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来这才是春秋——唯一不能缺席的王朝》
第26节

作者: 贾志刚
收藏本书TXT下载
日期:2008-9-23 14:34:52
  ——一 一国两制的构想
  时间来到了熊通为楚国国君的年代,熊通很不爽,因为他不是王。世世代代过去,很多诸侯的爵位都升了,可是楚国还是子爵。
  他在等待时机,他要当王。
  那一天,有人从洛邑回来——事实上楚国在洛邑一直有间谍,或者叫做驻京办,当然,是地下的。对于中央的精神,尽管没有什么约束力,但是还是要随时关注的。
  “主公,周桓王讨伐郑国,结果被郑国打得满地找牙,狼狈而逃。如今桓王再也不提讨伐郑国了,白挨打了。” 驻京办主任这样汇报。
  熊通笑了,原来周朝王室就这一点料了。
  “老子要当王。”熊通说道,他要搞楚独。
  “慢着。”令尹斗伯比说话了。令尹是什么?就是中原诸侯的上卿,楚国叫令尹,也就是现在的总理。
  难道斗总理比熊主席爱祖国?比熊主席更有大局观?
  “老斗,你反对?”熊主席是个脾气暴躁的人,当时就瞪眼了。
  “主公,我怎么会反对?楚国地大物博,物产丰富,人杰地灵,甲兵十万,天下无敌。主公您英明伟大,慷慨激昂,当个王有什么了不得的?不过。”斗总理说,世界上最怕的就是“不过”这两个字,因为这两个字后面必有学问。
  熊通听了很高兴,谁都喜欢被拍马屁,他要听“不过”后面是什么。
  “贸然称王有些不妥,那就是搞分裂了,分裂祖国,那是不得人心的,而且也会有些麻烦。我有更好的主意,主公有兴趣吗?”斗伯比很聪明,基本上,他可以算上楚国的祭足。
  “说。”
  “我的主意,就是一国两制。”
  天哪,早在春秋,就有了一国两制的思想。
  当然,那时候不叫一国两制,但是事实上就是一国两制。
  怎么个一国两制?
  依然尊周朝为中央政府,但是,让周朝封楚国为王,统管整个南方,同时周朝可以邀请楚国帮助维持中原的秩序。
  一国两制:名义上周朝还是老大,实际上大家都是王,各管各的地盘,各有各的制度,互不干涉。对外,还是一个周朝。
  还有一个更大的好处,实行一国两制,楚国的爵位就在所有中原诸侯之上了,今后什么晋国齐国郑国宋国等等,那是见面就自动矮半级,在楚国面前都要老老实实恭恭敬敬装孙子。
  斗伯比没有想到,他当初的伟大构思在几千年以后还会被用到。
  “哈哈,你太有才了。”熊通感叹。
  ——一国两制的推进
  一国两制的设想很好,这是当然的。
  但是,具体实施起来,需要技巧。
  楚国是不可能自己跑去周朝申请封王的,几百年不朝贡了,去就要求和周王平起平坐,那不是自找没趣?况且,周朝那么多人,会说话的人一大把,一顿圣贤理论就能把你说得哑口无言,心怀惭愧,说不准就地就自绝于人民了。
  那么谁去说?这是个学问。
  “大王,你看,除了北面是中原诸国之外,西面、南面都是我们的势力范围。如今,北面的郑国正强大,我们不要轻易惹他们。东面有一个随国,一向与中原诸国往来,基本不跟我们玩。随国是周朝王族,又是侯爵,如果能为我们去找周朝商谈一国两制,就比较理想了。”斗总理想得周到,看来早就考虑了这个问题。
  “老斗,你的主意好是好,可是,随国凭什么去为我们办事?”
  “这个简单,我们先派人去要求和他们签署和平共处条约,若是他们不签,我们就有理由打他们,征服他们之后,就可以提出这样的条件了。”这是斗总理的第一方案,俗称先礼后兵。
  原来,楚国虽说是蛮夷之国,但是公族那是中原过去的,祖上还是教授,所以他们懂得中原的规矩,也懂得蛮夷的不规矩。但凡征服南面的蛮子国家,那就采用蛮横的方法,打你就是打你,才不跟你讲道理。如今要打中原国家,就要先找个借口。
  革命的一手和反革命的一手,楚国是两手都准备,两手都很硬。
  前706年,熊通亲自率领大军出发,直抵随国,来到了瑕这个地方。之后派大夫薳章去随国,要求签署和平共处五项基本原则。如果随国不肯签,那就毫不客气,打他。
  楚国的国书很快到了随国,随国国君随侯一向瞧不起楚国蛮子,不过还是有些忌惮楚国的实力。如今看见楚国来使,心想这个蛮子国家不是来敲诈就是来勒索的,等到看到国书,是希望建立睦邻友好关系的,当时就放了心。
  “主公,不要高兴太早。”大夫季梁提醒,他一向研究国际形势,对楚国相当的了解,“楚国是个大国,我们是个小国,楚国无缘无故来搞什么睦邻友好,一定有什么企图。”
  随侯一听,没错啊,黄鼠狼给鸡拜年,什么时候安过好心?
  随国君臣随后展开讨论,并且对楚国的国书进行了研究,最后的结论是:国书没有文字陷阱。看不出楚国有什么不良企图。
  那就签吧,签了有什么坏处还看不出来,可是不签的坏处那是明摆着的。
  于是,随侯写了一份热情洋溢的国书,表示愿意跟楚国建立睦邻友好关系,随楚两国人民世世代代友好下去。
  信写好了,随侯派大夫少师前往楚营回报。
  在知道随侯派少师前来之后,斗伯比笑了。
请按 Ctrl+D 将本页加入书签
提意见或您需要哪些图书的全集整理?
上一节目录下一节
【网站提示】 读者如发现作品内容与法律抵触之处,请向本站举报。 非常感谢您对易读的支持!举报
© CopyRight 2011 yiread.com 易读所有作品由自动化设备收集于互联网.作品各种权益与责任归原作者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