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潜流涌动:中国Hold住了!》
第15节

作者: 玄甲守夜人
收藏本书TXT下载

  第二,金银的光泽给人类以强烈的视觉冲击。黄金是金灿灿的,白银擦拭后能够雪白到亮花人的眼。于是,显然比其它金属更容易让古人注意到并青睐之。
  第三,请教任何一个女性都可以得晓,她们一定不喜欢有异味或者会生锈的首饰,因为本来是求美,如果胸口或手腕被装饰物的锈蚀弄得污迹一片算什么事情!黄金的化学属性极其稳定,这意味着自然环境下绝对不会氧化,也就是生锈。白银虽然会生锈,但银器首饰很容易被清洁。这是它们的又一大魅力。
  对新石器时代乃至已经踏入文明门槛的先民们来说,可供选择的金属资源很有限,常见的就是金银铜铁锡等“五金”,所以金银就是上古地中海东部文明世界人的不二选择。
  日期:2013-05-27 09:59:00

  黄金的重也有讲究,这意味着黄金无法造假。古代就有造假制假的,历史上假银子在各地区都出现过。因为白银的密度低,就是轻,所以古代无良的金匠会找来些比重在银子左右的常见金属合成,外表再包层真白银,如此因假货的密度和银子差不多,一般人根本无法鉴别。大家还记得阿基米德鉴别假王冠的故事吧,要用科学的力量才能识破造假工匠和商人的骗局。
  而黄金则完全不同,它是重元素,自然界中密度在黄金周围且以金属态存在的元素极少,所以想造假黄金古人也找不到原料!这就是古人梦想点石成金,无数人刻苦钻研“炼金术”却永远无法梦想成真的根本原因。如果黄金也像白银那样密度很低,那么早就有N多术士和工匠会发明出点石成金术了!
  最后一点还在于,黄金和白银属于稀缺金属,远没有铜矿、铁矿、锡矿等丰富而普遍。
  对古人来说,金银具备上述种种特殊的闪光点,所以自然是制作昂贵首饰、艺术品、礼器以装饰达官贵人并供奉和修饰神明的老天赐予的宝贝!实际上,以金银的柔软而言,用于制作实用工具反倒完全不合适。
  所以,我们说黄金白银是财富和权势的象征,完全是基于上古人类文化传统和它们独特理化性质的宿命,承担核心货币的角色属于商品社会的延伸。马克思的说法语焉不详,国内教科书的说法更是完全不靠谱!

  日期:2013-05-27 10:02:08
  苏美尔人喜好白银,古埃及王室最爱黄金,最初的基本用途都是制造珍玩,用于炫富、纪念或献媚于神明。比如苏美尔时代(约BC4300~BC2371年)的乌尔城王陵中就出土了一个金盔;乌尔第三王朝(约BC2113~BC2006年)的一位国王拥有黄金和青金石制作的王者短剑(青金石也是当时的难得珍宝);在苏美尔女王舒伯-亚德的陪葬品之中,考古队发现了长约0.6米、可在幼发拉底河上航行的金质小船模型和银质小船模型各一只,可能含有特殊寓意,而且这对上古宝船根据测定年代至少在公元前4000年之上。(附图:苏美尔王侯的金银制品)

  苏美尔黄金战盔
  乌尔第三王朝的金匕首
  苏美尔女王舒伯-亚德

  日期:2013-05-27 10:06:40
  现代印度人之所以对黄金情有独钟、非常痴迷,就属于完全受中东先发文明的深远影响。印度基本不出产黄金,但是在史前时代,凭借印度洋季风的独特优势,古印度居民极早就与两河文明做远程或远洋国际贸易,古印度商人后来与埃及文明自然也发生了联系。印度商船运来木材、宝石、粮食、棉织品等印度富产的好东西,回家时则装运大麦、啤酒、食油、羊毛织品等物事,尤其是当年天下手艺最巧的近东金匠打造的黄金首饰,只要钱够是一定要买回去的。因为黄金首饰有大用场,不仅是回到家乡后可以纪念和炫耀,更是向神庙献礼、感谢神灵保佑并祈祷下次海外贸易一帆风顺的最佳祭品。有钱的大商贾向神庙屡屡献祭金器,一般贵族乃至平民百姓也就羡慕和效仿,有钱了也设法买金饰品给神灵贡献,希望自己的运气也能像做海外贸易的大富豪们那样受神明钟爱。这与当代中国人纷纷向往或效仿富豪们买豪宅名车及消费奢侈品完全是一个道理。于是久而久之,对黄金饰品、神像的痴迷就溶化到历代印度人的血管中;所以今天的印度人虽然较少再到神庙献金,却依然保持了祖先崇尚黄金的传统,改为亲人、朋友间相互送黄金祝福了。

  我国商周两朝对黄金不甚感冒则是另一个有力证据。因为当年的华夏先民早已经找到了另一种制作首饰、装饰品的最佳材料,就是各种玉石。玉石同样色泽艳丽、不会生锈变质且耐久性好,新石器时代中后期的史前中国人已经掌握了很高超的玉石加工技术,自然就将对玉器的喜爱推到了全球范围登峰造极的地步。《诗经》中描绘的经典美女形象是“有女如玉”、“将翱将翔,佩玉琼琚”、“巧笑之瑳,佩玉之傩。”王公贵人们“有匪君子,如金如锡,如圭如璧”、“服其命服,朱芾斯皇,有瑲葱珩。”贵族们交往时“何以赠之,琼瑰玉佩。”也正是因为当年的中原建立了自己独立的文化圈,与西方上古世界缺乏交往,所以纵然商代时就有金器金饰、银器银饰流入中原,但是尊贵的金银并没能魅惑贵族们。

  在史前中国文化中,只有河西走廊的“四坝文化”和蜀中的“三星堆文化”在对黄金的态度上不同于其他人群,它们的这种异质性应该也是来源于和中亚及新疆上古文化族群的交往,是西土古羌族群某些分系的一种特质,而大部分古羌人我们知道后来和姬周文化融汇成为我们华夏人。春秋晚期的楚国开始发行“楚爰金”,还有小金饼和金块作为货币流通,一则表明楚地黄金相对丰富,二来也说明不是特别把黄金当回事情,因为正常流通中哪有什么特别金贵的奇宝能劳动黄金的大驾(假定楚人真以金为宝的话)?而进入汉代后“楚爰金”最后消失了,明显是因为汉朝权贵们从北方草原帝国的匈奴人或西域人那里了解到了黄金的真正国际价值!

  日期:2013-05-27 10:13:49
  埃及的古文献也足以证实近东民族和古埃及人就爱好金银一事而相互辐射影响。比如著名的《阿玛尔纳书信》,它是专门记录埃及新王国时期法老们与巴比伦王国、米坦尼王国、赫梯帝国、亚述帝国这四个近东大国交往的信件合集,这些信件的主人被认为基本都是第18王朝中期的几位法老,亦即诞生于古埃及历史上的帝国时代。我们以米坦尼国王图什拉塔(Tui?e-ratta)写给法老阿蒙霍特普三世(AmenhotpeⅢ,约BC1391~BC1353年在位)的编号为EA19的信件为例,米坦尼王对埃及法老如此陈述:“愿我的兄弟待我十倍于我父亲,愿我的兄弟赠我许多非制成品的黄金,愿我的兄弟给我比我父亲更多的黄金!”

  “我期盼着为祖父修建一座祭庙,故而我现在需要很多家具。”“让我的兄弟送出他作为聘礼的黄金。”图什拉塔在后文中再度强调需要的是“未加工”的黄金,理由是给祖父修庙以及嫁公主给法老的聘礼,还装模做样地劝慰“他的兄弟(埃及法老)”不要因为失去了若干黄金而内心不快。米坦尼王国是胡里特人于大致公元前1506~前1380年建立的强国(领土从土耳其凡湖下延到叙利亚北部,包括今伊拉克北部和伊朗西北隅),这是个当年与近东地区诸多老牌民族和国家相比显得落后的异族,他们刚文明化没多久就学会了贪婪地向当时世界上首屈一指的黄金储备大户--埃及法老--索要黄金。图什拉塔送给准女婿的礼物则是嵌以名贵青金石的金杯和青金石、宝石、金珠串制的项链,还有10匹骏马、10辆战车和30名男女奴隶,明显是以小博大、欲取先予的真情互换!
请按 Ctrl+D 将本页加入书签
提意见或您需要哪些图书的全集整理?
上一节目录下一节
【网站提示】 读者如发现作品内容与法律抵触之处,请向本站举报。 非常感谢您对易读的支持!举报
© CopyRight 2011 yiread.com 易读所有作品由自动化设备收集于互联网.作品各种权益与责任归原作者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