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只要还有一个德国人活下来,战争就将继续——德意志第三帝国》
第52节

作者: 修武兴国
收藏本书TXT下载
  当天,在罗马,意大利总理墨索尼里正感到左右为难,因为根据《钢铁协定》的条款,当德国跟波兰交战时,原则上意大利不能置身事外。但是,墨索尼里生怕出兵波兰引发欧战,于是,他硬着头皮做了一个符合意大利人特点的决定:意大利将保持中立。
  墨索尼里亲自打了个电话给意大利驻德国大使阿托利科,他要求意大利大使去向面见德国元首,并请求德国元首免除意大利的盟友义务。
  当意大利驻德国大使阿托利科将这个消息告知希特勒时,德国元首并不意外,因为墨索尼里早就给他打过“预防针”,他知道意大利人关键时刻必然掉链子。
  希特勒强压住心中的怒火,迅速草拟了一份回复墨索尼里的电报。在电报中,希特勒是这样说的:“本人相信,依靠德国的武装力量,我们有能力完成强加在我们身上的任务。我为您未来能为法西斯主义和国家社会主义的共同事业所做的一切表示感谢。”
  毫无疑问,希特勒的这封电报定然会让墨索尼里脸上发烧,不过意大利独裁者还是为他的国家能够避免欧洲大战而心花怒放,他觉得只要能拯救意大利,掉点儿面子无所谓。
  希特勒在给墨索尼里发完电报之后,接着便前往“皇冠剧院”向国会发表演说。为了表现出他必定要踏平波兰的决心,他穿了一件军装亮相,接着在演讲中他大谈为何要进攻波兰,而对于英国和法国可能的干预,他是这样说的:“本人曾一再向英国施以友谊,以及,如果必要的话,紧密地合作。然而,单相思可不行,爱,必须有对方做出回应。”
  在感慨完了同英国人的友谊即将走到尽头之后,希特勒话锋一转,又开始把演讲重心转移到了德波之战上来,他说道:“是波兰军队在德国领土内放了第一枪,德国陆军不过是还击而已。谁毒打他人,必然会遭到毒打还击。谁不顾人类福利的准则,谁不顾人类福利的准则,谁便可指望我们采取同样的步骤。我会打下去,不管打谁,直到帝国安全和权利得到保障!此时此刻以后,我的全部生命比以往任何时候都更属于我的人民。现在,我什么也不想当,只想成为日耳曼帝国的一名军人。所以,我再次穿上了历来对我都是如此神圣、如此宝贵的军装。不至胜利我绝不脱下军装,要不我就不活着看到它的结束!”

  说到此处,演讲来到了一个小**,于是观众们尽情地欢呼了起来。等人们的欢呼声完了之后,希特勒接着说道:“我若身遭不测,继位人是戈林。若帝国元帅也遭不测,赫斯将继其位。”
  希特勒的决绝无疑引发了观众们的极大热情,人们再度沸腾了,“胜利万岁”的口号响彻了“皇冠剧院”。
  演讲结束之后,希特勒回到了帝国总理府,在那里,雪片般的好消息摆放在他的办公桌上。看完了前线的捷报之后,希特勒兴奋地对里宾特洛甫和他的两名副官说,军队的进展神速,超过了他最大胆的想象,整个战役(收复“波兰走廊”和但泽的战役)在西方来不及草拟抗议书之前便可结束。
  此时,法国问题专家奥托.阿贝茨主动站出来发表了意见,他说法国将会宣战。闻听此言,希特勒面向里宾特洛甫,举起双手,做恐怖状,并说道:“饶了我吧,你的专家别再发表什么断言了。”
  他一边说,一边对德国的外交人员大加讥讽,说什么他们拿的薪水最高,用的通信工具最现代,但所作的答案历来都是错误的。希特勒掰着手指头,从重整军备开始,到吞并捷克斯洛伐克为止,调侃他的外交人员们。他说每次外交人员都说他的冒险行为会引发战争,结果战争并未发生。
  在调侃外交人员之余,希特勒也不忘讽刺自己手下的一帮武将们。德国元首表示他不想听德国情报人员的错误分析,他要按照他自己的判断行事。
  那么,希特勒的判断是什么呢?他的判断就是,目前德军在战场上一往无前,看样子把“波兰走廊”这块儿地皮搞回来完全不成问题,那么他一定会把“走廊”拿下,死死地捏在手里,到时候再跟英法谈判,把“波兰走廊”正式拿回来。他始终坚信英法必然不会宣战,因为英法惧怕战争。
  还有一件事,我必须要说,其实当时希特勒万万没有想过要占领整个波兰,他的预期是付出一定的伤亡之后,拿下“波兰走廊”,然后向英法提出以下要求:德国索回但泽,并得到一条通路将东普鲁士和德国本土连接起来,如此而已。
  希特勒原本指望德国快速取得军事优势之后,英法就会屈服,岂料他完全打错了算盘,这一次,他的直觉错了,他的外交人员却说对了,英法果然没有再让步,两个民主国家打算死扛德国。

  在伦敦,波兰驻英国大使爱德华.拉仁斯基在唐宁街10号会见了哈利法克斯勋爵。这两人一照面,拉仁斯基就开门见山道:“勋爵阁下,根据英波互助条约第一条,我的政府认为,希特勒的军事行动应该被视为侵略。”哈利法克斯回道:“这,我没有多少怀疑。”
  两人说完这番话之后,就朝着英国紧急内阁会议的召开地点走去。到了会议地点,只见英国政府的内阁成员们早已到场。当英国财政大臣约翰.西蒙看见拉仁斯基时,他抓住波兰大使的手,肉麻兮兮地说道:“我们现在可以握手了。我们同舟共济,共度时艰,你们放心,英国没有抛弃朋友的习惯。”
  过了几分钟,英国首相张伯伦建议内阁向希特勒提出最后的警告:除非停止敌对行为,否则,英国将履行其应对波兰承担的义务。
  英国内阁的一众大臣们对首相的意见举双手赞同,不过张伯伦又补充说发给希特勒的电报应当措辞谨慎,不能搞成最后通牒的格式,以免德国人一不做、二不休,马上就攻击英国的船只。众大臣再度同意,于是张伯伦令人草拟发给德国的警告性质的照会。
  日期:2013-06-15 22:17:01
  当天傍晚,英国致德国的照会送到了汉德逊的手里。根据英国政府的指示,汉德逊必须在法国驻德国大使的陪同下立即将此照会交给里宾特洛甫。
  英国政府特别强调,汉德逊务必向德国外长解释清楚,英国的照会只是警告,而非最后通牒,但是如果德国人执迷不悟,不肯悬崖勒马,那么下一步就是最后通牒,甚至宣战。
  9月2日上午9点30分,汉德逊和法国驻德国大使考伦德雷联袂来到了威廉大街的德国外交部,但是德国外长拒绝同时见英国和法国大使。里宾特洛甫首先接见了汉德逊。

  当汉德逊与里宾特洛甫会面时,英国大使将照会递给德国外长,然后说英国政府强烈要求德国立即停止其侵略波兰的行为,迅速撤军。对此,里宾特洛甫争辩说,是波兰人先动的手,德国人只不过是自卫还击而已。
  汉德逊显然是见过世面的的,他表示他对里宾特洛甫的说法持怀疑态度,他说从德国的表现来看,没有一场自卫还击能够准备如此充分,反攻如此迅速,竟能在短时间内把“侵略者”打翻在地。
请按 Ctrl+D 将本页加入书签
提意见或您需要哪些图书的全集整理?
上一节目录下一节
【网站提示】 读者如发现作品内容与法律抵触之处,请向本站举报。 非常感谢您对易读的支持!举报
© CopyRight 2011 yiread.com 易读所有作品由自动化设备收集于互联网.作品各种权益与责任归原作者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