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潜流涌动:中国Hold住了!》
第60节

作者: 玄甲守夜人
收藏本书TXT下载
  日期:2013-12-07 22:08:46
  M2/GDP是反映一国经济货币化程度的重要指标。

  理论上,一国经济越发达,必然金融与货币的发展程度越高,即在交易中更多地借重于货币的结算工具功能。M2是广义货币供应量,GDP是指通过交易行为计算出来的总产出,那么M2/GDP的数值高自然意味着经济活动中以货币为媒介的交易份额大,也就是所谓的经济货币化程度高。
  然而,M2/GDP并非越高越好,而是有一定的理想区间。首先从理论上分析,不论金融或经济发达到何等程度,总存在一部分为自己消费而生产的物品或不需要货币的服务,比如一般家庭主妇承担的家庭劳动,所以货币化比率不应该大于1,其理论上的极限值只能是1。
  实际上的情况要比理论复杂了不少。货币不仅是结算工具,其基本职能还在于存储财富,一般人或多或少都会储蓄存钱。M2本身就是包括私人、家庭和非金融机构存款的广义货币(不包括银行等金融机构的存款),是个累计的概念,而GDP是指单位统计时间内的一国经济产出,后者属于动态概念,所以就有了从前储蓄起来的购买力释放于某一时期从而M2大于当期GDP的可能性。不过,假定从前对应着国民储蓄的结余GDP没有损耗(实际上损耗和败坏都是难免的,还可能被其它人借债给消费掉了),而且某国货币当局严守货币发行的常规公式,那么M2/GDP也是应该小于1的,因为初始的货币量肯定没有初始GDP高,而后来每年多发行的那么一点点(对应CPI控制目标的)也因温和的通胀而融化于GDP中了。同时,我们还都知道货币在真实环境中可以循环使用,有一个社会流动速率的存在,所以并不需要完全对应GDP增长新发行足额的货币。

  于是,常规情况下M2不太会高出同期的GDP很多,而且往往达到某一数值后会长期稳定下来。如果某个国家的M2/GDP>1且远远偏高,反倒说明这个国家的货币运行效率低下,需要超量的M2才能维持。

  日期:2013-12-07 22:13:06
  从M2/GDP的比率看,近十余年来的中国经济患有明显的货币依赖症,而且货币运行效率很低,而不是说明中国经济的货币化比率高。
  我国自1996年M2/GDP超过1.0后,该指标一直有增无减。2001年底中国加入WTO,2002年M2/GDP立竿见影地由之前在1.40之下的水平跃升突破1.50,2003年再上层楼首破1.60。而2008年启动“四万亿”刺激经济的投资计划后,09年突破1.70,10年冲上1.80的新高度,2012年底达到1.88,逼近1.90,短短4年时间里上涨了近30%。
  日期:2013-12-07 22:13:43
  我们来看看其他国家的情况。
  一般国家M2/GDP的常规行情是0.8:1~1.2:1的概念。当今四大经济体中,2012年末美国的M2/GDP为63.7%,欧元区为102.5%,日本为158.5%,而中国为188%。中国的指标很高(我们在1999年就达到1.31:1,超过一般其它国家)表明中国经济系统的宏观运行效率明显低下,商业活动中资金循环周转的周期长,需要更多的货币支持相关经济活动。一般规律而言,一个经济体的金融管理服务能力与水准越高,社会信用度越健康,经济技术越发达,该体系表现出的M2/GDP数值越倾向于偏低。

  美国的M2/GDP图表展示了美联储在货币管理上的高水平以及美国经济的高效率。二战以后美国市场的M2/GDP长期一直在0.6:1~0.7:1的区间波动,1987年实现阶段性的高点0.70:1。九十年代初美国经济出现衰退,实施紧缩流动性政策,M2/GDP不断下滑,1994年跌落到0.61:1,1997年跌到1960年以来的最低点。亚洲金融风暴之后,国际美元大规模回流美国本土,使美国的M2/GDP于2000年左右开始回升,2004年又掉头走低。08年美联储实施量化宽松货币政策,折腾到2010年底M2/GDP也就0.6:1;QE1、QE2和QE3连续三次量化宽松后,2012年的水平为0.637:1。这是遭到我国媒体不断谴责的无耻的美联储在不断执行所谓货币放水操作下对货币总量的控制能力。

  日期:2013-12-07 22:14:26

  我们的邻居日本在考核货币化程度更喜欢使用GDP/M2。战后日本直到1985年的M2都低于同年的GDP,1986年恰好1:1,从此货币供应量逐渐超越GDP。但是日本的M2增速始终基本与GDP增幅保持同步,它们花了25年的时间才勉力突破1.6倍数,而日本是西方经济集团中唯一货币化程度超标的国家。2010年日本的货币供应量创出历史最高记录,M2达到775.4万亿日元,当年GDP为4792231亿日元(按照2000年不变价格计算为5397425亿日元,这点很重要,日本多年来处于通缩状态),M2/GDP数值为1.618:1。

  最近半年来,日本政府推行的安培新经济政策弄得满世界风雨,其核心就是在通胀可控的前提下大大增加货币供应量。然而根据日本央行6月11日公布的数据,日本2013年5月的最新M2为843.8万亿日元,而2012年日本的名义GDP为4757290亿日元(实际GDP为5192511亿日元,按照2000年不变价格换算),M2/GDP数值为1.773:1,还不及中国在2009年的高度。尤其是,日本根本不存在通货膨胀,这个国家反倒是一直为上世纪90年代持续至今的通货紧缩而愁眉不展!

  日期:2013-12-07 22:15:53
  总之,放眼世界,我国十余年来的M2/GDP始终相当于美国的2倍以上,当前水平比强力推行量化宽松货币政策的日本还风头犹胜,与其它发达经济体相比也是处于遥遥领先水准。从广义货币概念而言,中国的M2虽然与美国及日本的M2涵义有所差异,但是对比之下我们会发现发达国家无论货币发行规模还是增发速度都比我们要慎重很多,而实际上中国经济的货币化程度及质量根本不能与对方不可同日而语。

  尽管我国的某些金融界人士找出各种借口试图解释我国M2/GDP水平明显偏高的事实,强调中国的特殊性,认为不能简单用M2/GDP高低来理解货币是否超发,也不能把通货膨胀和M2来联系,但是相关解释在严酷事实面前都是苍白无力的,而且还有混淆视听、避重就轻和粉饰太平的嫌疑!
  日期:2013-12-07 22:18:05

  本节最后再观察下中国广义货币M2与人民币兑美元汇率的数据关系:
  2005年1月末我国M2余额为25.5345万亿元,2013年1月M2已经达到99.2129万亿元,八年间增长了近4倍。
  人民币兑美元汇率从1994年到2005年上半年一直稳定在8.28水准, 2005年7月开始真正转变,截止到2013年5月31日,人民币兑美元汇率中间价是6.1796元,7年半多的时间里人民币兑美元汇率累计升值将近34%。
  这组数据的吊诡之处就在于我们内部高速发行货币,人民币的对外身价却在升值。从经济学角度来说,毫无疑问,大量发行货币的同时会引发通货膨胀与货币贬值,发行越多贬值也越快,不光对物价,对外的汇率正常也是如此,一战后的德国马克,近几年的美元及近期的日元,都是显著的例子,无一列外。可是为何人民币在世界超发第一的同时汇率却如此扭曲?奇特的内外倒挂还可能持续多久?导致中国货币泡沫的根本性因素是什么?
请按 Ctrl+D 将本页加入书签
提意见或您需要哪些图书的全集整理?
上一节目录下一节
【网站提示】 读者如发现作品内容与法律抵触之处,请向本站举报。 非常感谢您对易读的支持!举报
© CopyRight 2011 yiread.com 易读所有作品由自动化设备收集于互联网.作品各种权益与责任归原作者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