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长白山密码—历史上第一次全面解密长白山真相》
第48节

作者: 青斗2015
收藏本书TXT下载
  日期:2015-08-02 00:18:42
  "赵把头的意思,参王洞的存在,仅是传说故事中的事。真假还难确定?”我讶道。
  赵把头点头道:“目前是这么个理。不过在长白山中,什么事情都能发生的。我们且去看下吧。既然是关于千年参王的事,我这把老骨头必然是要参加的。”
  赵把头说完,与王一炮深有意味地互望了一眼。我见了,知道这二人误会我的意思了,以为我是要去参王洞寻找那株搬了家的千年参王了。尤其是王一炮,始终认为父亲就是一直在寻找那株千年参王。参王洞和千年参王应该是联系在一起的。
  杨明生望了我一眼,耸了耸肩,意思是:这两位老人家的思想,还是深陷于传说故事之中。也是,对于长白山区的人来说,人参的故事,早已融入进了他们的血液之中。何况其中一位还是久浸参行的参把头。对于任何的关于人参的神话传说,都是深信不疑的。倒是应了他常说的那句话:在长白山里,任何事情都会有可能发生的。唯独对这个鲜有人知晓的参王洞,赵把头则是将信将疑。因为在二十年前,他确信自己与那株千年参王在棒槌山上有过一面之缘。似乎不信参王会早早地搬了家去,或是被什么世外高人从土中接引去了那参王洞。

  我于是直接将话挑明了,说道:“不管那个洞穴是不是传说中的参王洞,但是位于大安的这个古石洞,与家父的失踪有关。我们此番去,就是想在洞内找些线索来。”说完了这些话,忽然感觉到白说。因为在赵把头和王一炮看来,如果在所谓的参王洞内找到了那株千年参王,似乎也就找到了失踪的父亲了。安乐乡的事过于复杂,暂且还不想和他们说明。也是怕说出来会吓到他们。长白秘境,咋听起来,真的是一件玄之又玄的事。

  赵把头似乎看出了我的一些想法,于是说道:“既然是为了寻找到东家,小东家既有所指,我们随了就是。”
  我听了笑道:“那好,吃过饭后,我们组织一下人手,然后就直奔那大安的古石洞去,还是去棒槌山的原班人马。不过罗叔说了,洞内存在着一些危险,大家还要有个心理准备。”
  王一炮应道:“山中的老林子里什么事没遇到过,一个石洞怕什么。”
  “行啊!趟一次参王洞,说不定也会开眼呢!”赵把头揶揄道。
  我听了,无奈地笑了笑。
  早饭后,人员召齐,装备也准备停当,在罗叔的带领下,我们一行人离开了快大茂子,朝着大安的方向进发。因为要途经通化县城,三支长枪被布包裹了起来,以防在城里有招摇过市之嫌,惹来军警的盘问。

  中午的时候,我们到了通化县城(现今的通化市老城)。通化城傍居浑江左岸的一座形似巨鳖的,当地人谓之为“王八脖子”的山冈。倒也是占全了风水的一处宝地。晚清时节,因在浑江(当时的佟佳江)南岸发现了大庙沟金矿,四方流民聚集,着实令通化城热闹了一回,也自奠定了通化城的根基。城廓于光绪四年(1878年)始建,五年而成。第一任县知事,就是那个前面说到的,绰号“快马张”的张锡銮。民国即立,通化城的商业尤是发达,加上其重要的地理位置,已成为长白山南麓首府,东边道第一都会。听说有条铁路正在修建(即日后的沈海铁路),当是能成为进出长白山的钢铁大通道了。通化城的纺织、酿酒、制药行业最盛,又有着照像、钟表、书籍等新兴行业。甚至还有一家长恒火柴公司。城内更有着永成庆、积盛和、和发信三家大药铺,是永济堂有力的竞争对手。他们的联营商号和分号遍布全国,在香港、澳门也都设有分号。我曾一度怀疑,为何父亲将永济堂固守长白山区和长春两地,以永济堂的实力足可以走出去,在海内外开枝散叶,也是有可能的。终是未能将这个祖辈传下来的老字号发扬光大去。后来才明白了父亲的一番苦心,因为他有着更为重要的事情去做。

  就在我们一行人坐在一家饭馆内吃饭歇息的时候,外面的街道上开过来两辆遮蓬的大卡车,停在了对面的一家隆兴客栈的门前。接着从车上跳下几个身材高大的,金发碧眼的苏俄人来。前些年沙俄闹革命,苏联政府代替了沙俄政府。一些前沙俄人开始流亡中国东北。长春、奉天等城市时见这些老毛子的身影。据说沙俄人的聚集地还应该属哈尔滨。前清时发生的那一场日俄战争,改变了中国东北的格局。俄人势微,日本人开始在东北做大。

  接着从两辆卡车上又陆续下来二十多个俄人,多人披着大氅,转身之际,隐见各个腰间身侧,竟然多配备有枪械。一辆卡车上还装着半车箱的各式大皮箱子,里面不知装有何物。旁边坐着的两名守卫一直未动身。
  最后从驾驶室下来一名穿风衣的俄人,略显秃顶,年纪似乎大些,持了支雪茄烟,一双鹰眼透露着警惕,四下里望了望,然后一挥手,率着那些人进入了隆兴客栈。在他的身边,还有着两名穿着西装的人。其中一人是名瘦高的,戴着一付金丝眼镜的中国人。
  这些人中,有一部分人的气势姿态,象是训练有素的军人,有些人却又似乎不象。不知他们来通化县城何干。
  “这些老毛子,跑来这里做什么?”王一炮瞟了一眼,嘟囔道。

  “八米萝卜!”罗叔望着那些人,愕然道。
  “哪里有八米大的萝卜?”杨明生朝街上望着,一脸的迷惑。
  罗叔应道:“我是说这些老毛子中,有个名叫八米萝卜的人。几年前来过永济堂山货庄,和老爷有过药材上的交易。”
  “哈哈哈!”杨明生听了,一阵大笑道:“人家那是叫巴比络夫,俄国人的名字。”
  我眉头一皱道:“这些苏俄人的身份很杂,其中有十几个人应该是军人,身上都藏有武器的。”
  “这些人中,应该有个大人物,否则不会配置这些保镖的。以前在哈尔滨,俄国人的身上是可以配备枪支的,在街上横冲直撞也没人敢管。现在应该也那样。”杨明生说道。
  “这叫什么事呢!那可是在中国人的地面上。并且现在是民国了,这些老毛子还骄横跋扈的。”赵把头摇头感叹道。

  “有些中国人就是贱啊!尤其是在上海滩,那些洋人在某些人的眼中,就是他们的祖宗,甚至比他爹妈还亲。其实这些所谓的洋人,大多是一些来自他们国家的流浪汉。本国混不下去,来中国淘金来了。”杨明生坐在那里,颇显无奈。
  “唉!这个世道,啥时候都一样,也别管什么大清民国的。”赵把头叹息道。
请按 Ctrl+D 将本页加入书签
提意见或您需要哪些图书的全集整理?
上一节目录下一节
【网站提示】 读者如发现作品内容与法律抵触之处,请向本站举报。 非常感谢您对易读的支持!举报
© CopyRight 2011 yiread.com 易读所有作品由自动化设备收集于互联网.作品各种权益与责任归原作者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