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宣华夫人传,不负江山不负卿》
第56节

作者: 云蒙居士2011
收藏本书TXT下载
  朕不想见到你,滚出去,文帝怒喝道。
  小卒没有动弹,紧接着房门一开,又有几名年轻力壮的小卒走了进来,灯影里他们的身躯越发的强悍,这些人的眼睛里都冒着一股凶光,。

  你们也是东宫的人?文帝问来的切近的几个人,其中一个人他还认识,其正是杨广身边的哄人张恒。
  几个人异口同声道,然也。
  文帝顿时明白了一切,看来仁寿宫,大宝殿已被杨广给占领了,那柳述何在?
  朕想问你们兵部尚书柳述安在?隋文帝依旧保持着皇帝该有的威严,然而眼前的几个人却完全不把他方知眼里。

  听文帝询问柳述下落,张恒身边的一小卒微微一笑,回答说启禀皇上柳大人早在几个时辰之前就去阎王爷那儿报道了。
  一听柳述一死,文帝就知道大势已去,那么自己命其密诏杨勇回洛阳的事必然已被杨广知晓了,那么杨勇恐也是凶多吉少了。面对在自己面前一个个面露杀机的小卒文帝忽然想到了当年自己逼外甥北周静帝退位的情形,记得当时自己逼静帝退位还不算完了,恐斩草不除根,春风吹又生,故而自己又命人悄悄的把静帝除之,真是风水轮流转,没有想到当年的一幕会在自己身上上演,难道是因果报应吗?所谓希望不过是命运,所谓未来不过是往昔,这世事轮回谁能说清?要逼自己退位的居然非佞臣,而是自己辛苦养大并且寄予厚望的亲生子,自己为何没有早一些看出杨广的狼子野心,若是早一点看穿自己的儿子为何物,那么自己就不会让其羽翼丰满,想我杨坚一生雄才大略,慧眼识人,可到头来却没有看透自己的儿子,硬生生的栽在了儿子的手里,为了皇权父子相残的历史悲剧居然会在自己身上上演,真是可悲,可叹!想到此处文帝不觉悲重中来,心痛至极,仿佛痛断肝肠,肝胆欲裂,纵然是千悔万错也惘然,浑浊的目光里却落下了几滴老泪,

  你们究竟是来此何为?文帝努力的要自己保持着那份镇定自若,可信却在不停的发抖。
  张恒回答说只是给皇上请安而已,太子殿下担忧陛下的身体,故命太医为殿下配了药,奴才们伺候皇上服药的。
  一听配药二字文帝似乎明白了一切,原来杨广是要将自己给毒死。
  朕身体已无大碍,不牢太子费心。文帝静默的说,此刻的他就如风雨里一朵浮萍,随时都可能会支离破碎。
  见文帝拒绝,张恒给几个小卒递了眼色,几名士卒却都狞笑起来,皇上这恐怕由不得你了。
  话音一落,其中两名士卒来到文帝面一个安住帝之双手,而另一个则安住了他帝之双足,而另外两名兵卒则一个把文帝的嘴给掰开,而另一个人则把早已准备好的药丸送到了文帝嘴中,恐其会吐出来,故按着嘴的兵卒把帝之唇狠狠的捏在一起让其无张口的机会。
  此刻文帝早已是面目狰狞,心说吾命休矣,吾命休矣,而他自己却一动也不能动,被送入口中的药丸慢慢的融化成一滴滴苦涩的水,随着唾液一起进入到了五脏六腑里面去。
  兵卒约莫着毒药已到了文帝的体内故而才纷纷松开了手,此刻文帝却早已是满头大汗,他用尽最后的力气狠狠的揪住其中一个身材瘦弱的兵卒试图把他给掐死,然而自己哪里是小卒的对手被小卒狠狠的一推文帝把的头重重的装在了床栏之上,刹那间文帝就觉得眼前火星四溅。
  渐渐的,文帝的意识变得模糊起来,他被几名小卒们平放在了床上,双目不自已的闭在了一起,双手无力的垂放在了身体两侧,脸上的表情却是倍加痛苦,含着刻骨的悔恨文帝心不甘情不愿文帝朝自己不愿去的那条黄泉路而去。
  天蒙蒙亮的时候几名小卒才匆匆的离开。

  此时杨广正在东宫焦急等待着,见张恒带着同去的几名小卒归来边问事情可已办妥?
  张恒急忙深施一礼,如实回答说奴才提前恭喜皇上了。
  虽张恒没有把话说明,可杨广却已从对方那恭喜皇上四个字听明白了一切。
  金凤殿。
  这一夜对于宣华而言却是格外漫长,几经跳尽寒灯梦不成,却终究在床上辗转反侧开眼到天明,她虽然不知道大宝殿会发生什么,可心里头总是隐约的有一丝预感,这半个月自己一直被禁足与金凤殿内,外头的一切全然不知,她不知道杨广会如何处置自己?那日如果自己没有表现的那么慌张,没有把一切告诉文帝,那么如今就不会有这场腥风血雨,皇帝依旧是皇帝,而太子依旧是太子,然而开弓没有回头箭,无论明天会如何自己都得去面对,他日自己会与杨广桥归桥,路归路?还是?

  天亮之后,大宝殿里传来了消息,皇上已经驾崩了,满朝哗然。
  对于文帝驾崩的消息杨广与杨素却是无悲情,反而是有种尘埃落定感觉。
  仁寿四年既公元六百零四年秋隋文帝杨坚病史与洛阳仁寿宫大宝殿,,终年六十四岁,谥号文帝,死后葬于太陵,今陕西省杨陵区城西五公里处。
  杨坚建立隋朝,统一中国,定都长安(大兴城),开创了辉煌的“开皇之治”。隋文帝第一次实现了中国大范围内的多民族的统一;他首次实行了一直沿袭到清朝的三省六部制;他开创了科举;他制定了当时最为先进并影响后世基本立法的律法《开皇律》,在历代开国皇帝中隋文帝的作为是对后世影响最大的,譬如科举制及三省六部制,一直延续到了清末,特别是科举制度为多少贫寒的读书人打开了通往走入仕途的大门。

  日期:2013-11-27 14:00:05
  五十四两两结同心
  情思如柳絮,柳絮乱纷纷。
  檀郎合欢扇,玉人缠臂金。
  情解裙下带,两两结同心.
  ……
  萧瑟秋风起何处,门前叶叶惊梧桐。日渐黄昏,宣华静依在金凤殿前的栏杆处,望着天边那一轮柔和的红日心却如深秋子夜的露水,虽然自己禁足与此,可还是听到了一些外头的风声,老皇帝已死,太子杨广在灵前登基,一切看起来都是那么的顺理成章,可宣华知道一切并不寻常。她不知道自己接下来的命运当如何,自己一时冲动把那日之事说与先皇知,才引来了这一番腥风血雨,想杨广一定恨她?不得不承认杨广是一个有怨抱怨,有仇报仇之人,对待自己的手足都可以不择手段,而对于自己这个出卖了他的女人会怎样?必在杀与留之间,杀又如何?留有如何?而今一切都是未知的。

  正当宣华在自思自量,黯然神伤的时宫女如意脚步匆匆的来到面前,一脸慌张的说娘娘,皇上派太监到宫门口了,娘娘准备接旨吧。

  闻听杨广派来的人已到了门口,宣华的身子猛然间一颤,脸从夕阳里挪开的刹那已是苍白无色,顿时她就觉得手脚冰凉,脊背仿佛在往外冒冷汗,该来的终究还是来了,宣华默言着,而后自顾自的朝殿内而且。
  宣华刚刚准备好传旨太监已被领到了面前。
  宣华努力的要自己保持其一贯的安雅冷静,可是心却在不停的颤,那是一种大难临头的忐忑与不安。
请按 Ctrl+D 将本页加入书签
提意见或您需要哪些图书的全集整理?
上一节目录下一节
【网站提示】 读者如发现作品内容与法律抵触之处,请向本站举报。 非常感谢您对易读的支持!举报
© CopyRight 2011 yiread.com 易读所有作品由自动化设备收集于互联网.作品各种权益与责任归原作者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