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洪宪王朝--袁世凯是怎样炼成的》
第51节

作者: 洹上野老
收藏本书TXT下载
  日期:2014-01-01 18:53:03
  勤王的命令发出去了,半月下来,还是没什么大的动静。那么大一个国家,军队都哪去了?都不想去。还有一个原因是,直隶的电线都被义和团砍断了,北京与南方各省失去了联系,只能靠袁世凯做中间联络人,公共设施完善的山东成了临时政治中心。
  当邮政大臣盛宣怀把宣战诏书送到李鸿章手中时,老李一眼就“看”出了是“矫诏”,我大清皇太后何等英明,怎么会做出如此下三滥的决定。哦,又想来康有为那一招是不是?找个假消息来唬弄我,你骗得了别人,却骗不了老夫的法眼。
  盛宣怀一看老李今天这状态不太对劲儿,说,没骗你,真的。
  李鸿章有点“生气”了,忽悠,接着忽悠,分明就是矫诏。
  盛宣怀正想争论,却发现老李正意味深长地看着他。
  脑瓜并不笨的官商鼻祖盛宣怀顿时心神领会了,假的,我也说是假的,您这一说,更像了,什么都造假,还反了他了。
  其实,早在慈禧招抚义和团时,刘坤一和张之洞就表示强烈反对,以他们的阅历和经验来看,一旦用义和团去和洋人开干,胜败就已经注定,洋人火枪火炮,义和团锄头镰刀,家庭条件好的拿着大刀长矛,跑到战场上唯一的作用也就是消耗对方的子弹,拿着肉盾跟人宣战,不是以卵击石是什么?说到这,李鸿章插了一句,“若不量力而轻于一试,恐数千年文物之邦,从此已矣”。

  很明显,这仨老臣意见是一致的,这样一来,盛宣怀接到诏书之后就没有传播,只发给了各省督抚,至于别人,根本就没有机会看到。
  领导的决策失误,没办法左右,如今唯一能扶危定倾的大计就是保住中国最富庶的东南地区,思来想去,两广总督李鸿章、两江总督刘坤一、闽浙总督许应骙等人便让张之洞出面与洋人商量两全之策。
  有这样的好事袁世凯当然不会落下,他本来就在老外那威信比较高,撕破脸打起来也不好看,如今你们仨老臣都带头了,我还有什么好顾虑的。于是,当张之洞派人问老袁时,袁回复说,我跟那几位大人的意思一样。
  东南各省是有望保全了,可公然抗旨也不好吧,万一老太太怪罪下来,虽然你们都是功勋卓著的肱骨之臣,但历朝历代抗旨就没有不杀头的,何况是国难当头。在官场混了一辈子的张之洞当然明白怎么做,他先让辜鸿铭去了上海英国使馆,辜是晚清有名个性独特的才子,见了英国人后,他先慷慨激昂的写了一首爱国主义现代诗,还是英文的,表达自己对祖国的无限热爱,并当场宣誓,如果有外敌入侵,一定宁为玉碎不为瓦全,跟洋人血拼到底,当然,他代表的是张之洞。也就是说,他们家主人都是爱国的,还不是一般的爱。

  随后老张又委派了第二个人,盛宣怀。盛过去说明了真正的来意,大意就是说我们想和诸国签一个协议,你们在上海的租界你们保护,长江及苏杭地区我们自己保护,两不相扰,你好我好大家好。各国代表听了之后,觉得这是个好主意,既减小了入侵阻力,打起架来又没有后顾之忧,当真是大家好才是真的好。一番谈判下来,事儿搞定了。
  一个日本打起来都够呛,何况八个国家,另外还有比利时、西班牙、荷兰三个没出兵的,一旦意气用事,国将不国,这个分寸老臣们还是了解的。如此看来,与极力主战的徐桐、刚毅比起来,这才是老成谋国。
  再回过来说袁世凯,大沽口炮台沦陷的当天,他当然也接到了驰援天津的急电。你手握重兵,还离天津那么近,跑了谁也落不了你。慈禧说了,袁世凯你也别歇着了,速速带你的武卫右军赴津增援。
  袁世凯陷入两难。他心里很清楚,这时候如果带全部家底冲上第一线,步的就是聂士成的后尘,全军覆没,能不能活着回来都还另说,这明显跟当年与德国单挑不一样了,没人兴高采烈,都精明着呢?一出去就是炮灰。要是不去吧,那分明就是活腻了,都敢抗旨不遵了。想来想去,袁世凯想了一招,留得青山在,不愁没柴烧,还是保存实力要紧。
  日期:2014-01-02 14:06:24
  6月19日,袁世凯回奏说,外寇大军压境,京师危在旦夕,我做臣子的真想亲自上去找他们单挑,可是我这形势也比较危急,走不开啊,山东地理位置那么重要,我暂时还不能调大军过去,万一倾巢而出,外国军队乘虚而入,怕是到时候我也控制不了。这么的吧,我先“凑集”三千人派过去,与洋人决一死战。

  慈禧一听,这分析得也对,说那好,你就先别来了,来三千就行,山东那地儿也不能丢。
  三千也不想去。这是袁世凯的真实想法。不想归不想,朝廷有令不能不遵。想到这,老袁就让孙金彪带领三千人往天津出发了,刚出发不久,慈禧说先别来了,袁忙把孙金彪调回,还没站稳,慈禧又催,还是过来吧,袁世凯索性改派夏辛酉带六个营过去。按照他的意思,这六个营在路上走走停停,停停走走,累了歇歇,歇完了再站起来挪两步,等到天津城沦陷了,那边连夏辛酉长啥样都没见着。

  我早就让他过去了,谁知道天气热他走那么慢,到现在还没赶到。这是袁世凯的说法。其实老袁此举也只是说明,在已经无药可救的京津和相对安定的山东面前,他只能选择山东。
  不光是袁世凯,李鸿章、刘坤一、张之洞,没有一个愿意动弹。都商量好了,只要我的地盘我做主,大家都相安无事就成。
  7月9日,聂士成在八里台与敌激战,中炮阵亡。
  7月14日,八国联军占领天津。一个月后,联军攻入北京。
  说是全面开战,其实自始至终,除了直隶地方军和还在路上的云贵援军,也就是京畿禁卫军和荣禄的武卫四军在和老外战斗,各省除了两湖、两广、两江、闽浙、山东付出了实际行动,另外还有四川总督奎俊和满人出身的陕西巡抚端方也支持东南互保。这样一来,无兵可守无军可用也就不奇怪了。
  在这场战争中,元气大伤的也就是荣禄刚刚组建不久的武卫军。聂士成的武卫前军已经全军覆没,董福祥的武卫后军负责送慈禧到西安之后,也因弹尽粮绝而被解散了,宋庆的武卫左军还剩下一半,也就是属于有长跑特长的临阵先溜的那一类,这样算下来,也就袁世凯的武卫右军完好无损了,何况还有那一万多人的先锋队闲着。更可气的是,你那么多人,洋人到了山东,看到“此山东境”掉头就走,我们手无寸铁,还被紧追不舍。先抛开你保境安民是好事不说,造成今日局面,也少不了你的一份儿。

  慈禧想明白了,袁世凯,有你好看的,等我溜了之后,咱走着瞧吧。
  北京沦陷当天,市民关门闭户挂起白旗,紫禁城内乱作一团,主战派大臣都躲在家里收拾行李,准备着听慈禧一声令下,随时开溜,宫内后勤人员跑的跑,散的散,加上京城里不怕死的老百姓和溃退的清兵涌进皇宫,有值钱的好东西带着一家老小都往家搬,强盗还没到,他们还海选了一遍。当然,这都是慈禧走后的事了。
  8月15日凌晨,慈禧化了妆,换上了农家老太的衣服,携光绪出城。老太太一边走一边流泪,临行之前,还命人将皇帝最喜欢的珍妃投入了井里。
  光绪很生气,但没有一点后果,严重更谈不上。光绪对慈禧是有意见的,不只是因为珍妃,连逃出北京城他心里都没有一点乐意,跟外敌入侵没关系,相反,慈禧怕的正是他在西方各国的支持下重新建立一个权力中心,那样慈禧也就完全失势,只能真去做她的乡村老太太了。
  跑的同时,慈禧还没忘把义和团也顺便收拾了,只有表明了“回心转意”的态度,才能获取与洋人的和谈机会。飞鸟尽良弓藏,狡兔死走狗烹,厚黑高手慈禧果然不是徒有虚名。
  义和团还在战场上,听到这个消息,又傻眼了。我的意思是,咱精神也别分裂了,干脆往地上一躺,等死得了。一直被这老女人玩,一会剿杀一会给糖的,放到谁身上也受不了这个折磨。说话还算不算数了?
请按 Ctrl+D 将本页加入书签
提意见或您需要哪些图书的全集整理?
上一节目录下一节
【网站提示】 读者如发现作品内容与法律抵触之处,请向本站举报。 非常感谢您对易读的支持!举报
© CopyRight 2011 yiread.com 易读所有作品由自动化设备收集于互联网.作品各种权益与责任归原作者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