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只要还有一个德国人活下来,战争就将继续——德意志第三帝国》
第42节

作者: 修武兴国
收藏本书TXT下载
  说完了这些人的因素,希特勒继续讲政治因素。他说道:“与波兰的关系已无法忍受。我们面临抉择,不是打便是被消灭,或迟或早。西方能有什么作为呢?不外乎是从马其洛防线发起进攻或对帝国进行封锁。前者是行不通的,后者也不会凑效,因为苏联会向德国提供粮食﹑牲口﹑煤炭﹑铅和锌。怕只怕到时候那个猪猡又要提一个调停计划出来!”
  希特勒说到这里的时候,戈林立即带头鼓掌,其他将领们也跟着鼓掌。等掌鼓得差不多了,戈林小心翼翼地说道:“我的元首,部队会尽其责任的,只是我们的弹药只够6个星期之用,钢铁﹑石油和其他重要物资也奇缺,战争有极大的风险。”
  这些问题,希特勒这个当家人焉能不知,他向将领们提出了一种叫做闪电战的全新战争理论,该理论强调用足以保证迅速取胜的兵力和战斗强度,全面发动突然袭击。闪电战靠短期的生产爆发力来维持,只要在战争前期打蒙对手,基本上对手就垮了。
  希特勒的理论让旧式的将领们目瞪口呆,他们暂时无法理解闪电战,他们不明白希特勒的战法其实是一种赌博,他赌的是德国军队能迅速踏平波兰,在英法动员之前就解决波兰,那时候德国将不必再与英法交手。
  那时候,英法就会接受波兰灭亡的事实,不再与德国对抗。接着,希特勒就可以直接跟苏联决战,为德国搞到生存空间了。这一次,希特勒决定拿全部德国人的命运去赌博,他已经下定了决心!

  日期:2013-06-01 08:56:59
  8月22日晚上,德国外长里宾特洛甫及随行工作人员乘坐飞机前往莫斯科,这次里宾特洛甫是带着重要使命去的,希特勒告诉他务必端正态度,拿出诚意,就算德国吃点儿亏,也要把《苏德互不侵犯条约》给签下来。
  8月23日,英国大使汉德逊带来了一封张伯伦的亲笔信,呈给希特勒看看。元首打开信来一看,首先看到的是英国首相的决心,首相说英国这次力挺波兰,不要指望英国会松口,接着他说万事好商量,坐下来谈谈,最后他说要是德国不识相,一定要打,那英国必定奉陪到底。
  英国人磨磨叽叽地搞了这么多小动作,希特勒早就烦了,他已经说了无数次自己的条件:波兰要认错,走廊要归还。可一贯聪明的英国人怎么就这么不开窍呢!
  希特勒硬邦邦地对汉德逊说,他要波兰走廊和但泽,除此之外,一切休提。汉德逊说德国的态度意味着战争,希特勒说你要战那便战,少罗嗦!结果谈崩了。
  8月23日下午,自柏林飞往莫斯科的飞机降落在机场。机场上镰刀锤子旗和万字旗并排在空中飘扬,这幅难得一见的画面让里宾特洛甫很是满意。
  在下榻处,舒伦堡公爵先是告知德国外长,苏联人下午6点接见他,接着他把苏德谈判的进展情况跟里宾特洛甫交了底,他坦言俄国人不好对付,很会谈生意,他让德国外长小心应付,不要着急,慢慢跟俄国人磨洋工,杀杀价。
  里宾特洛甫身负特殊任务,元首让他24小时内搞定《苏德互不侵犯条约》,这会儿跟苏联人磨洋工,是不现实的。
  里宾特洛甫打断舒伦堡公爵的话,让公爵告诉俄国人,他24小时以内就要赶回柏林,所以谈判最好快点儿进行。
  下午6点,里宾特洛甫在克林姆林宫见到了斯大林,苏联统帅的旁边站着莫洛托夫。
  里宾特洛甫上手就主动进攻,他说德国愿意在新的基础上建立德苏关系,他认为苏联也有同感,因为斯大林统帅3月演讲时就释放过这个信号。
  斯大林听了里宾特洛甫的话,先是道貌岸然地说苏德两国只是存在着一点儿小误会,这并不妨碍双方做朋友。
  说完了场面话,该上点儿干货了。斯大林掏出一个笔记本,瞬间化身为一个生意人,跟里宾特洛甫一道商讨如何分掉中欧这块大蛋糕。
  为了分蛋糕,双方扯皮3个小时,最终达成了协议。苏联把爱沙尼亚、拉脱维亚、爱沙尼亚、芬兰、罗马尼亚的比萨拉比亚(今摩尔多瓦)揣进了荷包;波兰由两个国家一起来打,打下了波兰,就以纳雷夫河、维斯杜拉河以及桑河为界把它给分了。
  除了两个港口的归属问题外,双方大体上没有什么分歧。那两个港口,斯大林要定了,里宾特洛甫做不了主,他就希望暂时休会,容他请示一下元首再说!
  斯大林完全同意,他暂停会谈,让里宾特洛甫跟希特勒好好沟通一下。一个小时后,希特勒回复称他同意。
  希特勒点了头,基本上《苏德互不侵犯条约》算是板上钉钉的事了,现在只差签个字,走个过场而已。

  斯大林在《苏德互不侵犯条约》上签字的时候笑的像朵花似的,居然还允许记者拍照,由不得他不高兴啊,他居然虎口拔牙,敲了希特勒的竹杠,这份能耐,足以笑傲欧洲。
  在签完了字合影时,斯大林朝着里宾特洛甫的党卫队副官理查德.舒尔兹招了招手,舒尔兹当时见苏联统帅朝着自己招手,还以为自己挡住了谁,他急忙回头看了看四周,才发现四下无人,就他而已。
  当舒尔兹确定斯大林是在叫他去拍照时,他当时完全没有搞清楚状况,稀里糊涂的旧拍完了照,还以为自己在做梦,因为他觉得他的级别太低了,他不明白斯大林为何要请他拍照。
  这个嘛!很简单,他弟弟是希特勒党卫队的军官,斯大林这是在向希特勒示好来着。
  等苏德双方签完了约,双方都很满意,于是就按照苏联人的习惯,举杯痛饮。在致祝酒词时,斯大林说出了这样一番话:“我知道日耳曼民族何等热爱它的元首,所以,我要为他的健康干杯!”
  当然,斯大林说这番话绝对不是希望希特勒万寿无疆,他只是觉得德国元首帮了他的大忙,他单纯的感谢希特勒而已。

  苏联刚刚经历了大清洗,元气未复,斯大林从未想过要进攻德国,他想的就是中立,所谓跟英国人谈判,是手段,而不是目的。
  希特勒怕苏联和英国结成反德同盟,他就答应了苏联人几乎所有的条件,这让斯大林觉得他让苏联在经济、军事、政治上都来了个大丰收,他是大赢家。
  经济上,德国的技术可以支援苏联经济;
  军事上,苏联国土东移,防御纵深大大增加;
  政治上,苏联坐山观虎斗,笑看资本主义国家打成一锅粥。
  正是因为托希特勒的鸿福,苏联得到了上述3点好处,斯大林才会稍稍对希特勒有点儿感谢,他就对希特勒频频释放出善意。
  也就在斯大林乐呵呵地庆祝自己外交胜利的时候,希特勒也在庆祝他赢了,他认为他同样是在军事、政治、军事上赢了,且赢得更多,至少比斯大林多。
  经济上,德国可以从苏联获得原材料,不必担心英国的封锁;

  政治上,孤立了波兰,中和了苏联,打消了英法拿苏联当枪使的念头;
  军事上,避免了德国人最怕的两线作战,使德国不必重蹈一战的覆辙。
请按 Ctrl+D 将本页加入书签
提意见或您需要哪些图书的全集整理?
上一节目录下一节
【网站提示】 读者如发现作品内容与法律抵触之处,请向本站举报。 非常感谢您对易读的支持!举报
© CopyRight 2011 yiread.com 易读所有作品由自动化设备收集于互联网.作品各种权益与责任归原作者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