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采珠勿惊龙(日薪八千拿命换,记录我当珍珠潜水员的日子)》
第5节

作者: 二郎神犬马
收藏本书TXT下载

  我办完辞职手续,便与杜志发一起买了上海飞北海的机票。不过在离开上海之前,还做了最后一件事,就是在杜志发的撺掇下,买了我人生中的第一块潜水表。可能大家还记得我前面曾经说过,那是一块“欧米茄.海马系列”的潜水表,因为海马系列的英文名,其实并不是海马这种动物,而是seamaster,大体意思就是“海洋大师”,乍一看之下就非常钟意,因为这个名字很对我的口味,所以尽管价格对于那时的我而言,是笔相当大的钱。但一是安慰自己说工欲善其事、必先利其器,二来杜志发说的潜水表救命的故事,也即护身符因素,也对我产生了影响,所以最后一咬牙,一闭眼就买了。

  等飞机到了北海,再坐车从福成回到村里时,已经是傍晚时分。嗅着空气中家乡特有的味道,我们心里既兴奋,又有些紧张,各自回家跟亲人打过招呼后,便约定去了村口桥下的小酒馆吃饭。
  刚点完菜,我看着外面漆黑的夜色,突然间想到一个问题,便问:“你说我们把酒菜带到简师公那里去,请他老人家喝酒,怎么样?”
  杜志发愣住想了片刻,说:“这办法不错。我本来还想着今晚休整一下,明儿个去见师公呐。不过你这法子好,咱们今晚就去,省得心里老是不踏实。”
  “但你想过没有,万一简师公不愿意把相水觅珠的本事传给咱们,怎么办?”我有些担忧地问。
  “那还能怎么办?只有去找叔父辈的学水经呗。但百珠通考就没希望了。”杜志发叹了口气,摇摇头,“谁让咱哥俩苦命相连,老子都走得早。人家说没妈的孩子像根草,我看没爸的孩子不如草。我命比你还苦,初中就没了爹,刚才在家里给我爸敬香的时候,看着香案上的黑白照片,感觉真是陌生。”
  村里小店的生意不是很忙,菜一会儿就上来了,我们全部打包,然后提上一瓶上等的蛇酒,便朝珠祠走去。

  说到这蛇酒,也是村里的传统。再好的酒,要是没有用好蛇来泡,在我们村是拿不出手的。当时的我,虽然还不会相水觅珠,但若论泡蛇酒,我可是高手。首先选材要好,因为并不是所有种类的蛇都值得泡,比如普通的赤练蛇、曲別蛇等,就不能拿来泡酒,泡了那就是糟蹋酒;泡酒最常见的是乌梢蛇,然后是各类毒蛇,竹叶青、过山风,等等;其次炮制方法要正确,在有些电影、电视里,抓到条蛇直接往酒坛子一扔就完事了,其实根本不是那么回事儿:要么等风干之后再泡,要么得先洗干净,以特殊手法将蛇腹腔内的异物排清后再泡;对于毒蛇,还得讲究泡制的时间,因为酒里是有蛇毒的,必须要等蛇毒失效之后,方可饮用,盲目地直接喝,那是自寻死路;最后,基酒要好,一般是烈性酒,酒精度数要高。

  至于如何确定蛇毒已经在酒精中失效了,我有诀窍,但这篇帖子主要讲采珠的,这里就不细说了。所以其实泡蛇酒是相当大的一门学问,可不是闹着玩的,不懂之人随便乱泡乱喝,非常危险。
  日期:2015-07-18 00:12:00
  4、
  上面简略提了一下蛇酒,倒不是我跑题,而是自古以来龙、珠不分家,有珠就有龙,有龙必有珠,珠宫指的就是龙宫。而蛇是小龙,蛇与龙的关系其实非常复杂。比如古代官服中的蟒袍,现在绝大部分人,肯定分不出来那衣服上画的究竟是蟒,还是龙。正因为蛇与龙的这种关系,所以我们珠村才有喝蛇酒的传统,是这么回事儿。而简师公的独子,就是在山上捕毒蛇时不小心被咬死的;简师公的大伯,就是在安徽境内的某处水域采珠时遇蛟,全船覆亡的。

  远远看见珠祠除了正厅点着长明灯,其余只有侧殿的一间厢房亮着。本来掌管珠祠是不需要非得住里面的,但简师公孑然一身,居于自己家中反而更觉孤单,是以后来干脆就搬进了珠祠。
  可能与大家想象中的不一样,简师公出生于1924甲子年,年轻时家境条件非常好,而他爷爷南珠王这人认定自己简家要成为珍珠世家,因此将简师公送到英国爱丁堡大学留学了七年,生物系和动物系,解放后回国。但归国后,没有到任何大学或者科研机构任职,而是回了老家,在爷爷南珠王的指点下,与自己的父亲一起采珠。那时候我们村与邻村因为田地水源等问题一直矛盾很大,常打架。有次简师公的父亲一人出去,经过邻村时就被人砍死了,南珠王得知消息后,登时气得中风,仇也没来得及报,不久便撒手人寰。那时简师公才二十六岁,新婚一年,儿子刚出生。再后来就是他妻子去世,简师公怀念亡妻深切,坚持不续弦,一人将儿子拉扯到十六七岁,谁知儿子却在山上被毒蛇咬死了。自那时起至今,一直孑然一身,实在是够孤苦的。命理学中有种格局叫做“天煞孤星命”,不知简师公这算不算。

  我俩敲开房门,一个高瘦的老头子愣在那里,满头银发向后梳得丝毫不乱,嘴里叼着烟斗,穿着体面的西装,正是简师公。这副派头像极了做学问的老教授,毕竟自幼家境着实殷富,年轻时又在英国爱丁堡大学留学过七年,自然非一般乡野村夫可比。他显然一下子没反应过来访者何人,直到我笑呵呵地自我介绍一番,他才恍然大悟,头一句便问:“你爷爷给你求的龙牙,现在还戴着吗?”
  杜志发将酒菜提到桌上,说:“师公,我们今天下午刚到的村子,这会儿在桥下饭店,带了点酒菜来看您。”
  简师公清癯的脸上布满皱纹,抽着烟斗,说:“厨房那边的锅里正熬着蛇肉粥呢。”
  我笑着说:“这不冲突,等我们吃完酒菜,最后再喝您的蛇肉粥,更舒服。”

  简师公也笑了起来,说:“好,好,好。哎呀,难得年轻的后生还能来陪我老人家,那咱们就先喝酒,最后再吃蛇肉粥润润肠胃。”
  简师公房间里没有通电,这是他老人家执意要求的,因为南珠王传下的规矩中有一条:采珠人常年在水下作业,身上湿气比之常人要大很多,所以在尽可能的情况下,得多接触吸收火气,这样才能与体内的湿气相抗衡。
  而电灯虽然明亮,但其实蕴含的真实火气还不如一根小小的蜡烛,所以简师公在天黑后,向来都是在屋内点上大红粗烛,要么便用油灯,另外室内常年焚香熏香,手里一根烟斗也是须臾离不得。
  所以一个行当,只要历史足够悠久,里面的规矩禁忌便会很多,如果没有资深的行内人讲解,这些规矩听起来近乎胡扯,比方假如没有上面南珠王的解释,直接跟你说,入了游蜂这行,晚上不要用电灯,最好点蜡烛,另外还得常年焚香,你一定觉得扯淡。其实,古老行当中的规矩都是有其内在道理的,不懂的时候最好照做,傻大胆、啥都不信,最终吃亏的是你自个儿。
  不过现在的人如果不用电,那实在太不方便,所以我们后来寻思,用电与点蜡烛、焚香等其实并不冲突,所以就使了个二者兼顾的法子:该用电时照用,但每晚酉时起,一定在香案上点六根大红粗烛,同时焚香,燃尽为止,而且烛台尽量不要用金属的,最好是瓷质。
请按 Ctrl+D 将本页加入书签
提意见或您需要哪些图书的全集整理?
上一节目录下一节
【网站提示】 读者如发现作品内容与法律抵触之处,请向本站举报。 非常感谢您对易读的支持!举报
© CopyRight 2011 yiread.com 易读所有作品由自动化设备收集于互联网.作品各种权益与责任归原作者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