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宋朝果然很有料》
第32节

作者: 京城说书匠
收藏本书TXT下载
  日期:2015-07-24 09:29:45
  根据《辽史.穆宗传》记载:
  辽穆宗耶律璟九年(959年)十二月,在这位“三绝薈hong王”的英明领导下,辽国王子敌烈、前宣徽使海思及萧达干等人谋反,最后被耶律璟镇压了下去。随后,耶律璟又是祭天又是忏悔,向老天爷和列祖列宗汇报平叛经过,让他们也跟着自己一起高兴等等。
  冬十二月戊寅,还上京。庚辰,王子敌烈、前宣徽使海思及萧达干等谋反,事觉鞫之。辛巳,祀天地、祖考,告逆党事败。丙申,召群臣议时政。
  十年春正月,周殿前都点检赵匡胤废周立,建国号宋。
  ——《辽史.卷六本纪穆宗上》
  换句话说,就在赵匡胤“陈桥兵变”的时候,辽国自己忙得焦头烂额,莫说侵犯后周了,就是后周主动献上一片土地,辽国也没有工夫来取。
  相反,这个联军的另外一个北汉,你还是忘了他吧,要是自己的“亲爸爸”不出战,你就是借给刘钧十个胆,他也不敢单独来!

  除此之外,根据大臣们的表现,也能从另一个方面说明,这件联合入侵的事情非常蹊跷,疑点重重。
  当赵匡胤黄袍加身的消息传回京城后,文武百官面面相觑、无计可施。宰相范质只能抓着副宰相王溥的手,高声痛骂道:“仓促遣将,我辈之罪也!”后来,由于宰相范质抓得太用力了,以至于指甲都陷入到了王溥的肉里,几乎都要出血了,最后疼得王溥哇哇大叫了。
  可见,从范质的表现,还有这句话就能看出来,对于辽国大军南下的这个情报,他们应该是有所怀疑的,只是没有来得及确认,就仓促地让赵匡胤出兵了,才酿成了今日的大悲剧。
  疑点二,哪里来的黄袍?
  黄袍是什么?黄袍是天下的象征,是自己君临天下的证明!因此,在那个皇权专制的时代里,除了皇帝本人外,别说穿黄袍了,就是没事收藏几件,那也是嫌自己活够,准备被株连九族了!
  可见,因为龙袍不好找,普通人也不能有,因此当年郭威黄袍加身的时候,就是因为缺了它,所以才找了一面破黄旗,就这么凑合了一下。

  那么,这里问题来了,赵匡胤的这件龙袍,它是从哪里冒出来的?
  您千万别跟我说,这件龙袍是那“两个太阳”留下的,或者是那些士兵们连夜赶制的。
  明朝岳蒙泉《绿雪亭杂言》里面的诗句,才是对这件事情最好的注解。
  仓卒陈桥兵变时,都知不与恐难辞。
  黄袍不是寻常物,谁信军中偶得之。
  可见,对于赵匡胤而言,这件黄袍要不是预先准备好的,估计连他自己都不信。而他要这个玩意儿干什么用,结果也就不言自明了。
  疑点三,赵家人的反应。
  根据史料的记载,当赵匡胤黄袍加身的消息传到京城后,赵匡胤的母亲杜氏,这位老太太没有一点儿惊慌失措,她反而不慌不忙地说道:“我的儿子心中有一个远大的志向,今天果然干了。”
  除此之外,杜老太太还谈笑自若地补充道:“吾儿生平奇异,人皆言当极贵,又何忧也。”
  可见,哪有儿子都发兵造反了,母亲还在家里谈笑风生的道理。因此,杜老太太的表现只有一种解释:赵匡胤想取代后周的事情,绝不是一天两天的事情了,甚至在自己的母亲那里,这早就不是什么秘密了。
  日期:2015-07-26 09:45:05
  前面省略1000字。
  登基称帝
  显德七年(960年)正月初四上午,潘美一个人风尘仆仆地冲到了大殿之上,他趾高气扬地告诉群臣:“你们已经换了一个主人,准备跪拜新君吧!”

  这一下子,天彻底地塌了!
  当听完这句晴天霹雳的话语后,这里的所有人都惊呆了,大家面面相觑、无言以对。唯一的“壮举”就是,宰相范质抓着另一个宰相的手,他在无奈地骂街,以及看着自己那10个纤细的指甲,到底有多么地锋利无比……
  以上,就是在这风雨突变、生死关头之时,后周群臣的丑态。当然了,这些人可能忘记了,这个大殿之上还有一个誓死效忠后周王朝的人。
  这个人,就是侍卫亲军马步军副都指挥使——韩通。
  对于韩通而言,当他看着这三位宰相如杂耍般的表演,目睹了群臣无可奈何的表情后,韩通已经彻底明白了。与其在这里继续浪费时间,不如赶紧去干一些实事,这才是正道!

  于是,韩通扔下了文武百官,扔下了那个年幼无知的皇帝,第一时间奔出了崇元殿,要去召集自己的部队。不管希望多么渺茫,不管实力多么悬殊,他也要为后周、为柴荣尽到自己最后的义务!
  然而,现实是何等残酷,当韩通调集了所有能够战斗的部队后,他才惊讶地发现,自己的部队就这么一点人马,守个城门都费劲,更别说去抵挡赵匡胤的百战之师了。
  怎么办?怎么办?怎么办?时间已经所剩无几,赵匡胤马上就要兵临城下了,韩通必须找到一个切实可行的办法,才能让后周度过这场最大的危机。
  最后,韩通认为目前唯一可行的办法,就是缩小目标,去逮捕赵匡胤所有的家人,然后以他们为筹码,去跟赵匡胤谈判,进而拖延时间,等待四面勤王之师。
  于是,韩通立刻调转马头,率领士兵直奔定国寺而去,因为根据探马回报,赵匡胤一家就在那里。
  可惜的是,根据历史记载,就在去定国寺的路上,韩通没有看见赵匡胤的家人,却撞见了赵匡胤的亲信王彦升,并接受了这位仁兄的一份“大礼”。

  这份大礼,就是一阵遮天蔽日的箭雨。
  在王彦升乱箭齐射的攻击下,韩通的部队全线溃败,韩通只能跑回自己的家里,准备在这里做最后的困兽之斗。然而,韩通还没来得及关上门,王彦升就率军攻了进来,并把韩通及其全家,全都诛杀了一个干干净净。
  至此,伴随着韩通的惨死,后周唯一的军事抵抗,就这样悄无声息地落幕了,而且用“抵抗未遂”这四个字来形容,也绝不为过。
  大势已去,无力回天矣 ……
  显德七年(960年)正月初五,在数万大军的簇拥下,赵匡胤风风光光地进入了明德门,他重新踏上了这片极其熟悉的土地。要知道,就在四天前,这里的一切还与他无关,然而此时此刻,这片他从小长大的地方,即将要变成只属于自己的财产!
  我真的准备好了吗?这里的一切,真的属于我吗?
  此时此刻,我无法形容赵匡胤的心情,也无法形容开封城百姓对这位新皇帝的感情,是恐惧,是不安,是仇恨,还是高兴?我唯一知道的是,用不了多久,这些百姓就将臣服于这个男人,并且永远歌颂他的名字。
请按 Ctrl+D 将本页加入书签
提意见或您需要哪些图书的全集整理?
上一节目录下一节
【网站提示】 读者如发现作品内容与法律抵触之处,请向本站举报。 非常感谢您对易读的支持!举报
© CopyRight 2011 yiread.com 易读所有作品由自动化设备收集于互联网.作品各种权益与责任归原作者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