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只要还有一个德国人活下来,战争就将继续——德意志第三帝国》
第37节

作者: 修武兴国
收藏本书TXT下载

  希特勒把这番话开诚布公的讲出来以后,他霎时间觉得自己周身过电,奇爽无比。一直以来,希特勒小心翼翼地看着英国的脸色办事,这让希特勒的心里一直憋着一口气,他常常想什么时候德国办事不用再受到英国的压制就好了。

  现在,1939年,希特勒觉得德国人民已然站起来了,德国已经是一个大国,德国的事不能再让英国来管,如此,希特勒才一改往日奉承英国的态度,转而跟英国唱起了对台戏。
  当然,此时的希特勒在内心深处还没有做好跟英国人翻脸的准备,希特勒还是想用老套路来对付英国人,希特勒认为只要他摆出一副要打仗的姿态,英国人就必然会像前面一样,最终抛弃波兰,选择妥协的。
  拿定了用武力达到目的的主意,希特勒就开始又一轮的军事冒险了!
  1939年4月3日,希特勒发布了战争绝密令,由专人送与高级将领。该密令是这样写的:由于德国东部边界的局势已变得无法容忍,而和平解决的一切政治可能性已没有,本人决定用武力解决,向波兰发起进攻。对波兰发起进攻的日子被选在9月1日,进攻波兰的战役定名为“白色战役”。
  东边打波兰的事儿,希特勒算是拿出了主意,至于西边怎样应对英法可能的进攻,希特勒有自己的判断。希特勒告知德军将领们,西线如果打起来,那德军不能主动进攻,必须让英法打到德国来,让英法把发动战争的黑锅背起来来。

  希特勒告诫德军将领们,英法打过来时,德军务必做好防御工作,反攻英法的权力绝对掌握在他的手上,是否空袭伦敦,也由他本人来决定。
  当德国军方的将领们知悉希特勒又要冒险去打波兰的主意时,军方将领们第一反应是反对,因为军方的将领们认为德军还没有准备好,他们不愿意跟波兰发生任何冲突。
  德军的将领们心里反对战争,绝对不是他们热爱和平,而是德军的确没有做好准备。至于德军将领们为何认为德军没有做好准备,后面德波开战前我会解释一下的。
  与以往一样,尽管德军将领们反对发起战争,但是经验告诉他们,跟希特勒提出终止战争这样的建议,绝对是自寻死路,所以德军将领们只得硬着头皮做战争准备去了。

  德国这边儿很有诚意地拿出了战争计划来威胁波兰,波兰这边也很有效率地拿出了反制措施。波兰外长贝克立马出访英国,去跟英国谈谈如何共同应对德国的军事威胁。
  在英国访问期间,贝克受到了英国官方和民众的热情接待。英国政府向贝克提出了一个非常有建设性的提议,英国政府打算促成一个由英法波苏4过组成的反德联盟,一起来教训德国。
  英国完全从团结一切可以团结的角度出发,才提出了这项建议。只是,畏惧苏联更甚于畏惧德国的贝克一口就拒绝了,贝克很怕苏联人借着帮助波兰的由头派兵到波兰来,然后,苏联人就赖着不走了,到时候不要德国人还没打过来,苏联人倒先把波兰给剁了。
  贝克这样一个态度,英国政府倒也不便强求。如此,1939年4月6日,波兰与英国签订了互助条约,条约显示一旦波兰遭到德国的侵略,英国将会采取相应的措施来援助波兰,这个相应的措施对应的将极有可能是英国向德国宣战。

  日期:2013-04-27 08:30:14
  1939年4月,在苏台德危机落幕之后没多久,“但泽危机”又来了,这一次,欧洲外交界有迎来了一场你来我往、错综复杂的外交战。
  这一次,欧洲的局势是这样的:围绕着波兰这颗棋子,希特勒、张伯伦、斯大林等3位棋手展开了对弈。3位棋手的目的只有一个:要不惜一切代价维护本国的利益,为了本国的利益,哪怕做出点儿惊世骇俗的事情,那也是无所谓的。
  毫无疑问,波兰问题一定绕不开苏联,我们把地图一看,就不难发现,波兰的东边有一个庞大的红色帝国,这个由格鲁吉亚人斯大林掌握的红色帝国几乎是一眨眼就成了解决波兰问题的关键点所在。很明显,斯大林要是帮英国和波兰打德国,德国完蛋;斯大林要是帮德国打波兰,波兰完蛋。

  正是由于苏联猛然间有了这个作用,原先对苏联都很仇视的英德两国不得不放下前面的偏见,积极跟苏联靠拢。英德两国都想跟让苏联站在自己这一边,打击对方。
  在此,我们首先来了解一下,德国和苏联的关系。德国和苏联的关系,在希特勒当德国总理之前其实是很不错的呢!
  一战的时候,经济差,军事弱的沙皇俄国被德国打得满地找牙,人民很不满,于是俄国的资产阶级发动了“二月革命”把沙皇的政府给掀翻了。俄国人民本以为俄国的资产阶级成立的新政府会退出战争,结果,“二月革命”中成立的俄国资产阶级政府继续参加一战,这让俄国的平民很不满。
  于是,德国抓住机会,把列宁送到了俄国。列宁回去后,一番操作,就把俄国的资产阶级政府给整熄火了。随后,世界上第一个社会主义国家诞生了。
  再后来,一战结束了,德国战败。德国成为了欧洲的一个低等国家,被其他的欧洲国家嫌弃。你若问我嫌弃到什么程度呢?那就是德国的货其他的国家不买;德国人在其他国家受到鄙视;一般情况下,欧洲国家不跟德国交朋友。
  德国人眼见自己在欧洲不受待见,他们就把自己的目光转移到了苏联的身上。经过一番对比,德国人发现自己跟苏联简直是一对儿难兄难弟。
  1920年代,苏联和德国都被欧洲国家讨嫌,都被视为低等国家,没有什么国家愿意跟苏联和德国交朋友。
  有了这样的共同遭遇,苏联和德国觉得他们两家完全具备交朋友的条件。苏联和德国决定,彼此精密合作,交个朋友,不鸟英法那帮国家。
  苏德靠拢之后,苏联和德国的经济和军事合作也水到渠成。1920年年底,当时的国防军总参谋长汉斯.冯.泽克特将军在柏林创立了一个管理机关,该机关在柏林和莫斯科均设有办公室。
  不久后,根据苏联和德国秘密协议,德国在苏联搞了一系列动作。这其中包括容克公司在莫斯科郊区开业制造飞机发动机;贝索尔合资股票公司,在萨马拉省制造毒气;德国派出20名技术专家帮助苏联建立了3座兵工厂;德国派出60名文武指导员,专门协助训练全由日耳曼人组成的红军空军飞行大队。
  作为回报,苏联的原材料向德国敞开供应,德国的军事训练也可以在苏联境内自由开展。举个例子,德国的坦克军官就在喀山附近的的名叫“重型车辆测试站”内受训。
  苏联和德国像这样紧密合作了一段日子之后,由于彼此间关系加深,苏德关系在政治上终于有了很大突破。1922年,苏德双方在拉帕洛签署了《拉帕洛条约》,这个签订以后,苏德的关系一度好到无极限。
  直到1933年,希特勒上台后,苏德关系才逐渐走向冰点。1933年开始,希特勒及其手下,用最猛烈地语言对苏联发起了无边无际口水战,而作为回敬,苏联也对德国反唇相讥。
请按 Ctrl+D 将本页加入书签
提意见或您需要哪些图书的全集整理?
上一节目录下一节
【网站提示】 读者如发现作品内容与法律抵触之处,请向本站举报。 非常感谢您对易读的支持!举报
© CopyRight 2011 yiread.com 易读所有作品由自动化设备收集于互联网.作品各种权益与责任归原作者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