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孟家坟》
第39节

作者: 赫园海棠
收藏本书TXT下载
  “你也这么说?”
  “还有谁这么说?”

  “江振廷孟士境都这么说。”
  “可人家是官人,我是庄稼人,手粗,不敢碰,怕刮伤了你。”
  “我可没嫌你是粗人。”
  “那就好。我给你讲个故事吧?”父亲道。
  “讲,我听着。”

  父亲讲了起来:“我年轻时,在这沟里沟外的,人头儿还算好,也能干,有不少提亲的。可咱家大,穷,太好人家的姑娘不给咱。一次相亲,就是在围子里你家的后院孙家。”
  母亲道:“我知道,我知道,是孙家的小春子是不是,是不是?”
  父亲笑道:“正是,亏得你知道。那次,我去相亲,好几个姑娘都在她家炕上描龙绣凤的,其中有你,还有一个叫九兰的,还有一个叫春灵的,还有我叫不上来名的。都十七八的姑娘,穿戴好,样子水灵。媒人带我进门,见一个小姑娘在地上蹲着剁鸭子食,我没顾及上看她一眼,就进了里屋。你依在炕柜边,一下子就进入了我的眼睛,我以为是你,就同意了。拉了单,过了彩礼。后来,我才知道,就是在地上剁鸭子食的小姑娘小春子。”

  “是啊,那天是孙家有意的,让我们来帮忙的。”母亲说。

  父亲接着说:“哎,就是啊,我中了孙家的圈套,娶了她。她体弱,多病,活计差,嫂子不是很喜欢她。进门后三年中给我生了一男一女,结果生了小姑娘后就死了,说是谢花痨。”
  父亲很酸楚的样子。
  “那孩子呢?”我母亲问。
  父亲道:“后来孩子也没啦!因为有病没药,家大事多,也顾及不上。哎!这是命,我也不去想了。”
  母亲听到这里,心里也很酸楚,伸出手来摸摸父亲粗糙的手,不知道怎么安慰父亲才好。
  父亲坐起来,用两臂将母亲搂过来,对着月光摇晃着说:“那时候,我每去太平镇,我就会想起你,想你那当时坐在老孙家炕上绣花时的模样儿,希望能在街上碰见你,可从没碰上。我真是想的美,要是碰上了,你也不认识我,就是认识,你是不是也不会看我一眼?”
  母亲道:“就是,怕是不会看的,哪会看一个货郎啊。”
  “可不,货郎我也太痴情了吧,让你笑话,我知道我攀不上你。”

  “笑话什么!其实,那时我很少出来的,偶尔上一趟集市,买点东西,就很快回宅院里去了,有时还有下人陪着。”母亲说。
  “我听说,你进了江家,成了江家四少奶奶,做饭有大师傅,回娘家骑马,是真的么?”父亲问。
  母亲道:“都是过去的事了。”
  父亲道:“你天生是富人家的女人,江家,孟家,都比我们赫家富足,嫁给我,曲了你。但我们好好过日子,虽然不富足,但饭还是能吃上的。过几天,我就去边里太平镇卖些线麻,黄烟什么的,给你和岁儿换些衣物回来。”
  母亲心头一震,又道:“你常去太平镇?”
  “一年两次吧。我没少去太平镇,也没少去江家。”父亲说。
  母亲停了一下,道:“睡吧,明天早上要起来干活呢。”
  父亲很快睡去,母亲睡不着,思绪回到了太平镇。
  日期:2015-06-18 07:20:00

  第四十章
  太平镇,那些青砖青瓦的老房子,那平整光洁的青石板街,对于母亲来说,有太多的记忆和往事。
  民国初期,兴京四区衙门、警署、特别保甲区、保安团都设在太平镇。
  江家是太平镇的大户,江宅,座落在太平镇街东头。
  江宅,东西两大宅院。西宅院住的是江七爷,他是四区保安团长。东宅院住的江太太,也就是后来的江老太太和她的四个儿子。江七爷是江太太的小叔公公,虽然辈份有别,年令不差上下。
  这江太太,不是别人,就是我外祖母寇老太太的亲姐姐,母亲的姨妈,姨娘作婆。
  江太太也是个厉害主儿,她的厉害比起我外祖母,有过之而无不及,人家毕竟是大户人家的女人,见过的世面多不说,天生就是当主子的料儿。年轻时男人就死了,早早守寡,守着男人留下的家业,土地还有太平镇交易场上的铺子,熬到四个儿子都成家立业,成了名符其实的江老太太。
  照实说,她可以颐养天年,但她仍然大权不放。家里人百分之百服从她,不然,她会翻江倒海。
  江老太太四个儿子,两个是铺子上的掌柜的,两个是太平镇衙门警署上的小官员。晚年的江老太太,平日深居大院儿,很少出门。她穿戴整洁,整天在大炕上坐着,小炕桌,水烟袋,不离身边,有下人伺候着,四个媳妇也轮班过来,装烟,点烟,喝水倒茶,谁也不敢怠慢。
  江老太太个头与寇老太太差不多,都是中上等个儿,长相却不是十分像相。寇老太太方脸大眼睛,江老太太长脸儿细迷眼儿,只是皮肤较白。四个儿子都像她,白皮肤,长瓜脸儿,个个绅士模样儿。
  江家,家法严,规矩大。新媳妇进门老太太要验身,看是不是真正的黄花闺女。
  前房四媳妇秋云进门时,刚好身上来信儿,江老太太没太看清,含糊地过去了。三天后老太太觉得不对劲,要重看,秋云推说身上没走呢,老太太不依,坚持要再看,看完了道:“你说身上没走,那怎么破了身?”

  秋云不知道说啥,想再解释,老太太早把头扭了过去道:“都怪我眼神不济,那天没看清。”
  秋云从此心里就像遮盖上一片云彩,再也没亮起来过。
  我母亲进门时,江老太太照样验身,我母亲难为情地说:“妈,我是你亲外甥女,你是看着我长大的,你还不知道我啊?”
  江老太太道:“那也不例外,这是江家的规矩,谁都一样,我儿子虽然是二婚,可媳妇必须是黄花闺女,这一点也不能错!”

  是因为秋云死了,江振廷续弦,母亲从清水嫁到江家。着实讲,在生活上,在社会阶层上,对母亲来说,是上了一步台阶。
  母亲小时候,就跟着我外祖母来过几次太平镇,大姨妈家生活富足,宅院也大,就连那柜子、古瓶在清水也从没见过。每次来时,外祖母都嘱咐:“清儿,太平镇可是大地方,江家虽然是咱亲戚,可人家是大户人家,不同于我们寇家,去了,一定要听话,不要嘴馋,不要伸手要人家的东西,我们清儿,最懂事了。”
  母亲点头。
  太平镇,在我母亲眼睛里,就是城里,那茶楼,那货栈,那比清水学校大两倍的学校,还有那衙门,警署.......就连江家屋子里古香古气的柜子,花瓶上的女人图,都饱满富贵,让童年的母亲大开眼界。
  四表哥江振廷指着衙门大门上“太平镇乡公所”五个字对母亲说:“玉清妹妹,我一定要好好念书,将来到这里当大官儿。”
  母亲听了很惊讶,自己从小都是学的描龙绣凤,看大人种地、收粮。从没想过要当官。也是,人家是太平镇上江家的男孩子嘛,总要有些志气的。

  大姨妈夸儿子:“我的好儿子,有志气,将来当官,娶个俊媳妇,给我生个俊孙子!”
请按 Ctrl+D 将本页加入书签
提意见或您需要哪些图书的全集整理?
上一节目录下一节
【网站提示】 读者如发现作品内容与法律抵触之处,请向本站举报。 非常感谢您对易读的支持!举报
© CopyRight 2011 yiread.com 易读所有作品由自动化设备收集于互联网.作品各种权益与责任归原作者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