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笑评明帝国的灭亡》
第5节

作者: 泪痕春雨
收藏本书TXT下载
  所以,这几年,也有人民代表提出,应该让性产业工人按章纳税,这样一来,对性产业工人有好处,对国家也好处,当然了,对广大消费者也有好处。问题是,这么多好处的事,就是没有人敢拍板决定。
  日期:2013-12-04 20:17:55
  万历皇帝面对的事,也是与此类似的。
  工商业大规模的偷税漏税,社会违禁开矿已蔚然成风;政府能严查吗?不能。因为,在这种普遍存在的社会现象下,获利的人实在太多了;而且大家早已用黑钱,把整个官场打通了。
  政府想严查它,证据在哪里?整个官场已被黑钱打通了,你派谁下去,肯定也无法查到相关证据。因为,任何一个官员,也会报着宁愿得罪皇帝,也不能得罪官场的想法。
  换而言之,皇帝得到的消息永远是,这种事虽然存在,但都是极个别的情况,而且我们取证调查时,也存在这样那样的难度。所以,我们管不了;但是,相关问题,也绝没有您想象中那样严重。
  虽然谁也知道,这就是一件皇帝新装,却没有人敢点破它。

  如果有人敢大唱反调,肯定会被唾沫淹死的。
  因为,你敢支持皇帝严查相关问题,就意味这笔巨大的黑色经济,渐渐要流入正轨了。更主要的是,这样下去,就意味着工商业蓬勃发展的局面,有可能受到制约。
  前者代表官场的共同利益;后者代表广大人民群体的利益,你敢站在这种力量的对立面,你肯定是想身败名裂了。
  大家都私自开矿,自然不用向交政府交税。问题是,不向政府交税,肯定得向官员交黑钱;因为政府没有全面开放矿禁,你私自开矿,没有相关官员罩着,能进行吗?
  大家私自开矿,相关的收入,自然都归矿主所有。问题是,政府横插一杠子,相关产权,就存在问题了。
  日期:2013-12-04 20:19:14

  如果皇帝一味严查下去,只会让自己背上恶名;却不会取得实质性的效果。
  因为,官员肯定会开口闭口,老百姓穷、老百姓苦,你硬要让官员多交出税来,这不是把老百姓往死里逼吗?
  官员不往死逼老百姓(收上的税,不能让你满意),你就说官员收了黑钱,所以是贪官、坏官;官员往死逼老百姓(能多收上税来),你就认为他们不收黑钱,是好官、清官。你这是什么逻辑?你这是什么心态?
  事实上,除了传说中的昏君、暴君,谁会用这种逻辑思考问题呢?

  更主要的是,官员不愿意帮你往死逼老百姓;你就叫太监帮你干这种事。这就更性质恶劣了。
  更主要的是,所有的官员,都打破了党争的界限,共同赌咒发誓、指天说地的告诉皇帝,这是一匹马。只有一部分太监(有良心的太监,也不会这样干)告诉皇帝,这是一头鹿。
  你说,皇帝看到的,是一匹马,还是一头鹿?
  我估计,皇帝面对此情此景,也快有一种快疯了的感觉。因为,皇帝也觉得,那就是一头鹿,却永远也不敢大声说一句。在这种背景下,皇帝自然只能装聋作哑。
  日期:2013-12-04 20:34:19
  万历最初是希望通开矿禁的方法,开辟一种新的税源。
  问题是,在明规则上,政府一直没有全面开放矿禁;但是,在潜规则下,政府早就全面开放矿禁了。
  在这种背景下,政府再开禁。岂非意味着,想把从前官员半公开收取的黑钱,变成国家收取的税收罢了。
  换而言。政府没有开禁,相关经营行为,都得向官员交黑钱,否则,这种违法的事,哪能半公开的进行。
  如果政府真的开禁了,相关的经营行为,自然不用向官员交黑钱了。因为,人家干的是正正当当、合理合法的营生,凭什么给官员交保护费?
  当然了,官员阻止政府开放矿禁,也绝不能说矿业不应该开禁;更不会说,这样一来,就无法收保护费了。因为,这些理由,都是登上不上台面的。
  所以,官员们通常都是说,组织开采矿藏,那是一项技术含量非常高的工作。哪是,太监能胜任的工作?而且,太监都是心理变态的人(一个人小鸡鸡让割了,能不变态吗),你让他们开矿,他们除了借机祸国殃民,还能干什么?
  问题是,如果让官员们负责开采矿藏,官员肯定都会集体说,我们一直在费心干这项工作,只是一直也没有进展。

  日期:2013-12-04 20:40:33
  相关的事情,下去的太监,肯定会告诉皇帝。
  问题是,只有一小撮心理变态的太监这样说,所有忧国忧民的官员,所有良心未坏的太监,都说着与此相反的话。你说,谁说的话,代表了事情真相?
  皇帝自然认为,太监没有说谎。问题是,一个只相信太监的皇帝,那是什么皇帝,大家可想而知。
  这样一折腾,皇帝也急了。总而言之,不是有个词叫潜规则吗?你们按潜规则干事,我也按潜规则干事。
  最后,太监在下面,实际上也是收保护费去了。
  也正是因为这种原因,万历收矿税的事,才一直云遮雾罩。因为,大家都是按潜规则办事,只是这种内容永远也登不上台面。所以,大家都是拿着能端上台面的话去说。结果呢?大家你一句,天王盖地虎;他一句,宝塔镇河妖。真正在说什么,只有他们自己知道。
  最后,从史书留下来的内容去看,整个收矿税的故事,就像一个童话故事。总而言之,所有的官员都站在同一个战壕中。什么邪党、东林党、太监,只有要良心的人,都会抱着官可丢、牢可坐,甚至头可断,就是必须得反对矿税的精神。
  待续
  日期:2013-12-06 20:15:07
  感谢刘亚扬、财神爷关二哥、枯声、新恐怖鸟、空山忆雨、王不招、yuh26、南墙小草、凌晨0930、hank568 、比尔熊网友,再更新一段。
  第二章  是万历昏晕 还是读史者缺乏基本的判断力
  第一节 谎言千遍成真理
  说到明末历史,非常流行这样一种说法,那就是万历皇帝天天躲在宫里酒色财气,所以帝国政府的工作一直处于半瘫痪状态中。
  关于这一点,我们先看一下樊树志先生的《万历传》。
  到了万历三十年(1602年),南北两京缺尚书三名,侍郎十名、科道官员九十国名;各地缺巡抚三名、布政使、按察使等官六十六名,知府二十五名;全国御使巡行差务共三十处,有九处缺官。内阁、吏部负责人多次向神宗提出补授官员,神宗一再不予理会。
  到了万历三十三年(1605年),南北大僚,强半空署;督抚重臣,经年虚席;藩臬(布政司、按察司)缺员五六十员,郡守(知府)缺至四五十员。

  到了万历四十一年十一月的统计,官僚空缺已达于极限;南北两京六部缺尚书、侍郎十四名,都察院缺御史、副都御史五名,仓场戎政及卿寺京堂缺十余名,总督、巡抚缺四名。
  大量官员长期不补,在职官员心灰意懒,杜门不出,使各级政府机构濒临半瘫痪状态。这是神宗怠于临朝所带来的严重后果。
请按 Ctrl+D 将本页加入书签
提意见或您需要哪些图书的全集整理?
上一节目录下一节
【网站提示】 读者如发现作品内容与法律抵触之处,请向本站举报。 非常感谢您对易读的支持!举报
© CopyRight 2011 yiread.com 易读所有作品由自动化设备收集于互联网.作品各种权益与责任归原作者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