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洪宪王朝--袁世凯是怎样炼成的》
第3节

作者: 洹上野老
收藏本书TXT下载

  1859年,授钦差大臣,督办安徽军务。5月,擢漕运总督。次年赏穿黄马褂。
  从六年前的下乡“知青”到现在的一品大员,袁甲三一路扶云直上。
  日期:2013-10-22 19:22:35
  二 无形的遗产

  大清帝国内部正打得火热,英法两国趁火打劫,发动了二次鸦片战争。
  1859年9月,英国内阁开了一个长达八天的会议,会议主题是总结大沽口海战的失败经验,以及对中国增兵,把皇帝赶出北京城。
  三个月前,英法舰队闯入渤海湾挑衅,僧格林沁率清军英勇反击,以三十余人的微弱伤亡重创敌舰十余艘,毙伤敌军四百多人,历史上把那次较量称为第二次大沽口战役。
  那是晚清政府在对外战争史上罕见的一次胜利。
  一群拿着冷兵器的瘾君子都打不过,欧洲人觉得这是他们强盗界的奇耻大辱,以后在道上混让同仁们还怎么看,他们认为,在哪里跌倒就要从哪里爬起来。1860年秋,英法增加数倍兵力重返渤海湾,这一次清军很快溃败,联军随之攻陷天津,涌入北京城,火烧了有“万园之园”之称的圆明园,咸丰帝只能带着老婆去热河“秋狩”了,这一去,竟再也没有回来。
  1861年,太平军痛失安庆,天京失去军事屏障,陈玉成坐镇庐州调兵遣将,试图挽回安徽局势,但清军没有给他喘息机会,庐州随后遭到多隆阿和袁甲三等人的联合围攻。

  本来陈玉成打算去西北和西征军会师,不料遇到了一个叫苗沛霖的极品,至于极品到何种境界,我们先做一个简单了解。
  1856年以前,苗沛霖还是一个遵纪守法的团练头子。
  1856年,自己单干。
  1857年,投清,被封道员。
  1860年,自己单干。

  1861年,反清,被太平军封奏王。
  1862年,投清,诱捕英王陈玉成。
  1863年,反清。
  1863年底,兵败被杀。
  看到苗沛霖的经历,楼主已经为他出神入化的无耻境界所折服,无耻苗能在七年时间里两边倒,还倒得游刃有余,并没有什么秘诀,靠的就是枪杆子。如果真要一个理由的话,那就是他的反复成性混淆了双方视听,弄得大家都不知道他到底跟谁一伙,最终得以成功“潜伏”。
  好在群众的眼睛是雪亮的,苗兵败之后正要逃跑,被部下从背后杀死,人头也被送到清军大营,这个最没有原则的政治无赖,潜伏了一辈子,最后命丧于“潜伏”自己身边的部将手中。
  两个字,人品。
  说是时势造英雄,其实偶尔也造一下无赖,苗沛霖这个土匪头子就是时势造的。

  很多年以前,苗同学是一个科举路上混得比较失败的大龄秀才,牛人十几岁就中了,但苗沛霖成为苗秀才的时候已经快三十岁,早年的仕途多舛注定了他以后报复社会的变态心理。发捻起事以后,苗借团练之名,迅速拉起了一支队伍,号称苗练。我们前面已经讲到,当时的官方团练组织也就是那些下乡京官的乡勇,而混水摸鱼的苗沛霖团伙,在被招安之前,纯粹是一个民间组织。虽然在读书方面智商不高,但苗沛霖这个热爱幻想的土军阀也是“有思想”的,他的政治偶像就是老乡朱元璋,出于对时势的“洞察”,他还借鉴了老乡“高筑墙,广积粮,缓称王”的指导思想,妄图在乱世之中成就一代伟业。可惜造物弄人,因智商有限,苗沛霖对时局屡次“误判”,最终投机失策,招来杀身之祸。不聪明还学人家秃顶,这就是你的不对了。

  日期:2013-10-23 12:57:42
  咸丰驾崩热河后,苗沛霖觉得“大清气数已尽”,联合太平军再度反清,此前陈玉成攻打定远,安徽巡抚翁同书弃城辗转寿州,苗沛霖派间谍潜入城内,不料间谍被团练首领孙家泰所杀,苗以此为借口带兵包围了寿州城,要翁交出杀人凶手。翁同书答应了他的要求,不但将与苗交恶的徐立壮处死,还囚禁了孙家泰,孙大义凛然,仰药自尽。
  凶手已死,按理说苗该撤兵了,但在无赖的字典里,从来都没有诚信二字。苗沛霖提要求是假的,追究孙的刑事责任也是假的,他唯一的目的就是占领寿州,当他佯装撤兵绕了一圈又回到寿州时,翁同书知道上当了,小人不愧是小人,君子永远都不是他的对手,原因很简单,他们没有底线,明明是拳击,他连咬都用上,这就难对付了。
  苗沛霖用行动再一次证明了他的人品,这回他不但没撤兵,还攻入城内俘虏了翁省长,杀害了孙氏一门六位团练官员和全家老小,酿成轰动一时的寿州事件。
  翁同书弃城在先,杀害团练首领在后,还为反复无常的苗沛霖说好话,妄图“招安”,一旁的曾国藩再也看不去了,事情刚刚平息,一封弹劾信就发到了北京。翁同书他爹翁心存是当朝帝师,弟弟翁同龢后来也是帝师,所以这位翁省长的背景不是一般的硬。正因如此,曾国藩的奏折里说了,“不敢因翁同书之门第鼎盛,瞻顾迁就”,意思很明了,多硬也要弹。
  话都说到这份上了,朝廷只能依法判了翁同书死刑,年迈的翁心存经不住打击,心急病亡。眼看翁家已经死了一个了,再斩有点说不过去,翁同书就由死刑改为发配新疆,三年后,翁病死他乡,至死没能再回中原。
  从处罚结果来看,朝廷没有“网开一面”,多是因为那句“不敢瞻顾迁就”,写文章很简单,想写得出类拔萃不容易,谁能如此切中要害?说来不是巧合,这奏疏正出自有过代笔经历的李鸿章之手,作为曾国藩的幕僚这本是他分内之事,不想无意中收获了一个资深政敌,好好的一个家让他给拆散了,翁同龢自此与李鸿章结下了家仇。

  话说回来,苗沛霖一向拥兵自重,这次为什么敢于公开和清廷叫板呢?原因在于当时的局势。京城沦陷,皇帝也没了,表面上看大清这一回是真要玩完了,此时不反更待何时?投机成性的苗土匪再次觉得“单干的时候到了”,让他没想到的是,这又是一次误判,清廷不但没寿终正寝,还要追究他的责任。
  将功赎罪是苗沛霖想到的唯一办法。
  接下来,事情就来到了前面所述袁甲三围攻陈玉成的那一年。
  1862年3月,袁甲三和多隆阿合围庐州,连攻数日未果,陈玉成身陷囹圄。这时,一心戴罪立功的苗沛霖派人送来“建议”,说孤城独守乃兵家大忌,以英王这样的盖世英雄,何必在这跟妖兵纠缠,如果您不嫌弃,我那有一百二十万大军,来寿州,咱们共图大计。
  陈玉成经不住忽悠,从庐州突围北上,打算来到寿州找苗沛霖,按“计划”挺进河南,“直取汴梁”。陈部下提议说,听说苗沛霖这个人反复无常,是个地地道道天赋异禀的小人,咱们还是不去的好。陈不听劝告毅然前往,刚到寿州,城门紧闭,陈和随行当场被擒,随后被押往清军大营。
  6月4日,陈玉成凛然就义,时年二十六岁。
  第二年,苗沛霖再举反清大旗,最终落得个身首异处。
请按 Ctrl+D 将本页加入书签
提意见或您需要哪些图书的全集整理?
上一节目录下一节
【网站提示】 读者如发现作品内容与法律抵触之处,请向本站举报。 非常感谢您对易读的支持!举报
© CopyRight 2011 yiread.com 易读所有作品由自动化设备收集于互联网.作品各种权益与责任归原作者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