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你用战略眼光读『西游』》
第39节

作者: 老夫无奈
收藏本书TXT下载
  日期:2014-09-17 10:56:47
  @老夫无奈 55 唐僧也在战斗
  十六、十七两篇,讲述的是观音禅院的故事,十六回的篇目的头一句是“观音院僧谋宝贝”,如果改成“观音禅院僧谋宝”,似乎更捋顺一点儿,老吴实际上就是在强调“观音院”、观音的家。其用心何在,不难揣测。
  这个故事的主角,自然是观音了,老吴是怎么描述观音的,如上;二号人物,是大圣,老吴是怎么图解大圣的,如上;三号人物,是唐僧。其它的,什么黑熊怪、老强盗之流,召之即来挥之即去,不足挂齿。
  在观音家里发生了许许多多恶心事,唐僧这个不愿意西天取经的人,怎么看?从观音拒绝讲解《三藏》真经,到观音院里住满强盗,唐僧该怎么评价自己的门派?该怎么反思自己平生所学?

  从比宝那一刻起,唐僧的心,就拔凉拔凉。
  十七回:那三藏想着袈裟,那里得稳睡?忽翻身见窗外透白,急起叫道:“悟空,天明了,快寻袈裟去。”
  唐僧几乎当成了周扒皮,玩儿半夜鸡叫。没有袈裟就不取经了?有了袈裟,以后不是会惹来更多的麻烦么?什么空即是色,色即是空,袈裟就不是空?干嘛如此的拿得起放不下?
  大圣要去找袈裟了,唐僧反倒拉住了:什么时间回来?我可等不起!
  你瞧,又玩儿起了一哭二闹。实际上,唐僧已经不是在要袈裟,而是在搅局了——反正我不想去取经,反正我不去取经根本就不行,可着劲儿搅吧。
  大圣找观音算账去了,唐僧的人身安全,要靠自己来保护——别信那些声称在身边保护的什么六丁六甲之类,他们对取经的态度,还不如黑熊怪对观音院的态度亲切呢:那些和尚们堆放干柴要烧死唐僧师徒,他们这时候干什么去了?如果不是大圣机灵,唐僧已经变成灰烬了。
  身在其中的唐僧,从鹰愁涧到观音院,才走了几步路,就已经根本不相信那些声称保护他取经的神灵了,读者如果把《西游记》读上几遍,还深信不疑那些“神话”的话,那只能说,你得到观音院那个同性恋之家,去考察一下什么叫生活了。

  十七回:三藏道:“列位请起,不须恨了。 这去寻着袈裟,万事皆休;但恐找寻不着,我那徒弟性子有些不好,汝等性命不知如何,恐一人不能脱也。”众僧闻得此言,一个个提心吊胆,告天许愿,只要寻得袈裟,各全性命不题。
  唐僧不是担心这些同门兄弟的性命,是关心自己的性命。这些人,本就是一群强盗,大圣离开以后,还不知道什么时间回来呢,甚至,胜负未料:唐僧见识了大圣和小白龙的恶斗,觉得,大圣远远没有他自己宣扬的那么高大上,遇着一个更狠的,说不定就搁在那里了。
  如果大圣真的回不来了,这些现在跪在自己前面的强盗,就会对自己破口大骂,为那个老强盗报仇,死在这些人手里,还真的是窝囊死了。因此,唐僧先来一顿咋呼,让他们不敢轻易地就起反噬之心。说白了,就是先保住自己小命要紧。
  唐僧也信不过大圣,你走了,十天半个月,这些家伙把大唐第一高僧煮煮吃了,我会念紧箍咒,怎么念?再说了,我找借口紧你得脑袋,你闷闷地给我来一个不照面,苦的,还不是我大唐状元之子?

  从这一顿咋呼看,唐僧颇有他外公的丞相之才,也颇有他老爸的状元之风,可惜了,不知道被什么人搅局,弄得家破人亡,连个青灯古佛也不得……
  十七回:三藏道:“自你去了这半日,我已吃过了三次茶汤,两餐斋供了,他俱不曾敢慢我。但只是你还尽心竭力去寻取袈裟回来。”
  会忽悠有饭吃,会忽悠有命在,会忽悠能当取经大队大队长,还是正部级——唐僧最后算是副国级了,观音还是正部级。
  下一站,是高老庄,唐僧并不阻止大圣去找二师兄算账,安安稳稳地和二师兄的老岳父坐在那里,喝茶聊天。这不是唐僧突然对自己的性命看得淡了,而是听那高老头儿说了,二师兄吃素,自己这小命,稳着呢。
  十九回:三藏问道:“悟空,你去这一夜,拿得妖精在那里?”
  大圣和八戒打了一夜,汤水未进,这个当师父和领导的,一句体贴关怀的话都没有,开口就这么冷冰冰的一句,就差紧脑袋了。
  从哭鼻子拉拉扯扯,到挺着肚子咋呼,忽悠得一群强盗把自己当超级亲爹来侍奉,再到把大圣当仇人和免费出气筒来使唤,一向眼观六路耳听八方的唐僧,进步神速,不愧名门之后。
  这种人如果真心去西天取经的话,那就太违反了“造化会元功”了。
请按 Ctrl+D 将本页加入书签
提意见或您需要哪些图书的全集整理?
上一节目录下一节
【网站提示】 读者如发现作品内容与法律抵触之处,请向本站举报。 非常感谢您对易读的支持!举报
© CopyRight 2011 yiread.com 易读所有作品由自动化设备收集于互联网.作品各种权益与责任归原作者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