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孟家坟》
第55节

作者: 赫园海棠
收藏本书TXT下载
  “说些忤逆的话,看样子我们死了你都不管呗?”外祖母又生气了。
  冬梅子不说话。
  母亲道:“梅子,我问你,你的前程,你什么前程?”
  “人家要培养我当妇女会主任!”冬梅子道。
  “又要疯大了。”外祖母说。
  冬梅道:“什么疯啊,当上主任,才能在古城村像个样子,或许能上清水乡当妇女干部。”

  母亲这才知道,冬梅子还有这想法,比她妈还强,有个出人头地的想法,也不能拦她,就道:“妈,别管她,让她自己蹦达吧。”
  老太太道:“你再蹦达,也是个闺女,早晚得嫁人。你妈就你一个孩子,七你得烧,七个七,只能扔一个,六个都得烧。”
  冬梅子答应了。
  外祖母想起玉琢穿去的那身寿衣,道:“我的装老衣裳也让她穿去了,我还得再做。”
  我母亲道:“妈,你别操心了,我给你做。家里有布,也有棉花。”
  “那钱,得朝你姐夫要,让他出,白吃白住我的都行,这衣服是不好白穿。我给他省着?”
  “妈,你歇着,我回了,家里还有活,哪天我下来看你,往后,你活儿就累了,要伺候他们爷俩个,等哪天,我下来,多给你蒸些干粮,你平时馏馏就行。”
  “活儿,我还能干,可这心,操不了啦!”

  “等冬梅出门子就好了。”母亲说。
  “那我伺候他一个人啊,我更不愿意了,我凭什么伺候他?”
  “先对付着过吧,实在不行,你上沟里,我伺候你,喜岁爹能对你好。”
  “你那一大家子人,你带个孩子,再带个妈,我那是怎么了,我可不能去,就在这,好歹这是我的地皮和房檐,他不能敢对我怎么样。”
  “那也好,自己多当心,别跌了碰了。”
  “没事,但有一桩,有一天,我要是有个什么好歹儿,你就把我这些锅碗瓢盆柜子箱子行李都拿去,不给他留下。大家,像大树一样,早晚得分叉,等自己过了,没什么也不行,有这些东西,你就能过。”
  “妈,说什么呢,你好好活着,我下来有个奔头。”

  “嗯。好好活吧,好好活吧。”老太太说。
  母亲含着泪离开了外祖母家,回沟里了。
  日期:2015-07-01 06:51:00
  第六十章

  一过腊八,伯母就催我父亲:“二弟,这腊八都过了,到年根儿,别再拖了,快快再去趟太平镇,把剩下那点货物卖了,换些年用回来。”
  父亲道:“这两天就去。”
  今年过年,不同于往年,添人进口,多了两口人!这下屋子又来了郭家,这个年,一定比往年喜庆,伯母就盼着人多,好有个热闹儿。
  伯父把上次卖剩下的线麻,黄烟都捆好了,蘑菇也装好了,再没什么别的,量也不大,放在一起,就两麻袋。卖了这些货,今年也就空了。货虽然不多,可换年货还是富富有余的。

  我父亲道:“再买些布回来吧,大人孩子,一人做一身棉衣。”
  伯母却变了主意,道:“依我看,大人就凑和着吧,给孩子们做新的,给他二婶子做一身,来我们家,头一个年。”
  我母亲道:“嫂子,我就不用了,前些日子你给我的这柳条布棉袍还挺新的呢,我拆洗一下,就很好了,给你再做一件吧,要不,你没件像样的衣服,有个事什么的,没有件装脸的衣服。”
  伯母道:“不用不用,做了也是半年闲,上哪穿,屋子里屋子外,炕头到炕梢,用不上,不用装脸。”
  父亲通知了两个人,一个是刘罗锅,父亲答应过他,给捎些货物,好在这一次家里货物不多。再就是下屋郭家,不给谁捎也得给郭家捎,父亲告诉了郭凤玉和大花初十走。
  大花看看郭凤玉没说话,郭凤玉在地上转来转去,直摸兜,掏出一块钱来,让我父亲给孩子捎些糖块之类的就行了。
  腊月初十早晨,父亲穿戴整齐饱暖,拉出老白马,驮着两麻袋货,去太平镇了。
  临走时,母亲还是叮嘱父亲:“给大嫂带回一块衣料,我给她补上一件棉袍,紫色吧,紫色好看,她喜欢。”
  父亲道:“好,记住了。”
  父亲走了,母亲转身回屋子,静静地坐下来,心回太平镇了。母亲在太平镇生活九年整,过十个年,都是和江振廷形影不离。江老太太过年很讲究,蒸煮,浆洗,裱糊,供奉祭祀,样样有条有理。在孟家过三个年,孟士境样样准备齐全,亲手升起过年的灯火,一直到正月十五。
  这一个年,要在赫家过了,三十七岁,吃了三家的井水,母亲说什么也要在这个港湾里停泊了,再也经受不起风浪和漂泊了。
  大花两只眼睛红红的,来母亲屋子里,说家里让火烧的什么也没有了,想要借点白面,过年包点饺子给孩子吃,可是不好和伯母张口。

  母亲道:“不急,怎么也得让孩子吃上饺子,实在不行,我去围子里我妈家,老太太准能赏孩子一口饺子吃。”
  大花说开春,车挣了钱,就还上。
  母亲道:“就点面呗,什么还不还的。你二哥上那太平镇了,等他回来,准有办法。”
  “那我就心里有底了。”大花说。
  母亲找了点胭脂、粉、头油之类的,给大花:“过年了,你也美美吧。”
  大花高兴地掀起衣襟兜着,出了门。伯母见了,道:“得了什么宝贝啊,那么高兴?”
  “二嫂子给我的,都是些抹脸抹头的东西。”

  “我还以为是什么宝贝,这些东西,我从来不用,哪有那功夫。”
  “我喜欢。”
  “那就使劲地抹吧。”伯母笑着说。
  “嗯”。大花乐呵呵地走了。

  父亲从太平镇回来,真是满载而归,除了刘罗锅的再就是郭家的二斤糖块和小 吃喝。其余的都是家里的,有布匹,年画,咸鱼,窗户纸,糖,油、盐,都倒腾在伯母的南炕上,占了半面炕。
  伯母一一点货。
  卸货时,母亲见伯母在屋子里点货,就小声和我父亲说:“大花来借点面,说是过年给孩子包饺子,眼睛红红的。”
  父亲道:“这小事儿,没事儿,我给想办法。”就顺手掏出一块钱,给了母亲,母亲接了过来。
  父亲向伯母报账时,就忘了这茬儿,如实报了数,伯母道:“少一块呢,找找。”
  这时候,父亲才意识到这事不好直说了,就说:“怕是路上掉了。”
  伯母却认为,又留下了。蓝布的事儿,伯母心里一直都是耿耿于怀,父亲给他衣料,她直门儿说:“家里挺紧巴的,给我买什么衣料,还是给她二婶子做吧。”
  母亲看出来伯母的心思,什么也不说,将那紫色衣料裁了,絮了新棉花,做了一件棉袍,送给伯母。伯母高兴地穿上道:“啧啧啧,到底还是给我做了,你看你这活啊,细针密线的,有棱有角的,这活儿怎么学的呢?你看我做的那东西,总是秃头圆脑的,不带架儿,不带架儿,这棉袍,真合身!”
  伯母小心地试着,又小心地脱下来,道:“过年穿,过年穿,三十晚上穿完,我还收起来。”
请按 Ctrl+D 将本页加入书签
提意见或您需要哪些图书的全集整理?
上一节目录下一节
【网站提示】 读者如发现作品内容与法律抵触之处,请向本站举报。 非常感谢您对易读的支持!举报
© CopyRight 2011 yiread.com 易读所有作品由自动化设备收集于互联网.作品各种权益与责任归原作者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