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潜流涌动:中国Hold住了!》
第19节

作者: 玄甲守夜人
收藏本书TXT下载
  金币本位制的特点是自由铸造、自由兑换、自由输入输出。国家规定单位货币的法定价值即标准重量与成色,以国家权威保证持币者可以按照法定含金量与黄金自由兑换,不论流通的是金币还是纸钞。这种制度支持金币自由铸造(任何人都可自由地将黄金交给国家造币厂铸造成金币,或以金币向造币厂换回相当的金砖),黄金是国际结算的工具,允许国际间自由输出或输入。
  金砖本位制和金汇兑本位制是削弱了的国际金本位制。各国市场只流通纸币(规定有法定含金量),不支持自由兑换,控制黄金的输出输入,特别是前者。这两种体系是解决黄金紧缺与纸币发行泛滥之间冲突的妥协方案。
  简单来说,金本位制度下,理论上各家有多少黄金才能发行多少货币,并以法律形式严格保证纸币与黄金间的交换关系。金本位制时期,不仅黄金的货币属性达到巅峰,相关国家的货币购买力也长期保持高度的稳定性。

  全球最后一个宣布与黄金脱钩的货币是瑞士法郎,宣布时间是1999年,自2000年开始生效。
  日期:2013-05-30 13:46:54
  【主权货币时代】
  ◆最古老的“纸币”
  在漫长的中世纪(AD476~AD1453年),欧洲很多国家都退化到自然经济形态,然而古老的意大利依然保持了古罗马帝国时期的商品社会传统,并大致于公元十世纪起逐渐地带动了欧洲各地(东欧地区除外)商业活动的恢复。
  公元12世纪初,热那亚、威尼斯等自治城市凭借地中海国际贸易中心的优势不仅成长为强大的港口城邦,还诞生了货币兑换商,这些人专司鉴别、兑换各国货币,保管商人托管的金银货币,并给海上贸易、东方贸易提供高利贷支持。
  由于各国货币形状、重量、成色混乱不一,特别是海上贸易或航行风险很大,于是威尼斯和热那亚的货币兑换商发明了异地汇兑/支付货币的业务。商人将金银货币在甲地交给A兑换商,得到一张对方签发的“兑换证书”;或者是A兑换商在甲地向商人出具异地付款证书时,附带一张“委托付款书”;然后商人或其代理人可以在异地该兑换商开设的分店或代理店请求付款,从而得到自己需要的金银货币。

  如此,商人不仅方便,更避免了路途或海上携带大笔现金的风险。因为金银无国界,更没有刻上谁的名字非其人使用莫属,被陆匪或海盗抢去了就成为人家的财富。而且,意大利兑换商还专门设计了一套复杂的票据真伪鉴别办法和承兑程序,比中国明清的银票在支付时谨慎了很多。

  这种“兑换证书”是现代本票的原型,“委托付款书”是汇票的胚胎。这两张承兑票据既具有在甲地短期存款的性质,又可以于乙地兑成现金完成任何结算,实际上已经扮演了纸币的角色。而且,由于后来还逐渐发展出了承保、联兑、通兑、可转让等新服务,其扮演“纸币”的角色就更充分了。(附图:现代本票与汇票的票样)
  与我们熟悉的现代纸币相比,这种原始纸币的差异在于:私人发行,不是面向全社会,金额往往较大,只在金融圈内使用才有效。
  由于意大利货币兑换商给商人开具异地承兑付款凭证时必须自己确实有相应的金银,而且商人要求办理相关业务时也必须在兑换商存入金银或者是持有债权,所以无所如何兑换商都是有多少金银才敢开出多大的票额。这个特点就是后来欧洲金本位制沿袭的传统,只是中世纪的意大利是私人发行货币,而18世纪英国创导的属于国家严格按照黄金拥有量发行货币。
  我们中国最古老的“纸币”是唐代的“飞钱”和北宋的“交子”,元朝发行的全境通用的宝钞则属于标准意义的纸币,但是信用奇差无比!
  日期:2013-05-30 13:56:49
  ◆信用货币
  直到20世纪30年代,可以说金银一直是贸易活动的魂魄、货币制度的主心骨!然而当代社会的情况却大不相同,因为世界进入了信用货币的时代。
  信用、信用,信我你就用,不信也没用!
  所谓“信用货币(Credit Money)”,是指20世纪30年代国际金本位体系动摇和崩溃后,许多国家的货币当局发行价值失去保证甚至几无价值,仅依赖发行者的信用而在市场上流通的货币。
  信用货币的典型形式是法币和银行券。法币也称为不可兑现的信用货币,因为是一国货币当局依靠国家权力和法律支持而强制流通的货币,不能兑换成金银。因为从前的银行券是银行签发交给持有人且保证可向其兑付金银货币的债务凭证,所以被称为可以兑现的信用货币;当然,后来的银行券也不再可兑换金银。包括交易中流通的期票、汇票、本票和支票等,也都属于广义的信用货币,大家伙都体现了债权人与债务人之间的信用关系。

  信用货币横空出世的背景是当年世界性的经济危机,由于金银短缺、货币膨胀、经济恐慌和金融混乱,各主要经济发达国家被迫纷纷脱离金本位制或银本位制,从而使纸币及金属辅币永久性地失去了贵金属的背书支持。
  鉴于当今世界所有国家都采用信用货币形态,所以我们这个世界处于信用货币时代。
  日期:2013-05-30 14:01:55
  中国北宋年间民间发行的“交子”,论性质就属于雏形的信用货币。
  北宋时期国家实际上分成为几大货币区,因为大宋就是在五代十国分裂的基础上统一的,政治上都听赵家老倌的,经济上还沿袭着分裂期的某些传统。而各个货币区保有的最佳铸币材料—铜料—是很不均衡的。
  另外,由于大宋与辽朝及西夏王国的并立和冲突,这两个国家都采取鼓励中原铜钱流入其境内的政策以争夺“财富”(还严禁铁器外流),这是中国版的古代货币战争。北宋政府军战场上不争气,朝廷为乞和就被迫向强盛的大辽朝和刺头西夏人定期输送“岁币”和进行“互市”,于是大宋境内的银子和铜钱等硬通货就慢慢不够使了,有些地方闹起了钱荒。
  交子问世前,北宋四川地区流通的是铁钱,因为这个经济货币区原本就铜钱短缺。然而铁钱不仅沉重还坑爹的币值低下,所以做买卖很不给力;比如,当年成都市场一匹丝绸的标价为2万文铁钱,折算下来要合130斤铁。
  鉴于钱荒和铁钱太不方便,所以人们就被逼着想出了新辙。当时民间有些财力雄厚、诚信可靠的商贾,其他商人把银两、铜钱或铁钱存放在他们那里,换成一张特制的收据,然后可用这种收据在市场上做买卖。这种大家都信、交易中好使的收据就是“交子”,印发交子的商家则被称为交子铺。这种情况最先出现于成都,逐渐在四川各地流行开;后来还有不少缺德玩意也东施效颦,发行没信用的交子,坑人钱财甚至卷了人的硬通货跑路。

  自公元994年成都铸钱监停止铸造铁钱,直到1005年,其间11余年都没有再开炉铸钱。而市场交易也没有崩溃,说明交子这玩意整体上还是挺好使的!
请按 Ctrl+D 将本页加入书签
提意见或您需要哪些图书的全集整理?
上一节目录下一节
【网站提示】 读者如发现作品内容与法律抵触之处,请向本站举报。 非常感谢您对易读的支持!举报
© CopyRight 2011 yiread.com 易读所有作品由自动化设备收集于互联网.作品各种权益与责任归原作者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