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长白山密码—历史上第一次全面解密长白山真相》
第40节

作者: 青斗2015
收藏本书TXT下载
  日期:2015-07-24 05:21:18
  第十二章  炕参  墙头参  叫叫参
  不速之客的意外来访,又增加了我一层的忧虑。这个人应该在我们首探棒槌山时就盯了上来,远远的监视而已。只因回来晚了,天黑路杂,不知我们能再去哪里,便采取了近距离的跟踪。今晚再来夜探永济堂山货庄,表明了是针我们来的。看来父亲的失踪,已是惊动了一些人。最先令我怀疑的,就是那个老匪“雪岭白松”。跟踪及夜探山货庄的人,应该是他派来的。看来,他也有些等不及了。并且这个人是敌是友,善恶不知。事情,变得愈来愈复杂了。

  这一晚上,我自无睡意,躺在炕上思考着以后的路如何走。直至望着窗户纸外面的黑夜,逐渐的透了亮。
  “妹夫,虽然说这长白山,山高林子密,但是车到山前必有路,总会柳暗花明的。睡一会吧!”旁边的杨明生嘟囔了一句,翻了个身又睡去了。
  这天上午,山货庄前面的铺子和后面的院子里开始忙碌起来,院子里已是摆了半院子的人参,原来山货庄收购的第一批园参到了。不管怎么样,永济堂山货庄还要继续维持运转的。
  李掌柜捧了个帐簿,忙前忙后的记录着。我抽空问了一下,山货庄的资金是否充足。

  李掌柜应道:“还请小东家放心,东家早就将收购人参和药材的款子备好了的。”
  我听了,心下稍安。同时也知道了,父亲在最后一次进山之前,已是准备好了一切。只是将我这个亲生儿子忘记了。或是不想令我分心,继续在东北大学的学业。如此一来,父亲应该还是有着计划回来的一天。一念至此,我心中不由一动,又自萌生出一点希望来。
  山货庄今天收购的不仅有鲜参,还有几样加工好了的园参,如生晒参和红参。
  除了通化县的通参,在关东以产地来说,后来比较有名的还有集安边条参,集安新开河参,抚松马牙参,辽宁的石柱参,长白参。以形态命名的人参还有大马牙参,二马牙参,二马牙圆芦参,二马牙尖嘴参,圆膀圆芦参,大圆芦参,小圆芦参,竹节芦参,长脖参,草芦参,线芦参。生晒参中又分泥打滚生晒参,全顺生晒参,白干生晒参,生晒参顺。红参又分为边条红参和普通红参。还有糖参及高丽参。东北有着得天独厚的条件,对于人参产业来说,做了,就必要做到极致。

  (然而就目前形势来说,关东参在国际上的优势几乎是损失殆尽,文化也不领先,产业也不靠前,尽被韩日得了便宜去,不得不令人思考。所以令人参产业中兴,只争今朝了。希望本书之作,能唤醒古老的“人参之路”,全面振兴东北经济。创出大东北的“一带一路”,即长白山旅游带和人参之路。
  东北地理位置独特,尚属我大中华的“生门”。当年日本军国主义就有着“先占据满州,再窃取中国”的企图,险被其得手。并且解放战争也是从东北开始的,一场“辽沈战役”奠定了解放全中国的基础。然而因一系列的历史因素,令当今东北老工业基地的辉煌不再,东北人才及青壮年外流严重,当年的闯关东,变成了今天的大回流。倘若国家政策偏重东北,令东北经济振兴,生门气旺,足可影响全国格局。嗯!写书人虽是地位卑微,见识浅陋,也当有此一愿呢!)

  日期:2015-07-24 05:25:10
  午饭的时候,李掌柜说道:“头晌,老岭下的老卢头过来了。听说东家不在,就走了。”
  “他有什么事吗?”我随口问道。
  “还不是掂着着他家的那几苗炕参,想在东家这里卖上个好价钱呢。他侍弄那几苗炕参也有十几年了,也到了出手的时候了。”李掌柜说道。

  “炕参!什么样的炕参?”杨明生那边听了,迷惑道。
  “是在他家屋里炕上种植的人参。”李掌柜应道。
  “人参种植在炕头上?”我惊讶道。
  日期:2015-07-25 05:13:02
  炕参!什么样的炕参?”杨明生那边听了,迷惑道。
  “是在他家屋里炕上种植的人参。”李掌柜应道。
  “人参种植在炕头上?”我惊讶道。
  李掌柜扒拉了一口米饭,然后放下饭碗说道:“差不多是这个理。这个老卢头十几年前在老岭山上采回来几苗灯台子(小的山参),当时要卖的话,也值不了几个钱。于是他便找人帮忙在山里寻了一段松树回来,做了个宽深各半米,长约一米半的大木头槽子,从林子里取了土来,将那苗山参栽在了里面。并且放在了屋里炕上,令其过冬。山里人家,一般在冬天的时候,都在屋了里备几个木槽子,发些蒜苗,种些发芽葱什么的,以在冬天里吃个新鲜。老卢头于是也想令人参在屋里过冬,继续着长势,不令它在山里的土中休眠。也是这个老卢头侍弄得好,那几苗山参还真是存活了下来,并在寒冷的冬天里,在屋里炕上发了芽串了苗。头几年的冬天,傍过年的时候,甚至还结出了参籽来。春天的时候,再移植到外面的树林里,做林下参养着,以接地气。到了秋天秧叶枯萎的时候再移进屋内的木槽子里,以待冬天里再重新生长一回。为了找到适宜的温度,经常在炕头炕梢移来挪去的。今年春天的时候,老卢头便过了来,很是兴奋地和东家说,他的那几苗炕参,经过连年不间断的生长,十几年下来,每支差不多都将近一斤重了,有着八分野生山参的成色呢,秋天就要抬出来卖掉了。东家以前曾到过老卢头的家里特意的去看过那几苗炕参,知道他侍弄的辛苦,于是就说,到时候拿到永济堂山货庄来,会给个好价钱的。老卢头炕参种的成功,于是也有人想种植些炕参,但是那些人没一个成功的,移进去人参都烂在了木槽子里。近年也有人将人参栽在缸里,养成的缸参,但却过不了冬,在冬天发不了芽串不上苗,更是结不得参籽。”

  “关东山里奇人真是多呢!竟然能养成这种炕参来!”杨明生惊叹道。
  我惊异之余,说道:“既然是家父答应下来的事,待那个老卢头再过来时,只要他喊的价钱不太离谱,就将他的那几苗人参都收下吧。”
  李掌柜应道:“得,既然小东家有话,只要老卢头不是狮子大开口,我这边收下了便是。若是能随今年秋季赶赴河北安国药市的关东药帮,到了安国药市上,那几苗炕参遇到了识货的买家,还真是能赚上一笔呢。先不论品相怎样,就凭那近一斤的重量,也足以应人了。赵把头也曾说过,老卢头的那几苗炕参,古今无有的。虽比不得纯野生山参,但也算是人参中的异品了。”
  李掌柜打开了话匣子,便有些收不住,接着说道:“你们听说过墙头草吧?”
  旁边桌子的长顺应道:“墙头草,随风倒!”
  “是这个理。说的是墙头草贱。”李掌柜说道,“可是你们谁听说过墙头参吗?”
  “墙头上长人参?不会吧!”我听了,摇头不信道。
  “小东家还真别不信,事真是有这么个事。”李掌柜说道,“那还是我年轻时,亲眼看到的稀罕事。当时我们屯子里东边有一户老王家,住的是一栋上百年的陈旧老屋。屋檐墙头的长满了枯草。有一年修烟囱,一名年长的顺梯子爬上去时,发现檐下的墙体上,一堆枯草中竟然伸长出一苗人参来,还是苗四品叶。应该是不知多少年前,人参鸟衔来落下的。那个地方年久失修,时常的漏雨,墙上的土倒也能保持一定的潮湿度,结果令那枚人参籽生长了起来。当时那个修烟囱的还说:这老王家得多大的福气啊,家里还能长出一苗墙头参来。随后征得了主人家的同意,随手将那苗墙头参抬了出来。也是好抬,墙土稀松,一动哗啦都掉了。最后因品相差些,卖得价钱虽不是太高,但也是一个意外收获了。老王家的二小子也因此墙头参娶上了一房媳妇。”

  日期:2015-07-25 05:15:24
  还有这种事啊!”杨明生听了,哈哈一笑。
  李掌柜说道:“人参这东西,娇贵着呢,不是什么地方都能生长的。这苗墙头参,算是参中的另类了。老王家还是将它卖贱了,墙头草贱,墙头参可是贵着呢,只是没人识货。后来有一位关内的老客经过我们屯,听说了此事,遗憾得一拍大腿,说是三倍的价钱卖给我啊!这种墙头参百年难遇的,治瘫病如神。若是拿到京城的同仁堂去,同仁堂掌柜的必会亲自笑脸相迎,诚意满满的将十条小黄鱼(金条)递到你手上。”

  我们两桌子人听了,啧啧称奇不已。
请按 Ctrl+D 将本页加入书签
提意见或您需要哪些图书的全集整理?
上一节目录下一节
【网站提示】 读者如发现作品内容与法律抵触之处,请向本站举报。 非常感谢您对易读的支持!举报
© CopyRight 2011 yiread.com 易读所有作品由自动化设备收集于互联网.作品各种权益与责任归原作者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