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木桥下的一千零一夜》
第29节

作者: 我的佩佩2011
收藏本书TXT下载
  日期:2014-07-22 11:30:00
  周家是村里的大户。
  虽然那时的经济比不上现在,可是,对比起来,周家的人多山多,田多地多,劳动力多钱也相对比较多是无可争辩的事实。
  当然了,周家也不是只指一家人,如爷爷奶奶加上小夫妻加娃这样的组合,而是周家的表兄表姐,表兄妹,堂兄堂姐,堂弟妹这样的一个大家族。

  这样的人家在村里不算少数,只是像周家当年一干人等个个家里都略处于家村上层的,几乎没有第二个周家这般能与之比肩。
  周家旁支很多,嫡系也如此。
  老周家最有威严的就是周国,周家,周丽兰三姐弟的父母。
  现在,周家父母已经是公婆的身份了。
  大女儿周丽兰嫁了别村富户。
  二儿子周国娶妻,有一儿子。
  三儿子周家也娶妻,未有子。
  周家两兄弟周国,比起弟弟周家要老实一点,可是,两都是大男人主义,这个大男子主义包括了当时农村男女称的懒病--绝不干任何家务,洗衣做饭扫地带娃也就算了,包括砍柴挖地瓜等“小力气”活也是一率不做。平时有零工做零工,无零工就只是做一年一度的插秧和打谷。至于打农药拔萆子也都是自家女人的事。
  娶的老婆也都很合格,是温顺孝和的女人,女人是家庭条件比周家差得有点多的人家中的姐妹,当然文化水平都不高,只小学毕业。周家信的是:娶妻就娶贤,妻不贤,夫家被祸三代。
  是以,夫妻之间日子到底如何外人不清,可是依村里人看来,公婆威严,儿子听话,媳妇乖巧勤劳,那就是人人称羡的神仙日子。

  周国周家与公公周父一样,嗜酒,嗜酒之人大多酒品不好,周家三父子也逃不过常理。平时在家若喝酒,也没少出现打老婆添爽快的事儿来。
  一次,三父子外出参加村里某酒席,三个喝了个大醉,与剩下的一堆醉货胡侃海侃至晚上9点。
  当时在场的,没有谁比谁更清醒,男主人也和周家父子一样醉得一塌胡涂,女主人和其他的女性在忙着酒席后留下来的各种清洗和搬挪工作---哪怕女主人没事,也只有男主人送周家父子的道理,女主人是不可能送这三男人回家。
  是以,大家也就是心照不宣的客气几句。
  男主人说我作为主人应该要送送,而周家父子以男主人也醉酒不宜送,自己三人成行无大碍为由互相打哈哈着,就这样自己走了。
  整个村子的人家居住情况大约成两条平行线状。即最左边有人住,最右边有人住,其它的零落户都住在山边的山边。最中间是非常大的一大片水田和偶尔穿插在其中的鱼塘之类的。
  那日,是月朗星稀的一天,再加上但凡鱼塘处晚上都会亮灯(当时村里称为守塘,有的是灯守,半夜三更随时来抽看,有的是搭了棚子,人和灯一起守到天亮)周家父子三人惯于在家和在外喝酒,一路上有灯有月亮,是以,还真没把夜路当成一回事来看。
  然而,经过某家的鱼塘时,老大周国想吐,可是头晕脑涨的就带人一起歪进了鱼塘里。这一掉下去,居然除了入水声,就没听到老大再发出来半点声音来,划动水的声音也没有。
  这家鱼塘的主人这天没来守塘,就孤零零的亮了一头一尾的两个电灯泡。
  周家和周父蒙了一下下,马上就决定下水救人。
  鱼塘水其实也不是特别深,大多只到成人的腋下。可是农村的鱼塘是用田挖成的,是以,养鱼养得久了,淤泥就特别的深,真要下水,还得掂量。
  周父和弟弟周家也没多想,醉着就想下水掏人。周家头重脚轻的,肯定是游不动了,是以,他只能想办法站着,刚下水,脚就一直往下陷,这半个身子在水,周家反而有点清醒了,大叫周父使劲拉着,周父手上用了劲,周家觉得自己算稳住了,脚下虚虚的抵着鱼塘的边,鱼塘的水在略倾斜身体的这个男人的嘴边荡开了。周家的手往自己周围划拉了几下,没有感知到大哥在周围。为了手能找到更远一点的地方,周家的脚离开了抵住的鱼塘边,放直了人,牵住了周父的手往塘内走了走,踩上了鱼塘的塘底。手一掏,似乎够着了什么东西。

  周父在鱼塘边上却拉不动了,手上的劲越来越小,周家觉得自己下沉了,最少,淤泥到了自己小腿的三分之一处,可是,脚底还没有落得实地上,还在继续下沉。
  周家又叫周父用力,周父说,上来吧,我拉不动了,我们叫人帮。一句话因为酒劲和手上正在用着的劲,说得断断续续的。
  周家人在水下这一会,人清醒了很多,他也判断出周父的无奈,没法了,只得拔脚想转身上岸找人帮忙。哪知,不动还好,一动,人一下子就沉了一截下去,因为下沉的泥让只到腋下的水涨到了周家的肩上,这下猛地一沉,因为划动而冒起来的泥水就跑到了嘴边,周家喊不出话来,只得用手扇水到了周父的脸上。
请按 Ctrl+D 将本页加入书签
提意见或您需要哪些图书的全集整理?
上一节目录下一节
【网站提示】 读者如发现作品内容与法律抵触之处,请向本站举报。 非常感谢您对易读的支持!举报
© CopyRight 2011 yiread.com 易读所有作品由自动化设备收集于互联网.作品各种权益与责任归原作者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