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潜流涌动:中国Hold住了!》
第30节

作者: 玄甲守夜人
收藏本书TXT下载

  朝鲜的贸易对象一直主要是经互会伙伴,主要贸易方式是易货和相互记帐。90年代初期俄罗斯中风好多年,德国统一了,其它的东欧二流国家也受制于美国约束断绝与朝鲜的经济往来,而中国、越南、古巴等伙伴都提供不了能拿得出手的关键技术与装备,于是朝鲜在技术进步上走上了绝路。朝鲜工业凭借落后的技术装备只能生产出“僵尸产品”,除了朝鲜人自己凑活着用外,外面没人需要。继续维持与朝鲜贸易的伙伴,比如越南和古巴也都要求硬通货交易。这些因素的堆砌使得朝鲜的对外贸易基本瘫痪,经济上不幸退化为全球罕见的封闭国家。1990~1998年,朝鲜原油进口量由252万吨锐减到50万吨,煤炭产量由3315万吨减少到1860万吨,发电量由227亿千瓦减少到170亿千瓦,钢铁产量由336万吨减少到94.5万吨。能源奇缺不仅让大型农业机械和运输车辆被迫大量闲置卧倒,连山林中的树木也跟着倒霉被大量砍伐破坏。

  进入二十世纪后,随着中国对朝鲜恢复经济支持,追求南北关系缓和的韩国也积极介入对朝经济交流,朝鲜才有机会从奄奄一息中喘息和调养,2005年朝鲜的外贸额才勉强恢复到1989年的水平。
  日期:2013-06-23 13:45:41

  朝鲜的农业自然条件不理想,不仅山国的耕地资源天生不足,气候与土质不利于农作物生长,而且仿效苏联的农业合作社制与规模经营模式也在刺激农民生产积极性上表现欠佳。
  贸易危机爆发后,朝鲜农业的机械化、电气化成为虚设,化肥、农药、农膜等关键物资严重短缺,又确实连续若干年遭遇了干旱、洪涝、飓风等自然灾害,农业危机于是全面爆发,造成多年严重的粮食危机和人道危机。
  1964年朝鲜产粮500万吨,第一次有余粮出口(那时仅1200万人口),被国际舆论认为是“经济奇迹”。70年代朝鲜实现农业机械化与电气化,技术进步使得粮食产量稳定上升,先是在70年代中后期超过700万吨,80年代前半叶曾超过800万吨,最高产量的1984年甚至达到1000万吨。
  90年代大环境逆转后,拖拉机、播种机因为没油而废弃,化肥、农药也紧张了,朝鲜农业被迫倒退回靠天吃饭的从前,而老天爷又接连表现不佳,所以整个90年代朝鲜自产粮食的水平猛降到平均年产400万吨左右。2000年的情况尤其严重,当年粮食总产量为359万吨,比1999年的422万吨减产约15%。朝鲜目前的人口约2400万,根据韩国方面的研究数据,其最低粮食需求为460~500万吨,安全粮食供应量应达到740万吨,其中口粮480万吨,饲料用粮140万吨、工业用粮120万吨。而2000年至今,朝鲜历年粮食的最高产量从来没突破500万吨关口,这是我们从媒体上屡屡看到朝鲜粮食短缺到经常爆发人道危机的原因。

  至于朝鲜金氏三代领袖一直都奉行的先军政策是人所共知的(停战后的国防经费长期占到GDP的20%,最高的1967年居然达到了30.4%),就那么点可怜的资源还要被军队消耗大头,民生当然艰难了。

  所以朝鲜政权为自保,就无奈地继续强化其国防力量,并在国际谈判中屡屡以停止核开发计划为筹码要求外部在燃油和粮食上予以其援助。这个国家可以说是成也萧何败也萧何,对外贸易和国际经济交流对一个经济体发展的重要性在这个可怜的小国身上表现得可谓淋漓尽致!
  日期:2013-06-24 15:21:49
  【泡沫打爆日本】
  日本在战后的长期经济发展可谓是顺风顺雨,不到三十年光阴从被打成一片废墟的战败国成长为世界第二大经济体,并在20世纪80年代后期达到风光无限的巅峰。然而,90年代初泡沫经济的崩溃又使得这个经济强国极盛而衰,进入“平成大萧条”,一直到今天尚未摆脱不景气。
  日本经济战后的高速发展除了外部因素之外,国际社会公认其统合经济模式、集体主义传统和国民的工程师性格是日本经济起飞的三大法宝。
  统合经济也叫统制经济,通俗点说就是政府和社会及企业就经济发展事务商量着来,即有别于政府决定一切的计划经济,也不是自由市场经济那样任由企业、个人说了算。
  东亚社会的集体主义传统既是日本战后发展出统合经济的人文底蕴,也是日本企业曾经盛行的雇佣终身制与抱团对外等经营特色的基础。

  再有,就是日本人身上常见的工程师特质,做事认真、精益求精,不管是制作一个小打火机还是一台复杂的大型设备,都以精良的工艺和上乘的质量斐名世界。美中不足的地方仅在于他们也往往局限于工程师层次或匠人思维而甚少升华为科学家、艺术家气质,科技上基本上做不到系统性的突破和创新性的革命。当然,这种国民弱点一般认为与日本的东方教育模式以及科技研发体制上依赖“企研院”而非大学有相当大的关系。

  日本国内市场有限,所以战后长期坚持贸易立国政策,以技术进步和严苛管理为制造业前进的双轮,打造出了堪称与美国和欧洲三足鼎立的国际贸易强国格局。由于日本经济的强势恢复与崛起,对外贸易持续顺差积累的巨额外汇储备,日元汇率也一路升值,从战后的1美元:360日元的不堪境地一路攀升,日元最坚挺的2011年和2012年曾达到1美元合76日元左右的巅峰。
  日期:2013-06-24 15:30:16
  80年代,日本的经济增长率、劳动生产率全面远远超越美国。1980~1985年间,日本年化经济增长率为4.8%,美国只有1.5%;日本的劳动生产率约为3%,美国则为0.4%。在“日本世界第一”的美梦和日元长期坚挺的乐观未来刺激下,已经成为社会中坚的战后新生代日本人不再像他们的父母那样甘于踏踏实实做人做事,而是陷入了集体性的浮躁。
  1986年元月到1987年2月,日本央行连续五次降低利率,法定利率从5%降低到2.5%,并将此超低的利率一直维持到1989年5月。
  扩张性货币政策下,泛滥的低成本资金没有去做实业和推动科技进步,反而纷纷流入股市和房地产市场,制造出两个大泡沫。

  1985~1989年间,日经指数(日语:日経株価;英语:Nikkei Stock Average)上升2.7倍;东京、大阪、京都、名古屋等六大城市的房地产价格飙扬三倍以上;看上去“日本资产”的价格在一路看涨而风光旖旎,实则在透支日本的经济未来并为他们白做嫁衣!
  由于股票和房地产这两大资本市场都具备如此的基本特征:某一时间参与交易的仅仅是一小部分,而这部分价格的上扬却能够拉高整个市场的市值,因为没有参与交易的大部分也必然会以标杆即成交价为参照而重新估值。
  所以,经典的资产泡沫就诞生了。股票、地皮和住宅还是那么多的数量,而市场价值却像气球一样吹大了,除非日本人有办法把这些增值了的“资产”卖给外国人接盘,否则不过是纸上富贵而已。
请按 Ctrl+D 将本页加入书签
提意见或您需要哪些图书的全集整理?
上一节目录下一节
【网站提示】 读者如发现作品内容与法律抵触之处,请向本站举报。 非常感谢您对易读的支持!举报
© CopyRight 2011 yiread.com 易读所有作品由自动化设备收集于互联网.作品各种权益与责任归原作者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