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笑评明帝国的灭亡》
第21节

作者: 泪痕春雨
收藏本书TXT下载
  到了此时,人们看到官员收黑钱,就不会觉得十分气愤了。想反看到某个老百姓死心眼,就是不花黑钱,反而会说这个人太傻了。因为,你给当官的花点黑钱,不就没事了吗?为什么就是不花呢?这种死心眼的人,走到哪里也吃不开。
  到了此时,人们看到官员收黑钱,就不会觉得十分气愤了。相反,官员的亲戚朋友,看到这个官员从来不收黑钱。肯定会觉得,这就是个死心眼;因为大家都捞钱,就你不捞,你他妈的二百五啊!
  看文学、影视作品时,人们通常都看到清官,都是一脸的崇敬。其实呢?现实社会中,人们真的看到清官。
  第一个念头就是(与他没有直接关系时),他混的太失败了,因为连个钱都不敢捞、不会捞;和他类似的官员,现在都是骑宝马、住洋房;他却是骑飞鸽、住板房。真是让一个傻子当官,都比他混得好。
  第二个念头恐怕就是,这家伙在装逼(说得文雅点,那就叫作秀)。因为,凭这个家伙的级别,家里肯定全是钱。凭他的级别,家里的钱,少说也有几千万、几个亿了。这么有钱,还装这种逼,真以为老百姓是傻子?关键是,现在都什么时代,还天天装这种逼,真是装逼装上瘾了。
  第三个念头恐怕就是(需要他通融时),这家伙就是茅坑的石头,又臭又硬。因为,找别人办事,拿点黑钱过去,马上就能办了。找他办事时,开口公事公办,闭口公事公办。你这不是纯心刁难人吗?
  所以,在看文学、影视作品时,大家都非常仰慕清官。实际上,现实社会中,谁不仰慕贪官?就算开口闭口的骂贪官,也总是抑制不住羡慕、嫉妒、恨的意味。
  总而言之,那笔越来越巨大的、政府无力控制的金钱,象一股强大的酸性暗流,一直在不经意的腐蚀着整个帝国官场。

  腐蚀帝国官场的绝不是只有这样一个原因,它的原因多的去了。我们这里先说这个问题,其它问题,我后面会详细分析。
  待续
  日期:2013-12-13 16:41:37
  感谢网友们的支持,再更新一段。
  第三节 人们为什么反对矿税呢
  我们上面分析的事情,你说皇帝知道吗?皇帝自然知道,只是皇帝却不能具体掌握它。因为,凡是能称为潜规则的事,都会涉及很多人,都会有很多人获利。所以,皇帝只能模糊的知道这种事,却无法具体掌握它。
  因为,官场的惯例,就是瞒上不瞒下。皇帝处于最上层,大家都知道的事,皇帝反而有可能不知道。更主要的是,就算皇帝知道,也无法掌握具体情况。因为,在相关事情里面,获利的人成千上万;各级官员都参与(谁敢出来坏事?);因为,在相关事情里面,似乎也没有具体的受害者(与自己利益无关,谁会冒着得罪整个官场的危险,去揭露呢?)。普遍存在的潜规则,之所以都难以打破,主要原因就在这里。

  更主要的是,皇帝想干涉相关的事情,大家就会把老百姓抬出当挡箭牌。
  总而言之,皇帝肯定是听到了某个奸臣怂恿。否则,您怎么可以有这种想法呢?因为,现在您的家里,铺的金、顶的是玉,吃的油、穿的是稠。你怎么还一心想着从老百姓碗里抢东西呢?老百姓现在真的太穷了,所以我们想加税,那就是一种犯罪。
  总而言之,老百姓现在真的很穷,真的很穷!所以不能加税了,不能加税了!
  什么?您竟然怀疑,政府的税没有逐年长涨,就是因为相关官员一直在下面收黑钱?您这可太冤枉人了,因为,就现在老百姓这种生活水平,我们相关的官员,能为您收到这样多的税,那已经是一种奇迹了。您再逼着官员多收税,肯定要出事的。

  您身为皇帝,千万不要总认为,老百姓太有钱了。老百姓能有几个钱?事实上,老百姓连饭也快吃不饱了。皇帝!你也是博古能今的人,你翻开历史书看看,一个这样想问题的皇帝,通常是什么下场?所以,皇帝为了列祖列宗的基业,为了帝国的长治久安,你可千万不要产生这种可怕的念头。
  日期:2013-12-13 16:43:23
  后来,帝国快灭亡呀,有人出来说,现在帝国上下,大大小小的西门庆实在太多了。总而言之,政府只要能让他们申报财产,按比例向他们抽钱,帝国的财政危机马上就解决了。
  帝国官员一听有人敢发表这种耸人听闻的言论。当时就急了,因为这是闻所未闻的事啊!什么大大小小的西门庆遍布全国,我们怎么看不到呢?我们见到的事,却是帝国普遍老百姓连基本的温饱也无法解决;就是偶尔有几个有钱人,也都是靠节俭、勤劳攒了几个辛苦钱,而且家里也没有多少钱。
  皇帝!这种妖言惑众的家伙,应该拉出去杀了。因为,这种家伙就是传说中的奸徒,奸臣!
  当然了,在发表这种言论时,东林党永远也冲在第一排。因为,相关的言论,永远会获得人民群众的支持。
  东林党最喜欢说的话,永远都是,皇帝,您应该把家里的私房钱拿出来,如果是这样,帝国的财政危机就可以缓解了。这种话,除了皇帝不爱听,相信谁也爱听。
  问题是,皇帝的私房钱有多少?帝国的财政窟窿有多大?他们却永远也懒得分析。最后,许多人一说起明帝国的灭亡,就觉得,皇帝太傻了,只要皇帝把私房钱拿出来,就可以避免帝国灭亡。但是,皇帝就是一毛不拔。其实呢?一个人相信这种观点,那纯粹就是把历史当童话去想。
  皇帝高高在上,所以听到的总是冠冕堂皇的大道理。最后,皇帝终于听厌了。总而言之,以后有事打报告;没事少扯淡。老子没闲功夫陪你们磨牙。于是,官员们连皇帝的面也见不到了。
  万历年间,皇宫接连失了两次大火。失火的原因呢?客观说当然是天干物燥,难免会失火。但是,据隐密的传闻却是,与工部相关的官员、太监,走的黑账太多了,所以需要找个地方消化一下。否则,皇宫大内怎么可能接连失火呢?
  也许有人会说,你这种说法,是从哪里看到的?我敢说,如果大明帝国当时有网络,类似的言论肯定会扑天盖地。只是因为,当时的言论被官僚政客们控制着,所以大家看到的永远是官方的说法;民间的说法,只能偶尔在历史书的字缝中隐约看到。当然了,官僚政客们公布的事实真相,到底有多可信,只要长脑袋的人,大约都会知道。当然了,网络上的流言,是不是全是信口胡编,我们也用生活经验,就可以判断一二。

  皇宫重建一下,那需要的经额肯定是一个天文数字。经过这样一个大工程,相关的黑账,估计都可以填平了。
  至于相关经费,皇帝家有的是钱。
  问题是,接连两场大火,皇帝也损失了太多的财富。而且重建宫殿,这可不是个小工程,需要的钱太多了。所以,皇帝想从国库提点钱,因为这种事,那纯属意外,而且开销太大,所以国库也应该给皇帝拨点救济款。
  问题是,户部官员告诉皇帝。现在国库也穷得揭不开锅呀,所以我们也无能为力啊。话又说回来了,你们家里有的是钱,怎么动不动就想跟国库申请救济呢?堂堂一个皇帝,竟然动不动就向国库申请救济款,您不觉得这太唐了吗?
  日期:2013-12-13 16:44:56

  皇帝一看,我操他大爷。真是倒了霉运,怎么接连失两场大火呢?更主要的是,政府也不体恤皇帝的这种艰难。这可怎么办呀?
  于是皇帝就决定开放矿禁,总而言之,开辟一些新的税源。结果一看,虽然政府并没有开放矿禁,但是,社会早就开放了矿禁。换而言之,有开采价值的矿,早就让私人通过收买官员的方式开采光了。而相关的利益,早就让官绅瓜分了。皇帝想从中间分割点利益出来,实在太难了。
  最后,皇帝只能以潜规则对潜规则了。总而言之,现在帝国工商业经济大发展,但是官员商人联合起来偷税漏税,每年让国家的税收流失了多一半。
请按 Ctrl+D 将本页加入书签
提意见或您需要哪些图书的全集整理?
上一节目录下一节
【网站提示】 读者如发现作品内容与法律抵触之处,请向本站举报。 非常感谢您对易读的支持!举报
© CopyRight 2011 yiread.com 易读所有作品由自动化设备收集于互联网.作品各种权益与责任归原作者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