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历史就是重口味:历史可以这样写·历史可以这样读》
第2节

作者: 公子齐迹
收藏本书TXT下载
  打下新城后第二年,即秦昭王十四年,公元前293年,秦国出兵十万攻打韩国伊阙。
  伊阙,在今天的洛阳龙门,是韩魏两国的西边门户,两山对峙,伊水流经期间,望之若阙,地势险要,易守难攻。两千三百多年后的今天,这里有著名的旅游景点龙门石窟,可当年这些凿出大佛的石头曾经被二十四万生命的鲜血所浸透。
  秦昭襄王任命向寿为主帅进攻伊阙。向寿虽然是宣太后的外甥,但他与昭襄王从小一起长大。即位十四年之久的昭襄王不想再继续生活在宣太后与魏冉的阴影之下,他要夺权,向寿就是他手中的棋子之一。
  向寿带着十万秦兵,浩浩荡荡出函谷关,雄纠纠气昂昂奔向伊阙。
  伊阙一旦失守,秦国虎狼之师便可直扑韩国腹地,进逼中原。韩国自然不敢大意,一面派兵扼守伊阙,一面遣使向魏国求援。

  日期:2012-11-16 14:35:23
  这些年,魏国一直在走下坡路,遭受桂陵、马陵两战的打击后,中原霸主的地位一去不复返。唇亡齿寒的道理的谁都懂,如果韩国没了,秦国接下来的靶子就是魏国,就算得罪强秦,也得帮韩国,帮韩国就是帮自己。魏王没有多想,赶紧以公孙喜为主帅率军增援韩国。
  公孙喜也算是一代名将,曾经和齐国名将匡章在垂沙之战中杀得楚军魂飞魄散,使楚国一蹶不振。公孙喜的哥哥更厉害,他就是二十年前搞合纵运动以对抗张仪连横而纵横天下的公孙衍。他哥哥的外号叫犀首,而他的外号叫犀武。以他的名气,理所当然地成了韩魏联军的主帅。
  驻守伊阙的韩魏联军有二十四万。韩兵的战斗力虽然比较差,但韩国“材士”却是闻名天下的弓弩兵,“超足而射,百发不暇止,远者达胸,近者掩心”,扼守住山头,居高临下将秦兵射成刺猬,还是不成问题的。而魏国的“武卒”就更猛了,他们可都是使用吴起的方法训练出来的特种兵,耐力、战斗力惊人。
  一个防御功夫了得,一个进攻能力超强,而秦军只有十万,连韩魏联军的一半都不到,再加上伊阙易守难攻,秦军要想获胜,着实不容易。

  只要韩魏联军扼守住伊阙要地,不出现大失误,秦军一点机会都没有。
  秦国的朝堂之上,正在商讨突破伊阙的办法。
  魏冉以为,向寿成名已久,他的作战特点,六国都比较清楚。面对向寿,公孙喜必定谨小慎微,不敢轻易出战。因此,他建议让名不见经传的白起代替向寿为秦军主帅,必能达到出其不意的效果。
  日期:2012-11-16 15:50:36
  我刚才查了一下,“百战百胜”出自《孙子兵法·谋攻篇》:“百战百胜,非善之善者也;不战而屈人之兵,善之善者也。”“百战不殆”出自《孙子兵法·谋攻篇》:“知彼知己者,百战不殆;不知彼而知己,一胜一负;不知彼,不知己,每战必殆。”殆,危险的意思,百战不殆,解释为百战不败,不能与百战百胜划等号。
  谢谢@总老师麦加 的指正!
  日期:2012-11-17 13:11:45
  昭襄王起初不同意,他认为白起并不比向寿强。但在魏冉的一再坚持下,他最终还是答应了。
  也许昭襄王是这样想的,这场仗并不好打,赢了,说明白起有真本事,秦国又多了个将才;败了,那白起就是罪人,而你魏冉也得引咎下台,秦国大政便可集于寡人一人之手。
  临阵换帅,乃兵家大忌。
  但秦国从来不是一个墨守陈规的国家,天下武功唯快不破,天下大事唯变不败。
  巧合的是,白起第一次做主帅是临阵换帅,最后一次做主帅也是临阵换帅,前者是由于他名声不响,后者是由于他名声太响,也许这就是冥冥之中,自有天意吧。
  在伊阙,白起将让天下为之震动,这里将见证一颗巨星的升起。

  秦兵只有十万,跟敌硬碰硬肯定占不到便宜。白起一路上苦思冥想,也没有想到破敌之法。
  初到战场,自然要对战场地势、敌我态势好好侦查一番。白起发现,韩魏联军并没有合兵一处,而是分两处扎营。
  有办法了。
  以弱战强,最好的办法就是避实击虚,各个击破,韩、魏联军两处扎营,正为白起的进攻提供了机会。
  韩、魏虽为联军,公孙喜虽为主帅,但两军指挥并不统一,仍是各自为战,为保存实力,谁也不敢先出战,互相推诿,得知秦军的统帅不是司马错,也不是向寿,而是从未听说过的白起,联军放松了警惕,为最后的失败埋下了伏笔。
  回到军帐,白起召集诸将,下达了作战任务。

  白起先在韩军阵前布设疑兵,牵制韩军。
  韩军本来战斗力就弱,又畏首畏尾,看到阵前的秦国疑兵,更不敢轻举妄动,选择了龟缩在军营里听动静。
  而公孙喜却错误地以为在韩军阵前的便是秦军主力,放松了警惕。他想等秦、韩两军拼得没力气了,自己再率魏军主力冲杀过去,捡个大便宜。
  但他怎么也不会想到,白起竟然走了一步险棋。
  白起只在韩军阵前留了小股部队,自己亲率秦军主力悄悄转移到了魏军阵前。
  如果让魏军发现,秦军很有可能陷入韩魏联军两面夹击,完全陷入被动。万幸的是,公孙喜并没有发现白起的行动。
  在夜幕的掩护下,白起率军悄悄靠近魏营,达到冲锋距离后,一声令下,秦军突然向毫无准备的魏军发起了进攻。砍下敌人首级,回去便可以加官进爵,在二十级爵位体制的激励下,秦军一个个如狼似虎,杀声震天。
  等魏军反应过来的时候,一切都晚了。
  看着秦军步兵、骑兵潮水般涌来,瞬间冲入了魏营,魏军惊慌失措。
  公孙喜毕竟是见过大世面的人,他没有自乱阵脚,立即组织迎战。秦兵虽然个个彪悍,但公孙喜的兵也不是吃素额,他的手下可全部是用吴起之法训练出来的武卒,单兵作战能力并不比秦兵差。
  在公孙喜的指挥下,魏军稳住了阵脚,开始了顽强的抵抗,双方陷入了僵局。

  日期:2012-11-18 13:29:55
  魏军有人数优势,而且一旦那边的韩军反应过来,出营支援魏军,秦军必定大败。再这么僵持下去,于秦军不利。
  关键时刻,白起亲自擂起战鼓,激励将士。
  一阵有力的战鼓声传来,秦兵回头一看,擂鼓的正是主帅白起,顿时热血沸腾,使出浑身力气,发起了一轮又一轮的攻击波。
  据说现在洛阳龙门的白起擂鼓台正是当年白起擂鼓的地方。

  魏军看到秦兵砍倒一个魏兵就将他们的首级割下挂在腰间,继续往前冲,看着地上一具具无头尸体,魏军陷入一片恐惧之中,渐渐支持不住了。
  公孙喜见势不妙,立即向韩军求援。
  韩军主将已经知道魏军跟秦军打起来了,但他不清楚自己阵前的秦军到底有多少人,不敢贸然出击,公孙喜向他求救了,可他依然选择缩在军营里不出战。
  战事发展到这个地步,公孙喜选择了拼死一战。可惜魏军防线已被秦军冲击得七零八落,再也抵挡不住秦军潮水般的攻势。
  看着眼前的士兵一个个倒下,公孙喜仍在奋力抵抗着,最后力尽被擒。溃败的魏军向韩军方向逃跑。

请按 Ctrl+D 将本页加入书签
提意见或您需要哪些图书的全集整理?
上一节目录下一节
【网站提示】 读者如发现作品内容与法律抵触之处,请向本站举报。 非常感谢您对易读的支持!举报
© CopyRight 2011 yiread.com 易读所有作品由自动化设备收集于互联网.作品各种权益与责任归原作者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