相上下。
  了解西周灭亡的原因又绝非易事,西周大部分原始史料来自于出土青铜器的铭文,青铜器的作用是用来祭祀祖先,让古人在祭祀的时候刻上自己的糗事,可能性是很小的。至于《史记》甚至更晚的一些二手资料,只要稍加分析就知道太不靠谱了。
请按 Ctrl+D 将本页加入书签
提意见或您需要哪些图书的全集整理?
 目录下一节
【网站提示】 读者如发现作品内容与法律抵触之处,请向本站举报。 非常感谢您对易读的支持!举报
© CopyRight 2011 yiread.com 易读所有作品由自动化设备收集于互联网.作品各种权益与责任归原作者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