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宋朝果然很有料》
第27节

作者: 京城说书匠
收藏本书TXT下载
  日期:2015-07-09 09:18:32
  天降横财
  我们老说,一个人失败后,他怨天尤人,总是从外面找失败的原因。实际上,这是绝对错误的,也是绝对找不到的。因为一个人失败的所有原因,都是他自己造成的,跟别人一点儿关系也没有。这就是孟子所说的“反求诸己”。
  柴荣之所以罢免张永德,与其说是这句谶语的作用,不如说是他自作自受的结果!
  这到底是怎么回事呢?

  原来,在柴荣因病班师回朝期间,他正好路经潭州。因为潭州是柴荣发迹之所,所以柴荣对这里感情特别深。他在这里住了很久,也没有返回京城的意思。
  眼见君主流连忘返、乐不思蜀了,群臣全都慌了,且因为柴荣重病缠身,除了张永德等少数官员外,其他人根本没有面圣的机会。
  在这种背景下,这些大臣就围住了张永德,托他给皇帝带个话:“如今皇帝重病,京城空虚,天下也没有太平,万一有一个突发事件,有人觊觎皇位的话,咱们岂不是赔死,还是赶紧班师回朝,这才是正道。”
  听完这番话后,张永德觉得句句在理,他就在面见柴荣后,把这番话原原本本、一字不差地说了一遍。
  殊不知,等张永德说完后,柴荣冷冷地问道:“张爱卿所言极是,朕问你一句,这些话是谁教你的呀?”

  突然听见这么一句话,张永德毫不避讳,他立刻说道:“是谁、谁、谁教我的,大家都是这个意思。”
  事后,柴荣叹着气说道:“我就知道是这个结果,肯定有人教你这么说,难道你不明白我的心意吗?我看你一脸穷相,不足以当此富贵。”
  至此,张永德未来悲惨的命运,就此注定。
  当然了,您千万别跟我说,他之所以被柴荣辞退解雇,是因为自己“面相”不好,或者是“好心办坏事”。
  您要是这么想的话,您的觉悟也就如此了……
  要知道,柴荣的这番言论,可是有极其深刻的政治含义的。咱们设想一下,一个人位高权重、手握重兵,却一点主见都没有,天天被人当枪使,自己还浑然不知,这意味着什么?
  这么一个很容易被人说服的人,即使自己没有野心,也难保自己手下没有野心,更难保自己在手下的撺掇下,最终爆发出野心。
  因此,不管怎么想,这个手握重兵、毫无主见的张永德,都是大周王朝一个实实在在的潜在威胁!对付这样的人,仅仅解除了他的兵权,这已经是对他最大的恩惠了。
  以上才是柴荣罢免张永德的真正原因,跟那个什么狗屁谶语,没有一丁点儿关系。
  从一开始,此人就难堪大用,绝对不能托孤。
  那么,对于柴荣而言,如果舍弃了张永德,他又该把军权托付给谁呢?
  是李重进吗?
  别扯了!如果说张永德只是个人能力的问题,他可能被人撺掇造反的话,那么这个李重进,他绝对会杀了自己的小儿子。
  因为,从自己登基后,这个人就一直愤愤不平,时刻准备着报仇雪恨,你让这种人成为自己的托孤大臣,这不是没事找死吗?
  因此,等罢免了张永德以后,柴荣就把李重进轰到了扬州,让他彻底远离了中央,去当一个地方节度使去了。

  那么,接连罢免了张永德和李重进,柴荣又该把军权托付给谁呢?
  看来,只有那个人了……
  这个人,就是喜从天降,被馅饼狠狠砸了一顿的赵匡胤。
  日期:2015-07-10 08:56:09

  那么,柴荣为什么如此信任赵匡胤呢?两件事情,应该能够说明这个问题了。
  第一件事:忠孝的问题。
  咱们前面讲过,在父亲病重期间,柴荣让赵匡胤去打仗,结果赵匡胤二话不说,立刻把父亲托付给了赵普,然后就率军出征了。在那个时代里,如果“忠”跟“孝”冲突了,还是“忠”为先,毕竟还是要先效忠皇帝。
  实际上,这是一个天大的误区。
  在中国古代,不管是什么学说,都把“孝道”作为人最高的道德准则。孝道不仅是中国传统文化中,最基本的社会伦理准则;更是衡量一个人,是否
  “配当人”的一个最基本依据。

  “孝”是如此重要,即使是最高统治者皇帝,也不敢轻易践踏这个字。所以不管是什么等级的官员,只要父母生病了,就一定要回家尽孝,这也成为一种“祖制”,是不可能更改的事情。但是,如果国家正在用人之际,这么一个烂摊子没人管,你不能说卷铺盖就不干呀?一到碰到这种情况,皇帝可以使用自己的杀手锏——夺情。
  所谓“夺情”,就是明知道你很悲伤,但是为了这个国家,我只能“很不厚道”地把你拽回来,让你继续为这个国家效力。当然了,统治者也知道这种做法理亏,所以用了一个“夺”字。意思是这不算是命令,大臣可以选择拒绝。
  因此,如果当时赵匡胤选择违抗圣旨,就是要照顾自己的父亲,柴荣也无话可说。他不仅不会怪罪赵匡胤,反而还会欣赏赵匡胤的这种孝顺之心。
  这个原因很容易理解,根据我们的传统定义,只要是孝子,就一定忠君;反之,连一个父母都不孝顺的人,怎么可能会忠于自己的老板。然而,就是这个赵匡胤,他为了自己的国家,都不用柴荣去夺情,人家就自己跑过来忠君报国了。
  可见,对于这么一个人,柴荣怎么能不喜欢他,怎么能不委以重任,最后临终托孤呢?
  第二件事:贪心的问题。

  自古以来,虽然有“钱财乃身外之物”之说,但是试问这个天下,有谁能够做到这点,做到视金钱如粪土,真正的淡泊于心?
  殊不知,赵匡胤却告诉我们:我能!
  在讨伐南唐期间,由于赵匡胤的英勇表现,李璟视其为心腹大患,他就想使用一个离间计,彻底铲除这个心腹大患。
  有一次,李璟派使者修书一封,直接交给了赵匡胤,并不怀好意地馈赠了3000两黄金,想以此制造赵匡胤私通南唐的假象,从而引起柴荣的怀疑。

  然而,面对这3000两黄金,赵匡胤根本不为所动,人家二话不说,就把这件事情告诉了柴荣,并把这些黄金上交国库了。
  南唐李璟真是偷鸡不成蚀把米,赔了夫人又折兵,他不仅没有离间赵匡胤与柴荣的君臣关系,反而赔了一笔黄金。
  至此,通过明里暗里的不断考察,柴荣得到了一个非常好的结论:
  赵匡胤这个人,打仗身先士卒、舍生忘死;生活公而忘私,国而忘家;为官从不贪污腐败、结党营私;甚至为了国家的利益,他能够舍弃自己的老爹,坚持以国事为重,是所有后周官员的楷模。

  总之一句话,赵匡胤绝对是一个好干部,他也绝对不会辜负自己的重任。
  至此,当提拔了赵匡胤为“殿前都点检”后,柴荣终于欣慰地咽下了最后一口气,他终于结束了自己五年辉煌的历史。然后,柴荣将在那个世界或惊喜着,或痛楚着,或欢欣着,或悲伤着,看着赵匡胤最终黄袍加身,改朝换代,迎来属于自己辉煌的十六年……
请按 Ctrl+D 将本页加入书签
提意见或您需要哪些图书的全集整理?
上一节目录下一节
【网站提示】 读者如发现作品内容与法律抵触之处,请向本站举报。 非常感谢您对易读的支持!举报
© CopyRight 2011 yiread.com 易读所有作品由自动化设备收集于互联网.作品各种权益与责任归原作者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