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俞大猷、戚继光现象--俞大猷必须力挺,戚继光可以休矣!》
第40节

作者: 敖岸1021
收藏本书TXT下载
  日期:2014-08-23 23:18:27
  ④技术
  武术
  中国功夫,源远流长,到春秋时期,就已经达到了很高的水平。与之相适应,武术理论、武器的铸造水平也达到了完美的程度。

  “禹介之时,以铜为兵。”(《越绝书?卷11》)说明在公元前2200年的夏代,已经使用铜兵器。“锻乃戈矛,砺乃锋刃”,(《书经.费誓》)说明在公元前1100年的周代,已经开始使用铁兵器。
  1965年12月,湖北江陵马山5号楚国的墓葬出土的越王勾践青铜剑,制作精美。剑长55.7厘米,柄长8.4厘米,剑宽 4.6厘米,剑首外翻卷成圆箍形,内铸有间隔只有0.2毫米的11道同心圆,剑格正面镶有蓝色玻璃,背面镶有绿松石。剑身上布满了规则的黑色菱形暗格花纹,剑身修长,有中脊,两从刃锋利,前锋曲弧内凹。茎上两道凸箍,圆首饰同心圆纹。剑身上镀上了一层含铬的金属而千年不锈,至今依然锋利异常。

  东晋王嘉的《拾遗记》记载:“越王勾践,使工人以白马白牛祀昆吾之神,采金铸之以成八剑之精,一名掩日,二名断水,三名转魄,四名悬翦,五名惊鲵,六名灭魄,七名却邪,八名真刚。”他还热衷于搜集和珍藏名剑。当时的宝剑鉴定大家薛烛,当他看到勾践珍藏的宝剑时,大吃一惊,说他从来没有见过这样的稀世之宝。这足以说明春秋时期的宝剑铸造水平。
  而中国功夫的理论,源于中国的传统哲学,至春秋达到一个高峰。
  秦襄公八年的一个十二面体的小玉柱,其铭文曰: “行气,深则蓄,蓄则伸,伸则下,下则定,定则固,固则萌,萌则长,长则退,退则夭,天几春在上,地几春在下,顺则生,逆则死”。这是最早的吐纳理论的文字记录。是一套完整的行气理论。
  《庄子.刻意篇》云:“吹呴呼吸,吐故纳新,熊经鸟伸,为寿而已矣;此导引之士,养形之人,彭祖寿考者之所好也。”《庄子.说剑篇》亦云:“王曰:‘子之剑何能禁制?’曰:‘臣之剑,十步一人,千里不留行。hong王大悦之,曰:‘天下无敌矣!’……庄子曰:‘夫为剑者,示之以虚,开之以利,后之以发,先之以至。愿得试之。’”
  已经是很高深的理论了。而《吴越春秋》的记载就更加详尽:
  “处女将北见于王,道逢一翁,自称曰‘袁公’,问于处女曰:吾闻子善剑,愿一见之。’女曰:‘妾不敢多所隐,惟公试之。’于是袁公即杖箖箊竹,竹枝上颉桥,未堕地,女即捷末。袁公则飞上树,变为白猿,遂别去。
  见越王。越王问曰:‘夫剑之道如之何?’女曰:‘妾生深林之中,长于无人之野,无道不习,不达诸侯,窃好击剑之道,诵之不休。妾非受于人也,而忽自有之。’越王曰:‘其道如何?’女曰:‘其道甚微而易,其意甚幽而深。道有门户,亦有阴阳。开门闭户,阴衰阳兴。凡手战之道,内实精神,外示安仪。见之似好妇,夺之似惧虎。布形候气,与神俱往。杳之若日,偏如腾兔,追形逐影,光若仿佛,呼吸往来,不及法禁,纵横逆顺,直复不闻。斯道者,一人当百,百人当万。王欲试之,其验即见。’越王即加女号,号曰‘越女’。乃命五板之堕高习之教军士,当世莫胜越女之剑”

  中国功夫的理论与实践均有如此之高的水平,自春秋以降,又不断发展,其间佛家传入,与道家、儒家融汇,至于大明,煌煌然可谓备矣!谁可轻言超越?
  日期:2014-08-23 23:18:51
  我们再看看400年后的今天,武术又是什么状态吧!
  古代的双手剑法已经在中国失传;

  传统的刀剑铸造工艺也已失传;
  轻功成为传说;
  道家的修道功夫式微;
  国人对传统功夫的怀疑;
  《周易》哲学指导下的内家拳继续发展,由形意、八卦、太极而至自然门,但是,对于源头的《周易》及其推演的方法,已经几乎没有人能够了然;从这个角度上讲,俞大猷无疑已成绝唱。
  在全国,修炼跆拳道、瑜伽、空手道、拳击、泰拳、巴西地面技术、散打、国际摔跤、击剑、柔道的人远远多于习练武术的人;
  在平均每4年一次大战的中国历史中,我们千万计的祖先用头颅与热血,逐渐完善的中国功夫;随着中国哲学一起发展、一起提高的中国功夫;现在,还剩下些什么?

  “三年中,除在国内进行系统训练外,《武林风》还先后把王洪祥送到日本K-1、美国WBC、泰国进行培训,让王洪祥接触世界最先进的搏击训练方法和理念……”(“武林风”对王洪祥的宣传词)
  “世界最先进的搏击训练方法和理念”,什么都是外国的好,这个观念在很多中国人的心里仍然大有市场,体现了清末以来国人自信心缺失的毛病尚未根治。这个问题后文将进行讨论,这里先讲另外两个问题。
  首先,中国功夫理论的完善和实践的巨大成功,是无可置疑的。就俞大猷而言,47年间身经数百次生死搏斗而无一败,放眼今天的世界,有吗?拳王也好,冠军也罢,40岁后依然保持巅峰状态的,有吗?
  理论上讲,拳击、巴西地面技术、国际摔跤、击剑均可视为中国功夫的一个部分,跆拳道、空手道、柔道源于中国而并未超越,是不争的事实。泰拳的速成和以硬功为主的训练方法注定了其不可能有太高的高度,实际上,超强度的速成训练,对人体的伤害,已经成为体育界的共识。而中国功夫恰好能够使习练者具有极高的对抗能力而且能够兼及养生(瑜伽亦然)。因此,在西方技击中也逐渐接受和应用中国功夫理论。

  西方对世界的认识主要依靠精确科学的分析。在研究事物之间彼此影响时,总是尽量找出各变量间的数量关系。拳击有一套固定的训练方法,其学习主要地不是依赖于个体的领悟,而是系统的训练。系统论、控制论这些理论为具体操作提供了清晰的概念上的可把握性。但是,如果我们承认科学还会继续发展完善,承认科学对于生命和生命规律尚有许多未知的领域,我们就显然不能认为现在的训练方式是完美的。而我们认识世界的另一个方式,即中国传统哲学的对世界整体的把握,即对于“道”的领悟,在抽象层面上清晰地肯定世界的系统性,同时又在具体层面上只能模糊感悟的思想,达到了很高的境界。中西技击哲学观的逐渐融合,促使了意识和训练方法上的互相借用。

  细读《剑经》,并且结合俞大猷的生平,居然是400年后中西方互相融合后的武术理论与训练方法!他以易论武,深契传统哲学,又制定了程序化的训练方法,以利大规模的训练部队。
请按 Ctrl+D 将本页加入书签
提意见或您需要哪些图书的全集整理?
上一节目录待续精品推荐
【网站提示】 读者如发现作品内容与法律抵触之处,请向本站举报。 非常感谢您对易读的支持!举报
© CopyRight 2011 yiread.com 易读所有作品由自动化设备收集于互联网.作品各种权益与责任归原作者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