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陵惊梦(《明末那些事儿》之二),历史上最纠结惨烈的“三角虐斗”》
第34节

作者: 赤脚踏沧浪
收藏本书TXT下载
  日期:2015-05-01 16:29:12
  【064】
  第七章 铁哥们(10)
  ▲▲ 侯李情缘
  “南国佳人佩,休教袖里藏。
  随郎团扇影,摇动一身香。”
  娇小俏丽的“香扇坠儿”李香君与风流洒脱的复社贵公子侯方域的风流故事,被大戏剧家孔尚任演绎成一曲荡气回肠、感慨系之的《桃花扇》传奇,成就了一段几乎家喻户晓的千古爱情佳话。
  但艺术毕竟不是现实,舞台上的戏剧角色也不等同于真实的历史人物,事实上,侯、李情缘大约只持续了半年的光景,就不得不劳燕分飞了。
  真是:劳燕分飞各西东,早知春梦终成空,莫如当初不相逢。恨重重,怨重重,人间最苦是情种,一步步追不回那离人影,一声声诉不尽那未了情。

  话说崇祯十二年(1639)南京乡试,东林孤儿、复社名士,联翩入场。谁料才华横溢、自信十足的侯方域、冒辟疆、陈贞慧等人竟都名落孙山,铩羽而归。
  据说他们的落榜,并不关乎文字的优劣,而是触犯了时政的忌讳。比如侯方域在第一场策论中,就快人快语,批评当权者察察为明、刚愎自用,矛头似乎一下子指向了崇祯皇帝朱由检。
  下第后的侯公子怏怏失意,又加上老爷子侯恂因受奸相温体仁陷害,如今还关在大狱里,他跟复社诸位君子又盘恒了一段时间(仍然是“无日不连舆接席,酒酣耳热,多咀嚼大铖,以为笑乐”)后,于年底离开南京,返回老家归德。
  分别的那天晚上,李香君特意在秦淮河口桃叶渡摆下一桌酒宴。一壶清冽的美酒,几个精致的碟盘,二人四目相对,脉脉含情。香君慢慢起身,将平生最拿手的《琵琶记》曲子作为《离歌》宛转于歌喉,一曲才罢,早已泪流满面。
  她默默地端起玉壶,为侯公子又斟上一杯,然后温柔而又坚定地说出了这样一番动情的话:

  “公子的才名文藻,一点不比《琵琶记》中唱到的蔡中郎差,汉末的蔡邕虽然学问很好,可难以弥补品性上的缺陷。《琵琶记》里叙述的故事固然是虚构的,但蔡邕曾亲近过大奸贼董卓,这总是事实。
  “公子豪迈不羁,再加上科场失意,今夜一别,不知何日还能相见?但愿你能始终自爱,别忘了我今天为你演唱的《琵琶》词。从此以后我再也不会唱它了。”
  在李香君的心中,虽然不舍,但已隐约感觉到别离后不可能再相见的结局,也许他们的情事本来就是一场露水之缘,一次人生旅途中的美丽邂逅。
  明末文学家陈维崧在《妇人集》里记载:“姬与归德侯方域善,曾以身许方域,设誓最苦,誓辞今尚存湖海楼箧衍中。”“湖海楼”是陈维崧的书楼,“箧衍”即竹箱子,而陈维崧正是侯方域的密友陈贞慧的儿子。
  侯方域离开南京后,李香君洁身自好,望眼欲穿。
  香君啊,未遇公子时,你含苞待放在媚香楼头,嫩叶香苞,却又满含春愁;
  公子来之后,你盛开在他的肩头,脂香粉腻,更是春意浓浓水悠悠;
  公子去之后,你只能孑然栖身在凄清的枝头,风吹雨打,却依然翘首。
  半年后,曾做过四川巡抚的田仰倾慕李香君的艳名,派人持三百金欲邀香君一见,香君断然拒绝。田仰老头儿不禁恼羞成怒,便制造出各种流言对香君进行恶意中伤。香君叹口气说:

  “田仰跟阮大铖是一丘之貉啊。我以前称扬侯公子的是什么?而今如果因贪图金钱而听从他们的召唤,我怎么对不起侯公子哪!”
  她到底也不肯跟田仰见面。
  财大气粗的田老头认为香君拒绝他,肯定是接受了侯方域的指使,所以致函相责,侯公子为此事还专门写了一篇《答田中丞书》,软中带硬地回击了他。
  对有情有义、富于正义感的李香君,侯方域是又感动又钦佩,但回到河南老家的侯公子,却从此再没跟李香君联系,他的诗集中关于这段爱情往事的吟咏也少而又少。即使后来因事重返南京,不知什么原因,他也没有再去媚香楼与香君相会。

  最是秦淮古渡头,伤心无复媚香楼。
  可怜一片清溪水,犹向门前呜咽流。
  也许相见不如怀念,怀念胜于相见,人生最可怕的应该就是贪恋吧。或许在某个下着细雨的夜晚,远方有个人还会愿意想起我的脸……
请按 Ctrl+D 将本页加入书签
提意见或您需要哪些图书的全集整理?
上一节目录下一节
【网站提示】 读者如发现作品内容与法律抵触之处,请向本站举报。 非常感谢您对易读的支持!举报
© CopyRight 2011 yiread.com 易读所有作品由自动化设备收集于互联网.作品各种权益与责任归原作者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