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术小说——螳螂王(真实的民国武林,真实的国术格斗)》
第21节

作者: 宋别离2015
收藏本书TXT下载
  日期:2015-04-16 08:10:15
  7 神秘的太极拳
  时间过得飞快,转眼便到了年底,文鼎在腊八前一天,随着父母兄嫂回到了莱阳老家。
  在家里没住上几天,母亲就打发他去黄县老丈人家了。他和丁云梅快一年多没得见了,碰面后自然有说不完的私房话。
  这次来黄县,文鼎还听说了一个事,自己的大舅子丁云海年前就会从东洋回来。他出国是学医的,准备开春也去烟台开诊所开药店。丁云梅兴奋地告诉文鼎,只要哥哥在烟台开起了大药房,她便会经常去,那样子她就可以和文鼎时常见面了。
  元宵节过后,文鼎随家人回到了烟台。一班师兄弟见面后,自然说不出的亲热,他光和一班拳友吃吃喝喝,就花去不少时间。期间,“催命鬼”小郭子也来串过几次门,文鼎虽然从来没有答应收他为徒,他倒是满嘴师傅长师傅短的,真把文鼎当做师傅来敬了。
  开春后,宋启云便开始传授文鼎“八肘”的功夫,这套功法系螳螂拳里的绝杀招数,威力无匹,所以才会博得“学会八肘,神仙也不留”说法。
  德正见了,不免又添嫉恨。要知道,他身为宋启云的首徒,这些年侍奉师傅非常尽心尽意,但宋启云一直没有把这些杀招传他。如今,螳螂门的人眼里没有他这个大师兄,外面的人也只当宋文鼎才是未来的掌门人,根本就没他德正什么事。
  这么一来,他不免有些心灰意冷,练功也不勤了。连督促师弟们的劲头也没了,一到晚上,便会去外边喝得醉醺醺。回来就借酒耍疯,宋启云呵斥了他几回,竟是不改,便也不怎么待见他了。
  为了精通这套功夫,文鼎足足有一个月没出武馆的门,有众多师兄弟陪练,他果真在短时间内就把它啃下来了。如今,只剩下把它用于实战了,可扳着指头一算,烟台大大小小的拳坊差不多都被他打遍了,他还能到什么地方找人试手呢?
  恰在这时,又是小郭子带来了消息,说是在武英街那地方新开了一家拳馆,馆主叫杨丹伯,河北永年人,传的是太极拳。文鼎听了,登时便眼睛一亮。有关杨露蝉的传奇他早就耳熟能详,既然这个杨丹伯是从永年来的,只怕真是个太极高手,他当然一定要去领教领教。
  文鼎说干就干,当天下午便找上门去了。那武英街原来叫古董市街,其间的店铺多是卖笔墨纸张以及书画古董的,文鼎在里面转悠了半天,硬是没见到太极拳馆的招牌。后来一打听,才知道它藏在一条深巷子里,弄口有摆摊子的挡着,故而不好寻见。
  在弯弯曲曲的巷子走了会儿,果然看到几张太极馆的告示,瞄了两眼,大意是说练太极利于养生,祛病延年,至于它的技击实战方面却是只字不提。文鼎不免有些失望。
  终于来到了拳馆门前,原来是租了一栋民宅开的,门匾简单地用毛笔写了“李氏太极拳馆”六个大字,院子里打扫得干干净净,树下,有个年青女子穿一身宽松衣衫,领着几个病秧子样的人在慢吞吞地比划着,像是在跳舞,又像在摸鱼。文鼎见了,差点乐出声来,这样的“武术”如何能打人?
  那女子见有人来,还是高大壮实的小伙子,赶忙收了势子,笑吟吟地走过来。一张白生生的脸盘上,长着一对乌黑滚圆的大眼睛,她落落大方地问,“你是来报名学太极的吗?”
  “不,不!”文鼎赶忙说,“我是来拜访杨丹伯杨师傅的!”
  那女子听他这样一说,不觉多打量了几眼,说:“那可不巧,我爹他出门去了!”
  “那我在这里等等吧。”文鼎好不容易来一趟,当然不会轻易放弃。再说,他从来没接触过太极拳,自然想见识见识。
  那女子一时间猜不透他的来意,只好笑笑走开,又继续去教那几个人“跳舞”。文鼎背着手,四下走走看看,见拳馆布置简单,透着寒酸,比起宋启云的螳螂拳馆那可是差得远了。
  在院子里转了一圈后,他索性在树荫下的石凳子坐下来,饶有趣味地看那些人慢吞吞打拳。拳馆才开张没几天,总共也就这么几个人,还都是些病鬼模样。文鼎心想,这些病秧子都不是练武的料,也只有打打太极,活动活动胳膊腿儿了。
  杨丹伯的女儿看上去倒有些功底子,可好看不中用,不过是些花拳绣腿而已。文鼎这么想着,不免对这位来自永年的杨师傅生出几分轻视来。杨丹伯如果有真功夫的话,也不至于收这些病秧子徒弟了。
  练武为了什么?除了强身健体外,更要突出它的技击功能。像太极这样慢悠悠的,转个身子都这样慢,如何能招架人的快手快脚?看着看着,文鼎不觉便哈地笑出声来。
  这笑声十分刺耳。杨丹伯的女儿名叫杨杏,本来,她带着几个弟子轻轻做着云手,个个心静如水,波澜不惊,气氛很好。蓦然被打搅,每个人心里都不痛快。

  从文鼎一踏进门来,他的神色就让杨杏觉得诡异,从他的步伐不难看出,这是个练家子,身上还透着一股股杀气,只怕是来寻事的,所以一直抱着小心。
  她和父亲来到烟台这个人生地不熟的地方,只为了混口饭吃。年初时候,他们托在本地做小买卖的永年老乡,帮忙租下这处宅院,开了这家太极拳馆,但因为地角偏,所以除了几个老弱病残外,总共没收几个徒弟,赚来的学费勉强能糊口而已,房租还没有着落呢。
  这不,杨丹伯今天出门,就是请老乡陪着去拜访几个本地名流,好让他们替拳馆扬扬名,日后也好有个发展。他倒没想过今天会有人来踢馆,委实是在这烟台地面上,没几个知道他杨丹伯的名号。
  但杨杏一见文鼎,便知道什么叫来者不善善者不来。听到他在一旁讥笑,终于忍不住了,说:“我爹不知道啥时候才能回来,你还是先回吧!”
  文鼎其实早就没了耐心,伸手打了个哈欠,懒洋洋地说,“也好,我也等得没味了!”他从石凳子站起来,大摇大摆地朝门口走去。偏偏这时,杨丹伯却回转了。
  那是个胖乎乎的中年人,身穿一件灰色的长袍,一条辫子在脖颈上缠了两圈,手里拎着两条咸鱼。两人在门口撞个正着,目光一接,文鼎竟然没来由地打了个哆嗦。真是怪事,他的杀气一盛,对方反弹得便厉害,竟叫他的脚下有些浮漂。
  不觉,他便向后退了一步,对方的杀气登时便消失了。文鼎定了定神,抱拳道:“您可是杨馆主?”
  “阁下是?”杨丹伯打量着他,目光温和。

  “我等你好久了!”文鼎一顿,轻轻说出自己的名姓,“在下是螳螂拳馆的宋文鼎,特来拜访杨师傅!”
  “原来是同道中人,失敬!”杨丹伯微笑着抱拳,他因为是新近才来烟台的,竟然没听说过“二疯子”的恶名。
  他不知道文鼎的底细,那几个弟子却是“如雷贯耳”,马上小声对杨杏说了。杨杏才知道今天拳馆招来了恶人,赶忙上前接过父亲手里的咸鱼,没好气地对文鼎说,“我爹累了,你改日再来吧!”
  文鼎笑嘻嘻地说,“什么改日,今天就最好不过!”朝着杨丹伯一抱拳,“杨师傅,请赐教!”伸腿缩腰,摆出了螳螂拳的架势。
  杨杏见这人说打就打,脸皮比城墙还厚,气得不行,“爹,你别理他!”
  杨丹伯养气的功夫却是一等一的,淡淡一笑说:“小兄弟,你练武就是为了跟人打架吗?”
  “那当然,要想不被人欺负,就得把拳头练硬邦了!”
  “我可不这样想,心是拳头打不到的地方!”
  文鼎冷笑道,“奶奶的,光磨嘴皮子有什么用,你们太极拳就是这么跟人较量的?”
  杨丹伯还是不温不火地说,“不战而屈人之兵,正是我辈追求的境界!”
  “笑话!”文鼎不再罗嗦,身子腾地蹿出,双手闪电般地击出。没想到杨丹伯比他还快,全身倏地就贴过来,文鼎的力道还没来得及使出,人便像遭了电击,向后弹出去,竟然从门口蹦到门外。
  他赶忙扎住步子,一抬头,就看到杨杏抢在门口,冷冷地道,“什么二疯子,你这功夫还差得远呢!”她竟然咣地一声,把街门给关上了。
  文鼎呆了半天才反应过来,暗想:“我怎么会这么容易就给打出来?”刚才那番较量似乎还没有开始,就结束了,他败得莫名其妙,一时间竟有些摸不着头脑。
请按 Ctrl+D 将本页加入书签
提意见或您需要哪些图书的全集整理?
上一节目录下一节
【网站提示】 读者如发现作品内容与法律抵触之处,请向本站举报。 非常感谢您对易读的支持!举报
© CopyRight 2011 yiread.com 易读所有作品由自动化设备收集于互联网.作品各种权益与责任归原作者所有.