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杀戮档案》
第26节

作者: 孙毅M
收藏本书TXT下载
  韩冰打过120之后,便走过去陪董强聊天,董强说:“韩哥,我好困。”
  韩冰说:“你可千万别睡啊,睡了就醒不过来了……”
  话还没说完,董强就因失血过多,晕了过去。等了一段时间,救护车来了,董强被抬上了救护车。不久之后,韩冰以最快的速度到达了医院,他被护士告知,董强在急救室抢救。

  韩冰坐在椅子上等着,秒针在一点点艰难的移动,韩冰的心在慢慢的煎熬。他不断的祈祷董强会活下来。过了大约半个小时,董强被从急救室推了出来,不过他的身体上被蒙了一层白布。
  韩冰连连摇头,不,这不是真的,不是真的……
  董强的葬礼按期举行,包括韩冰在内的许多同事也都到场了,董强是因公殉职,上面特别吩咐过,他的葬礼要办的风风光光的。
  在董强的葬礼上,董强的母亲泣不成声,韩冰看着她哭泣时抖动的肩膀,感到十分的内疚。如果不是韩冰带董强去石岛渔港,如果董强去取枪时他没有阻拦,也许这一切都不会发生。
  在那以后,韩冰陷入了一种偏执的状态,他的心里总是默念着,我一定要抓到你,我一定要抓到你。很快,韩冰从渔船上找到了残余的几滴血迹,警局从血迹中提取出了DNA,从DNA的匹配来看,十一名船员的口供简直漏洞百出。

  警局召回了十一名嫌疑犯,经过反反复复的审问,终于得出了事情的真相。真实的故事是这样的……
  日期:2015-04-09 22:58:00
  第十七章起航
  每年的这个时候,鑫发水产的老总杨总都非常的焦虑,眼看到了出海的时候,船员仍旧还没有招齐。因为招不到人出海,鲁荣渔2682号已经在石岛渔港停泊两个月了。一个月后,鑫发水产终于勉强凑齐了三十三人,尽管对于一艘远洋油轮来说,人数仍旧显得很少,但是看来也只能这样了。
  “很多人都是旱鸭子,从没见过大海,也不会游泳。”这是一位老船员描述的远洋船员用工的现状,因为沿海地区往往招不到人出海,所以才会招募黑龙江、内蒙古等地的务工人员。而且由于出海非常辛苦,很多内陆农民干上一次后大都会选择离开,这也加剧了用工的紧俏。
  于是,一些渔业公司只好降低准入门槛,每出一次海就招一批人,所列出的条件也基本一致,即学历不限、身体健康,无传染病,无犯罪记录,无不良嗜好即可。而“外地应聘的船员只要符合身体健康,无犯罪记录即可以放心来公司应聘,100%录用。”
  然而,按照相关规定,远洋船员入职前必须经过培训并得到上船工作的《熟悉和基本安全培训合格证》、《精通救生艇筏和救助艇培训合格证》、《高级消防培训合格证》等最基本证书,掌握海上救生、船舶消防、急救及艇筏操纵方面的相关技能。降低门槛招募船员,只会让他们在海上不适应。

  鲁荣渔2682号上的三十三人中,出海时只有十五人有船员证,其他十八人没有船员证。我们的主角,刘贵夺,在这次远航前仅出海过两天。
  出海的前一天,是普普通通的一天,阳光很足,但是不算刺眼。每个人都知道,明天就要起航了。明天之后,长达两年的时间里不能再见到熟悉的亲人了。
  没有人想要出海,这三十三人中大部分是迫不得已,从他们的身上能够找到许多共性,大多小学或初中文化,家庭经济十分穷困,几乎都怀揣着淘金梦:姜晓龙为了刚出生的孩子的奶粉钱选择了再次出海;退伍军人岳鹏,为了妹妹的大学学费而踏上远洋渔船;黄金波离异后来石岛投奔亲戚,后决定到船上赚笔做小买卖的本钱,伙食长夏琦勇也有这样的想法;宋国春在老家搞过几次养殖,都以赔本告终;包德不顾腿疾,只想为儿子攒出买房子的钱。

  老家在黑龙江的大学生马玉超则是三十三人中学历最高的一个,毕业后工作一直不如意的他,希望出去闯一闯,让一贫如洗的父母不再仰人鼻息,结束在大连的亲戚家寄人篱下的生活。
  明天准备出海的三十三人全部被安排在一家廉价的旅馆中,两人一个房间,和刘贵夺同房的是一个叫做姜晓龙的老乡。两人因为同样来自黑龙江,很快就熟悉了起来。在夜晚来临的黄昏,刘贵夺和姜晓龙去街上买油条吃。
  手里拿着油汪汪的油条,姜晓龙抱怨说:“现在什么都涨价,油条竟然也涨价。”

  刘贵夺说:“油涨价了,油条可不就涨价了嘛。”
  姜晓龙说:“还油呢,全他妈地沟油。”
  刘贵夺说:“抱怨什么呢,吃吧,也吃不死。”
  这个时候,身后一辆奥迪车向两人鸣笛,姜晓龙和刘贵夺回头一看,从奥迪车里伸出一个脑袋来,对两人骂道:“走路不长眼睛啊!”
  姜晓龙和刘贵夺连忙躲开了,等到车走远了姜晓龙才大骂道:“有车咋地,有车就牛逼啊!”
  又过了一会儿,两人走到一个夜总会的门口,两人不经意间一瞥,看见一个四十多岁的脑满肠肥的中年人搂着一个二十多岁的涂脂抹粉的小姑娘,从旋转门走了出来。不一会儿,两人钻进了一辆宝马车里。
  姜晓龙说:“这男的肯定是当官儿的。”
  刘贵夺说:“我说是搞房地产的。”
  姜晓龙说:“都他妈一样。”
  刘贵夺说:“你说她们女的挣钱怎么那么容易,两腿一叉就什么都有了。这太不公平了。”
  姜晓龙说:“这你别问我,你得问老天爷去。”
  出海前的那个夜晚是个平静的夜晚,城市的夜空仍旧被廉价的霓虹笼罩。鑫发水产的杨总组织这批出海的船员去歌厅唱歌。歌厅名字起得气派,叫做“金碧辉煌”,实际上这家歌厅并不大,而且略显破旧。杨总选了最大的那个包房,但三十多人坐进去还是显得有点拥挤。
  杨总叫服务生抬五箱啤酒,唱歌之前杨总说:“明天大伙就出海了,今天我杨某略备薄酒,为大家送行!大家一定要尽兴。”
  船长李承权带头鼓掌,底下掀起一片掌声。大家开始轮流唱歌,马玉超唱了个郑智化的《水手》,杨总说:“这首歌唱得好,大家都是勇敢的水手,都是真正的男儿!”
  现场的气氛再次被掀起了一个小高『潮』。
  轮到刘贵夺时,刘贵夺说:“我就算了吧。”
  杨总说:“不行,今天必须得唱。”
  刘贵夺想了一会,一直追溯到中学时代的合唱比赛,当时他们班选的参赛曲目是《社会主义好》,刘贵夺只会唱这一首歌,他说:“那我就给大伙唱个社会主义好吧。”

  杨总说:“好,就唱社会主义好。”
  很快有人在破旧的点歌器上点上了这首歌,刘贵夺拿着麦克,看着字幕唱道:“社会主义好,社会主义好!社会主义国家人民地位高,反动派被打倒,帝国主义夹着尾巴逃跑了。全国人民大团结,掀起了社会主义建设高『潮』,建设高『潮』……”
  刘贵夺虽然唱的有些跑调,但是勇气可嘉,还是收到了大家齐刷刷的掌声。
请按 Ctrl+D 将本页加入书签
提意见或您需要哪些图书的全集整理?
上一节目录下一节
【网站提示】 读者如发现作品内容与法律抵触之处,请向本站举报。 非常感谢您对易读的支持!举报
© CopyRight 2011 yiread.com 易读所有作品由自动化设备收集于互联网.作品各种权益与责任归原作者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