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笑评明帝国的灭亡》
第38节

作者: 泪痕春雨
收藏本书TXT下载
  日期:2013-12-22 10:35:42
  我本来没有转帖别人文章的习惯,但是,因为许多人总拿着政治宣传、或童话故事的内容,当成历史内容与我争论。所以,我就破例转帖一篇文章(下面的内容都是节选,如果网友有兴趣看全文,可以自己到网上找)。
  古代清官真的很穷吗:海瑞的私生活真相(摘自《解析非正当财富与中国历史弈局的潜规则:亚财政》)
  海瑞(1514―1589)做为政治明星的高调出场,始于嘉靖三十七年(1558)出任浙江淳安县令一职,这时海瑞已经45岁。淳安任上有一件非常著名的买肉事件,历来将它作为海瑞贫穷的依据:“在浙江淳安当知县的时候,穷得要靠自己种菜自给,当然更舍不得吃肉。有一次海瑞的母亲过生日,海瑞买了二斤肉,这条消息居然传到了总督胡宗宪耳朵里。第二天,总督发布新闻说:‘昨天听说海县长给老母过生日,买了二斤肉!’”(《潜规则?当贪官的理由》)此事见于《明史》记载,似乎没有理由怀疑它的历史真实性。问题是,海瑞是不是真的穷得买不起两斤肉呢?

  当时买两斤肉需要多少钱?根据海瑞自己的说法,“猪肉二十五斤,价银五钱四分”。也就是说买25斤猪肉需要0.54两银子,一斤为0.0216两,换算成现在的人民币,大概也就是9.6元,不到10块钱。由于海瑞可能是回民(因为有人认为海瑞的曾祖父海答儿可能是回民),我们假定他买的那两斤肉是牛肉。当时牛肉的售价,是“牛肉二斤,价银四分正”,一斤0.02两,比猪肉还便宜一些,算下来每斤也就是大约8.9元,还不到9元钱。

  海瑞会穷到付不起18元钱买2斤牛肉给母亲过生日吗?
  明代官员的正式工资很低,七品知县“每年的名义工资是90石大米,合月薪1840元人民币”,这个标准是明朝建国初期的朱元璋时代确定和执行的,后来由于种种原因,朝廷发给官员的俸禄并不是全额的大米,还有折色,“正七品的县太爷每年实际领到手的是12石大米,27.49两银子,360贯钞。(参见万历《明会典》卷三十九)这360贯钞,名义上顶了36石大米(10贯钞折俸1石),但是较起真来,由于钞法不行,货币严重贬值,这笔钱在市场上未必能买到4石大米。这样计算起来,明朝知县每个月的工资只有1130元人民币。”〔1〕每个月1130元的工资的确不算高,但似乎不至于买不起十来块钱的两斤肉。

  海瑞除了国家发放的工资之外,还有一些收入。海瑞老家有一些田产,据黄仁宇先生估计,总共是40亩光景。〔2〕40亩地租给别人耕种,地租一般是收获量的一半,明代的海南(当时的广东琼州府)能够种双季稻(还有可能种三季稻),按道理一亩地每年收一石米的地租总会有的,这意味着海瑞一家还有会二三十两银子的收入。
  再说住。海瑞在淳安县令任上还享有一项重要的政府提供的福利,这就是住宅。帝国的官衙格局和北京的紫禁城一样,在理论上各级官衙就是紫禁城的翻版,只是规模不同而已。淳安县衙建筑布局的图样还保存在著名藏书楼――宁波天一阁所收藏的嘉靖三年(1524)版的《淳安县志》里面。从图中可以看到,中轴线最北端的“知县宅”便是县令海瑞一家的住宅,这是一个独立的院落,相当宽敞。院落与前面办公事的大堂之间有一道门,人们所谓“走后门”,就是指绕过正堂,通过这道门,进入官员的私宅。县令住宅的装修和家具,所有费用都由政府提供。

  日期:2013-12-22 10:36:33
  二、海瑞的私生活
  万历十五年十月十四日海瑞死的时候有“二媵四仆”。媵是侧室,也就是小妾。这二妾中有一个可能是邱氏,另一个则可能是重回南京后所纳(因韩氏已死)。当然,也不排除这二妾中邱氏不在内的可能。
  海瑞已经70多岁了,头发已白,在这样的年龄纳一个年轻漂亮的女孩为妾,虽然这在帝国时代也不算是什么稀奇事,但毕竟也不是什么光彩的事,政敌以此来责备海瑞,即使是那些为他辩护的人,对此也只好避而不谈。
  本来这些事只是海瑞个人的私事,他人没有资格说三道四,三四百年之后的我们更没有必要重提这些陈谷子烂芝麻,但是这涉及海瑞贫穷的原因问题,因此是不能回避的。要知道,纳妾是要花钱的,这钱从哪里来?娶妾要有经济基础,不仅娶的时候要花钱,进门后的用度也要花钱,海瑞有这样的经济基础吗?
  明代纳妾的身价如何呢?

  一般的情形,如《金瓶梅》告诉我们的,收婢女为妾约需50两,如果是讨一个妾,就要百两以上,一般需要300两银子光景。这是明代的数据,
  从总的情况看,海瑞用在娶妾上的费用不会少,即便只有三次,怎么说也总要三四百两银子。这对只取有限的法定工资的海瑞来说不能不说是一个非常沉重的负担,与他的生活贫困不能说没有关系。要知道,这些费用差不多是一个七品县令十年的工资了。
  日期:2013-12-22 10:37:22
  三 朱元璋的理由
  明代的俸禄标准是朱元璋时代确定下来的。问题在于,朱元璋在制定工资标准的时候,难道会不给他手下的官员基本的生活费?这不合情理,显然也是不可能的。朱元璋认为,他给官员的工资是够他们养家糊口的。
  朱元璋出身底层,完全了解下层百姓生活的艰苦。洪武二十五年(1392)八月他颁布了一份反腐教材,名为《醒贪简要录》,教材里面详细地计算官员所得的俸米如果折合成稻谷是多少、按照平均亩产折算需要多少亩地、农民耕种这些地需要花费多少劳力等等,希望通过“谁知盘中餐,粒粒皆辛苦”式的忆苦思甜教育来唤醒官吏们的良心。
  在制定和颁布《醒贪简要录》之前,朱元璋对大臣们说过一番语重心长的话:“四民之中,士最为贵,农最为劳。士之最贵者何?读圣贤之书,明圣贤之道,出为君用,坐享天禄。农之最劳者何?当春之时,鸡鸣而起,驱牛秉耒而耕;及苗既种,又须耘耨,炎天赤日,形体憔悴;及至秋成,输官之外,所余能几?一或水旱虫蝗,则举家皇皇无所望矣。今居官者,不念吾民之艰,至有剥刻而虐害之,无仁心甚矣。”

  (余继登《皇明典故纪闻》卷五)在《醒贪简要录》中,朱元璋又拿坐办公室的人员和“披坚执锐,卧雪眠霜,不胜劳苦”而每月只有一石米工资的士兵,以及没有时间耕种自己的土地,“如此艰难,犹且趋事赴功,不敢有违”的驿站人户做对比,指出“各衙门吏员止是书写,夏坐凉房,冬居暖室,比当军、当站的十分安闲”,如此“心尚不足,仍复贪赃坏法,百般害民”,朱元璋觉得他实在不了解这些坐坐办公室而享用朝廷俸禄的官吏们还有没有一点体恤百姓的良心。

  这么看来,朱元璋当时制定的官吏俸禄标准也是有他合理的依据的,不能说是违背人情事理,对官吏要求太过苛刻。朱元璋认为官员“若将所得俸禄养家,尽自有余”。以七品县令的工资标准而言,月薪是7.5石大米,一个成人的月需米量不过3斗,7.5石大米是25个人的口粮,你说它低了,那么要多少才算高呢?
  县令年薪90石米,与正一品高官相比,只值其年薪的1/12,与其月薪87石米差不多。但按照《醒贪简要录》的算法,也需要70多亩地、5个农民专门为之生产,光是挑那些稻禾就需要走1000多里地。而生产这些米的农民“炎天赤日,形体憔悴”的辛苦更不用说。
  日期:2013-12-22 10:38:59
  四 工资要养多少人

  帝国在这里陷入了困境。帝国财政不仅要养活官员本人,还要代他们养活家口。如果帝国官员的家庭像老百姓那样平均每户只有5口人,那么事情还好办。问题是,帝国官员们要娶一大堆妻妾,生一大堆子女,有一大堆为之服务的奴仆,还要过上舒适甚至奢靡的生活,在这种情况下,多少工资才够他们用?
  因此,认为哪朝哪代工资低而导致贪污的议论是可以商榷的。因为工资高低固然对官员生活有点影响,但在官员的家口、生活水平没有办法约束的情况下,工资永远都是不够的。如果工资不够就能成为“当贪官的理由”,那么这个理由永远存在。如同我们在海瑞的生活中所看到的那样,尽管七折八扣之后工资大大缩水,但如果海瑞的家庭和帝国的老百姓一样只有5口人,那么淳安县令的工资已经足够养家了,日子还会过得不错,根本就不存在买不起两斤肉的问题。海瑞如果能够免俗,少纳一个小妾,日子也会过得好一些,不至于到死的时候才留下十几两银子。

  从官员的家庭生活来看,我们发现帝国存在重大的危机,也可以说在这个看似平常的地方,却隐藏着历史的机奥:按照朱元璋的逻辑,他已经按超过老百姓家庭一家五口人的生活标准向县令支付工资,但是一个县令家庭,直系亲属有10个人光景,奴仆人数按清代限制奴仆的法令中的最低标准40人来计算,他实际需要养活的是50个人。以5个人生活的工资应付50个人的生活,这意味着什么呢?这意味着,他实际的收入必须达到法定收入的10倍才行。

请按 Ctrl+D 将本页加入书签
提意见或您需要哪些图书的全集整理?
上一节目录下一节
【网站提示】 读者如发现作品内容与法律抵触之处,请向本站举报。 非常感谢您对易读的支持!举报
© CopyRight 2011 yiread.com 易读所有作品由自动化设备收集于互联网.作品各种权益与责任归原作者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