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木桥下的一千零一夜》
第20节

作者: 我的佩佩2011
收藏本书TXT下载
  是不是有前车之鉴,就能幸免?
  是不是无论视野有多广阔,人的眼睛就只能看那么远?
  是不是无论烛灯如何的亮,站在灯底下的人儿永远看不到?
  又或者依靠灯的光亮走出了灯底,却因为灯亮的范围只给了这个人这么宽的眼界?
  思来想去:只缘身在此山中。
  若走不出来,自己就成了灯下黑。

  日期:2014-06-27 08:52:00
  7.你,应该想知道我的存在
  能够拒绝悲伤,是因为还不懂得悲伤。
  如果懂得了悲伤,就会不自觉的发现悲伤。
  ---楼主如是想。
  日期:2014-06-27 10:25:00
  老穆家三代单传,是真的三代单传,每一代就一个男娃,无女娃。
  因为是本地人,所以很多人也可以指天发誓地证明这个事实,但是很多人也能证明,从倒着往回数三代,老穆家就一直是这么穷。
  穷到哪种程度呢?
  两间土胚茅草屋,据说是老穆的爷爷就建好了的。
  到了老穆这代,这两间屋子,就是顶上多了几块薄膜(种植盖大棚的那种薄膜),薄膜经了风雨再被日头晒极容易坏,又被老穆家换成了油毛毡(可不是石棉瓦,断层跟石棉瓦差不多,可是厚度只有普通鼠标垫的样子,两面会刷一层沥青,增加耐久度)。
  关于这三代单传,虽是事实,但也有别更详细的说法----好多人说,三代每代都不止生一个,只不过,很小很小的时候就只有一个活下来了。
  到了老穆这一代,他也只有一个男娃,算是完成了第四代单传。
  这对老夫妻就跟他们的上一代一样贫穷的活着,年轻时,地也有多的,多了的不种租给别人种,自家就种着两三亩水田,种了一小畦菜地,节俭着度日,攒钱要给还在襁褓中的儿子娶媳妇。
  孩子一天一天长大,一岁了不会叫妈妈爸爸--也正常,农村里常有五六岁才说话的孩子。
  奶到两岁,娃娃还是一动不动,吃了睡睡了吃---夫妻只是有点奇怪。
  三岁,会走点路了但走不稳,还是不会说话,夫妻还是没管,打算等到五岁看看。

  四岁过去了,路走得歪斜,但在老穆两口子看来,没事,以后会走稳的。
  然后到了五岁,依然不会叫爸妈,有时候被夫妻两逗狠了,儿子张嘴想说,说不出来,先流口水了。
  老穆两口子感觉有点不对了,带了儿子去医院,具体情况外人不知道,只是回来大家都知道了这孩子是个天生的傻子,治不好的。
  老穆家那几天像天塌了似的,30来的老婆桂花哭个没完没了,老穆也不干活了,成天蹲墙角里拿着烟枪抽大烟。
  后来,不哭了,也干活了。
  只是与此同时之后的几年,又传出各种风言风语,说是看到老穆家某天某日淹死了或掐好了个孩子---当然都是女娃。
  就这样,谣言传着传着,老穆儿子都十三四岁了。
  有一天,谣言就突然中止了,没再有谁说什么难听的话。
  老穆夫妻两个带着儿子早出晚归的,认命了。
  一晃到了儿子20岁的时候,老穆四下托人说亲,其实也就是找个安慰和侥幸。
  别说儿子是傻的,就是自己儿子不傻,穷了四代,农村里的基本也不会有人想嫁,在农村里看来,这就是穷病,骨子里的穷病,富不起来的,而且也给不起什么好彩礼。

  老穆夫妻在寻了一年左右后,就没有再拖下去,去很远很远的地方买了个一个同样傻傻的女人过来,说是女人不为过,这女人要比老穆儿子大几岁,据说小花了近万块。
  就这样,老穆儿子有了老婆。
  本来,老穆是本村人,要是想宴宾客也是有很多人送礼的,到底,他最后还是没请,默默的就是老穆家多了一口人。
  毕竟是老思想,这娶到了媳妇,老穆家里就显得有人气多了。
  然后,公公出工下国,婆婆就在家指导傻媳妇做事,兼带儿子。
  日期:2014-06-27 12:01:00
  这家里多个人就多张嘴,加上婆婆不下田了,这肯定要在家干别的,挣出饭食钱来。

  这傻媳妇也怪,才来几天,就把眼前的穆婆婆当成了头儿似的,熟得要命,整天跟着。
  于是,不养猪的老穆家养了两只猪。
  养猪的后果就是要打猪草,要上山砍柴。
  两傻子咋砍?
  公婆两个想到办法了,把儿子用绳子绑起来,带着傻媳妇上山。
  就这样,傻儿子被双手绑住,然后绳子另一头系在了柱子上---这种做法延续了10来年。
  傻儿子当然不肯,叫呀闹呀,哭呀又是双脚在地上跳呀,穆婆婆也只是抹抹泪转身带着傻媳妇上山了。

  婆婆是个典型的啥都能干点的农村妇女。
  她腰里用绳子拴着一个小木枷,绳子在腹部打了个小结,小木枷中间有个合适的小木孔,刚好能插把柴刀在上面,拖在屁股位置那,于是,一只手拔动山草柴枝,一只手牵着傻媳妇进山了。
  等到了山里,穆婆婆才知道带了自己这个媳妇上山完全是大错特错。
  她在砍柴,傻媳妇就在边上围着她跳呀蹦的,好几次都险险要砍中突然伸脸来看的傻女人。
  穆婆婆很生气,尽管她知道,这种情况是正常的,这只是一个傻子,她不知道自己在做着一个怎么样的危险的事。但是,穆婆婆还是忍不住生气,从不声不响的砍着,到要求媳妇别说话,学着她做,又到了边咒骂边流泪砍柴,最后,穆婆婆丢下柴刀,抓住了傻媳妇头发使劲就是两巴掌。
  傻媳妇傻是傻,可也知道疼,被两巴掌,一下子就乖了。眨眨眼就坐在边上一动不动。
  穆婆婆有点愧疚,不太敢看媳妇,就低着头,把柴刀捡起来继续砍,砍着砍着,耳朵里还是一点声音都没听到,忍不住了抬头一看,傻媳妇竟用膝盖托着下巴一副我好乖的表情看着她。
  穆婆婆心一下子突突地跳起来了,她咳了下,假装镇定地说,媳妇呀,过来帮我下。
  傻媳妇听不懂,还是没动。
  穆婆婆有点惊住的心反又被气恼给盖住了,大花,快过来。
  这回,傻媳妇很快起身,过来了,然后站着不动。
  穆婆婆很无奈,不过她明白了,这媳妇傻,但还是比自己儿子聪明,最少,她听得懂自己名字,也知道过来之类的话是什么意思---其实,要个再懂一点来看,那这个媳妇也就是弱智,比起白痴还是有区别的。
  老人家不懂这种名词之间的区别,但她也知道,要是很有耐心很有耐心的教,这个媳妇还是能做事的。
  存了这念头,穆婆婆打着十二万的精神,开始教傻媳妇捡柴,捆柴---没教如何选择柔韧度足够的树枝或是藤条做槁(第三声)子,槁子是用来捆柴的,就是把柔韧度够的树枝或是藤条拧成麻花状,麻花的一头是直的,另一头拧成圆,把柴放上去,两头一合,再拧成死结。
  可是,捡柴傻媳妇倒是会,她不会分柴的头尾,随便丢成一堆,更别说把放在一起的柴捆起来了。穆婆婆花弄了一上午就教会了这个捡柴。
请按 Ctrl+D 将本页加入书签
提意见或您需要哪些图书的全集整理?
上一节目录下一节
【网站提示】 读者如发现作品内容与法律抵触之处,请向本站举报。 非常感谢您对易读的支持!举报
© CopyRight 2011 yiread.com 易读所有作品由自动化设备收集于互联网.作品各种权益与责任归原作者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